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与错的真相:四人对话录》[英] 蒂莫西·威廉森著 徐召清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7月版/35.00元 谈起哲学,人们最常见的反应有两种:一种是“哲学太高深啦,我可弄不懂!”一种是“哲学有什么用呢?”造成如此印象,西方哲学史上的各位大师们“功不可没”。被尊称为“科学和哲学之祖”的泰勒斯就是典型代表。关于他的流传最广的故事就是他在仰观天象的时候,没注意脚下的水坑,结果差点摔个半死,还不忘提醒其他人,明天要下雨。这个段子成了经典笑料,而哲学家则成了不顾眼前、只顾看天的嘲笑对象。在柏拉图之后的哲学家,其理论体系越来越庞大、逻辑越来越复杂,其成果多半以大部头的著作体现出来,普通读者一般很难窥其堂奥。其结果就是“哲学”越来越成为少数专家的把玩物件,而普通人却把它束之高阁,不闻不问。 其实哲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每天都在行动、选择,支撑这一切的则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面对周围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情,我们一般都会为其找到合理的解释,诸多解释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人的世界观。如果一个人能明确知道自己所持的世界观,那么他也就一只脚迈入了哲学的殿堂。之所以有时候人们会对某些事件看法不同,甚至会为此争得面红耳赤,是因为大家的世界观不同,出发点不同,解释事情的方法或者工具不同。 如果四个知识背景、世界观迥异的人,为了解释一件事情而展开争辩,会发生什么呢?英国著名哲学家蒂莫西·威廉森在《对与错的真相:四人对话录》中完美展现了这一场景。鲍勃很倒霉,在他去花园种花的时候,恰巧自家花园围墙倒塌了,弄伤了他的腿。之后,拖着打着石膏的腿,鲍勃在火车上偶遇了他的老朋友萨拉。面对萨拉的同情,鲍勃赶紧诉苦,说是隔壁的邻居对他的花园围墙施了魔法,他才会受伤。萨拉认为围墙倒塌可以用现代科学来解释,鲍勃受伤则是随机、偶然的。巫术则是迷信和传说,用它来解释围墙倒塌显得太荒唐了,完全是错误的。鲍勃则坚持自己的看法,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双方争执不下。这时,同座的扎克过来打圆场,他说从他们各自的观点看,他们各自都是正确的。然而试图当和事佬的扎克却遭到双方反对。因为他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而是取消了这个问题。尽管扎克的相对主义观点有其道理,却无助于鲍勃与萨拉的僵局。后上车的罗克珊娜忍不住也加入了争辩。因为在她看来,鸡同鸭讲的争论简直让她无法忍受。她认为,他们两个人不是在同一个逻辑体系里争论,必然得不出让人信服的结论。巫术与巫婆既不能被科学证实,也不能被科学证伪。 我们究竟是否可以通过对话而达成某种程度的共识,进而避免无谓的争论、争吵,甚至为了迫使对方妥协而诉诸武力呢?理解并尊重彼此的世界观、思维方式、思考立场非常重要,进而避免为了强行使对方臣服而使用强力。在一个国家之内,个人或机构之间的争执可以由法律来调节,在法律调节范围之外的争执则由伦理来调节,在伦理调节范围之外的争执应由相互理解来调节。放到国际范围内,也可以照此类推。理解带来妥协,妥协带来和平。对与错之辨别,优越与低劣之区分只能引来纷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