书香江苏在线

搜索
热搜: 活动
微信
qq
weixin
书香江苏在线 首页 bet雷竞技 推荐导读 谁向梵高开了最后一枪

谁向梵高开了最后一枪

2017-11-1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663| 评论: 0|来自: 现代快报

摘要: 梵高有可能是中国人最为熟知的西方画家,几乎每一个喜爱或者曾经喜爱文艺的人,都会喜欢上这个有点笨拙、有点腼腆,同时又有点疯狂的荷兰人。

 

 

梵高《自画像》 资料图片

 

史蒂文·奈菲 格雷戈里·怀特·史密斯 著  译林出版社 2015年10月

  梵高有可能是中国人最为熟知的西方画家,几乎每一个喜爱或者曾经喜爱文艺的人,都会喜欢上这个有点笨拙、有点腼腆,同时又有点疯狂的荷兰人。

  有关他的电影、电视、音乐数不胜数,人们普遍认为,这个天才死于自杀。但是最近由译林出版社翻译出版的《梵高传》,却具有很强的颠覆性。在本书的作者看来,射向梵高的那悲剧性的“最后一枪”,并不是来自梵高自己,凶手另有他人。

现代快报记者 倪宁宁

  两本“梵高传”

  旧的浪漫,新的客观

  英文版的《梵高传》出版于2011年。这本由普利策奖获得者史蒂文·奈菲和格雷戈里·怀特·史密斯耗时10年写就的作品,在当年便被《纽约时报》评为年度最值得关注书籍,也是著名杂志《经济学人》《人物》的年度书籍。时代周刊对它的评价是:当今一代对这位伟大的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所做的终极肖像。据悉,这本接近900页的皇皇巨著,虽然只署名“奈菲与史密斯”,但真正的研究工作却是由一个庞大的团队完成的。这个团队至少涉及8位研究者和18位翻译者,正是他们的有效合作,保证了这本书的学术质量。

  而中文版的《梵高传》,历经了4年的翻译、编辑,由译林出版社新近出版发行。该书的责任编辑於梅介绍说,“此前市场上已经有不少梵高的传记,但几乎无一例外将梵高神化了。我们一直将这本书定位为第一部真实还原了梵高生平的传记。”

  差不多所有人都是首先通过欧文·斯通的作品《渴望生活》认识梵高,并进入他的传奇世界的。在这本书里,毫无疑问,梵高是一位品行高尚、历经苦难,而又不折不挠的艺术大师和文化英雄。他在煤矿曲折感人的传教经历,他始终不为主流艺术圈接纳的坎坷遭遇,他扣动扳机结束自己生命的悲壮选择,都深深地打动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但是,即便是被感动的读者,也都知道《渴望生活》是一本介于传记与小说之间的作品,全书倾注了作者对梵高的“深情厚谊”,可以说是“浪漫透顶”。而新近出版的《梵高传》,因为占据了大量的史料——包括书信在内的几乎与梵高有关的所有文献、梵高家族的历史渊源、梵高生活的年代广阔的社会与文化背景,加上作者恪守严格的传记写作纪律,使得“客观呈现”成为了可能。

  同样是文森特·梵高,在过去是“浪漫的圣人”,现在则是一位“咆哮的大师”。

  在生活上

  他总是失败跟着失败

  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艺术是他的本行,但是生活也是他的一部分,不可或缺。而梵高的生活可以用“一团糟”来形容。

  在母亲眼里,梵高始终是个怪人。他有一副粗犷的容貌,眉头高耸,下巴突出,双颊肿胀,大鼻子,浅眼窝,以及少见的红头发。在家庭的记事簿上,少年梵高就是个“怪里怪气、性子暴躁的异类”。在16岁被送到海牙他伯父的画廊当店员之前,他先后三次从三所不同的学校出走,他无法与同学平静相处,他总是被巨大的孤独感笼罩着。而这种孤独感一直跟随着他,从海牙到伦敦到巴黎到布鲁塞尔,尽管他对画廊、对艺术有很深的兴趣,但是因为无法也不愿意与顾客多打交道,以及其他难堪的原因,而最终丢了饭碗。

  好在他很快找到一个精神出口——宗教,在大量的文学和宗教书籍的指引下,他决心献身上帝——去最艰苦的煤矿慰藉不幸者的心灵。但是他怪异的传教方式引起教会的不满,在多次劝告无果后,被解雇。

