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读者在24小时自助“图书馆驿站”阅读。王苗苗 摄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精气神,张家港夺得“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的殊荣,离不开文化的力量。近年来,我市坚持以文化丰富百姓生活,以文化凝聚发展力量,以文化滋养城市内涵,整座城市因为文化的浸润而更加生动,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成为这座城市最耀眼的文明“标签”。 “10分钟文化圈”覆盖城乡 在凤凰镇凤凰大道的南侧,有一片粉墙黛瓦的建筑,江南水乡的风格处处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这里就是2016年9月刚刚建设完成的凤凰镇文化中心,走进文化中心,只见一座座新楼错落有致,环境清幽。“目前文化中心正在进行内部装修,预计将于今年4月份正式投用。”凤凰镇文体事业科副科长缪艳告诉记者。 2013年,凤凰镇投资2.3亿元建设文化中心、中心小学和中心幼儿园。其中,凤凰文化中心建筑面积达2.2万平方米,具备综合展览、影视放映、健身休闲、图书阅览、少儿培训等功能。这样的布局不仅优化整合了教育、文化资源,完善新城配套功能,而且丰富了居民文化生活,进一步促进全镇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凤凰文化中心的规划建设是我市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善“10分钟文化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立足于深厚的文脉根基,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 镇(区)文化设施“五个一”工程、村(社区)“八个一”工程建设,实现了镇、村(社区)文化阵地全覆盖;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将全市区域划分为1051个文化网格,组建了一支1075人的网格文化员队伍,实现了由“送文化”向“种文化”的转变;通过开展“文化民生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全市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0.41平方米,在全国居于领先水平;投资240万元对全市基层12家书场进行改造,至今全市书场(戏台)达35家…… 在文化设施一砖一瓦的累积中,一项项惠民利民的文化服务落实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循序铺开,让港城市民充分享受“十分钟文化圈”的幸福文化生活,也进一步奠定了城市人文精神的高度。 缕缕书香铺垫文明底色 3月18日上午9时30分,市少儿图书馆的绘本馆里,一圈孩子围坐在彩虹姐姐身边,彩虹姐姐helen用简单的英语向孩子们绘声绘色地讲述了绘本故事《三只小熊》。这是市少儿图书馆举行的“彩虹姐姐读绘本”主题活动之一。 2016年4月,市少儿图书馆作为全国首个按分级阅读理念布馆的少儿图书馆正式重新对外开放,逐渐成为全市未成年人阅读的活动和推广中心。2016年举办分级阅读活动1000多场,吸引读者超56000人次,进一步扩大了全民阅读活动的参与面和影响力,增强了“书香城市”建设的内涵。 “书香港城”的活力,来源于科学的体制机制。2012年11月,我市对外发布了全国首个覆盖城乡的“书香城市”建设指标评价体系,从标准和制度两个层面推动全民阅读活动向纵深发展,如同一个精准的“导航仪”,为我市全民阅读“定向导航”,引导这座“书香城市”不断攀上新的文明高度。 24小时图书馆驿站也是我市的首创。2014年8月8日,全国首家城市街区图书馆驿站在我市购物公园对外开放,精心打造了一个随时阅看、自助服务、自主选择的自由阅读空间。市民只要用市民卡一刷,就可以进入图书馆驿站借阅书籍。之后我市又将这无人值守、远程管理的自助图书馆建到了社区(村)的基层百姓身边,目前已建成30家24小时图书馆驿站,基本实现各区镇及重点村(社区)全覆盖。24小时“不打烊”的图书馆已成为张家港的“精神地标”。 不仅如此,我市还首创分众化全民阅读引导机制、首创民间阅读推广人资格认证制度。“四个首创”犹如四个轮子,驱动着我市“书香城市”建设加速推进,取得了累累硕果。2013年,我市被命名为首批江苏省书香之县(市),书香城市建设指标体系作为全省县(市、区)唯一项目荣获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书香之县(市、区)’测评指标”项目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 书香延续城市文脉,书香浸润城市肌理。我市通过体系化设计、制度化安排、分众化引导、项目化推进,将一缕缕书香“送”到城市的每个角落,奏响了“书香城市”建设的华彩乐章。 “港城大戏”唱响国家舞台 2016年10月15日,在第九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仪式上,我市的原创作品中篇弹词《牵手》,一举摘下曲艺最高奖项——中国曲艺牡丹奖节目奖的桂冠,张家港也成为全国首个获得牡丹奖节目奖的县级市。 这是我市文化艺术作品走出本土、闪耀国家舞台的一个典型。近年来,我市以文明为引领,文化艺术生产的足印铿锵有力。2015年6月,我市艺术中心创作的锡剧《杨家碾坊》夺得江苏文华奖最高奖“文华大奖”,评弹《焦门家风》获“文华优秀节目奖”;锡剧《一盅缘》获江苏省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据统计,我市每年创作的各类文艺作品超过3000多个,“文华奖”“群星奖”“中国曲艺牡丹奖”在内的多个“含金量”高的国家级、省级大奖被一一收入囊中。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6年6月举办的第九届法国巴黎中国曲艺节上,我市的季静娟、陈美东以一曲评弹《珍珠塔·妆台报喜》惊艳四座,荣获“卢浮”银奖,为张家港戏曲曲艺赢得首个国际奖项,进一步增强了港城文化的影响力、辐射力。 秋的硕果来自于春的耕耘。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对文化艺术生产的政策扶持、文艺活动平台的创新、文艺人才的培养,逐渐开创出我市文艺舞台上繁花似锦的生动局面,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更为文明城市创建积蓄了强大的力量源泉。 12年来,张家港在“小城扛起了长江文化大旗”的惊叹声中稳步前行,吸引了沿江12省区市的艺术瑰宝在这座江南小城碰撞、交融,给我市文化发展带来了充足的“养分;“月月说”“村村演”“周周唱”,“幸福港城”网格文化系列活动等形式多样、种类繁多的特色性群众文化活动,成为港城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盛宴和精神食粮。据统计,全市每年举办的各类文艺活动近10000场次,参与群众超过500万人次,积极推动了全市群众文化蓬勃发展。 城市文化在成长,市民的文明程度也在艺术熏陶中浸润。一位位本土的“草根明星”也在基层的文化沃土中得到滋养、茁壮成长,越来越多的群众团队登上了长江文化艺术节等舞台。据统计,2011年底至2016年底,全市群众文艺团队新增300多支,总数达到545支。经开区(杨舍镇)的舞蹈《推呀拉呀》、塘桥镇小戏《留学风波》、南丰镇歌曲《沙洲芦苇情》等多个节目在江苏艺术基金、苏州市“繁星奖”等赛事活动中获誉,独具特色的群文活动已成为我市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李 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