  梵高所谓的爱情,除了和妓女西恩同居过一段时间之外,几乎都是单相思。他一厢情愿地表达着自己的爱,被拒绝后,他咆哮着继续死缠烂打,直到精疲力尽。

  最失败的莫过于与家人的关系。除了与弟弟提奥牢固的“兄弟情义”之外,梵高几乎与所有的亲人不欢而散。

  在世俗生活中,梵高无疑是个失败者,而且他的失败是“不可理喻”的。

  “亲爱的提奥”

  兄弟俩其实也有争吵

  很多年前,国内出版了梵高的书信集,名为《亲爱的提奥》。从梵高写给弟弟提奥的书信中,读者可以看到梵高对绘画的热爱、他的贫困生活,以及文字间凸显的兄弟情义。

  没有工作的梵高一贫如洗,他所有的绘画和生活开销都需要提奥的资助,而这种资助并不是说有就有的。在这本新出版的《梵高传》中,兄弟俩围绕寄钱、寄多少钱,发生了无数次的争吵,几乎到了决裂的边缘。

  梵高很讨厌对提奥的依赖,但是又无法摆脱这种依赖,他只能在肆意的请求和不情不愿的感激中摇摆。他不断用誓言来安抚提奥,他保证会创作一些有销路的作品——实际上他永远都是嘴上说说,他对提奥的建议永远都是嗤之以鼻,他不断表明自己是多么努力地绘画,在花钱方面是如何节俭,装出精打细算的样子——而实际上他总是乱花钱。提奥每个月会寄给他100法郎,这原本够他生活的,因为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才挣20法郎。

  不仅如此,梵高还要求每月提高到150法郎——几乎是提奥收入的一半。理由是他还想要一间全新的画室——更宽敞的,这样模特们摆姿势才会更方便。通篇叙述公正、态度不偏不倚的《梵高传》,这个时候,也不得不把“厚颜无耻”这样的词安在了梵高身上。

  传奇的“最后一枪”

  有可能只是误伤

  即便这样,梵高的一生也是一部可圈可点的神话。他对艺术的执著,他独特的、丝毫不退让的艺术直觉,让他在生命的最后两年多时间收获了巨大的成就。

  也许是在巴黎受到印象派画家的刺激,1888年2月,梵高只身来到法国南部的小镇阿尔。猛烈的阳光、刺眼的麦田,让他在这里创作了大量色彩强烈的作品,夸张的色彩可以说是梵高精神世界的艺术反映。而这些包括向日葵在内的作品,在日后都成为后印象派的经典。当然在阿尔他依旧是孤独的,他强烈希望高更能到阿尔来与他会合,一起创作。但是当高更真的搬进阿尔的黄房子后,两个人却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关于绘画,关于阿尔,甚至关于金钱。

  得知自己的作品在巴黎有了好的消息后,高更决定离开阿尔,而这个决定让孤独的梵高陷入难以解脱的绝望,在一个令人烦躁的雨夜,他割下了自己的耳朵——咆哮的梵高变成了疯狂的梵高。令人难以想象的是,疯狂的梵高并没有放下手中的画笔,在这段时期,他画出了诸如《星月夜》《有乌鸦的麦田》等大量出类拔萃的作品。梵高在疯狂中,继续向大师迈进,同时死亡的脚步也已经很近了。

  在欧文·斯通的《渴望生活》中,他这样描述梵高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把脸仰向太阳,把左轮手枪抵住身侧,扣动扳机。他倒下,脸埋在肥沃、辣蓬蓬的麦田松土里——生生不息的土地——回到他母亲的子宫。这是一段脍炙人口的描述,在所有的梵高爱好者那里,这是最感人也是最完美的结局。很多年过去,这始终是一个无可置疑的、凄美、悲壮的画面。

  而在新近出版的《梵高传》中,这一画面被解释为一个虚构的文学场景。两位作者经过多方查阅证据,得出结论: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梵高是自杀的,他是在一个院子里被手枪击中的,很有可能是几个调皮捣蛋的少年,在远处误伤了他。

  这样的结局,也许不够文艺,不够象征,但是它更真实,也就更残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版权所有: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指导单位:江苏省新闻出版局 江苏省全民阅读办 主管单位: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江苏省全民阅读促进会
备案号:苏ICP备10080896号-8  地址:南京市洪武北路55号置地广场 邮编:210005 电话:025-84783597 传真:025-84783531 技术支持: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隐私政策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