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联合发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书,之后,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国迅速开展起来,取得了累累硕果。到2016年,各类阅读活动已蔚然成风,尤其是我国首个国家级“全民阅读”规划——《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正式发布,标志着全民阅读工作正在走向常态化、规范化。 2017年将召开党的十九大,也是组织实施《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的重要一年。可以预期,今年的全民阅读活动即将迎来一个新高潮,即将进入一个新的“黄金十年”。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回顾全民阅读十余年来的成绩、坚定下一步的工作方向,有助于全国全民阅读活动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积极倡导,全民阅读硕果累累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历史性地写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将之列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项重要举措;2014年至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三年提出“倡导全民阅读”,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全民阅读工作已经成为中央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率先垂范读书学习、大力倡导读书活动,为开展全民阅读提供了强大推动力和精神引领。十余年过去了,我们欣喜地看到,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得到了广泛的响应,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有关要求得到了扎实有效的落实,一个“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阅读氛围正在中华大地上逐渐形成,书香社会建设如火如荼,汇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阅读活动丰富多彩 阅读氛围更加浓厚目前,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国遍地开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开展了全民阅读活动,400多个城市常设读书节、读书月,近几年每年吸引8亿多读者参与。 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书香中国暨北京阅读季”,每年以数千人集体诵读经典的形式拉开全民阅读活动的大幕;江苏省连续举办10年江苏读书节,并将每年4月23日定为“江苏全民阅读日”,这也是全国首个由省人大立法确定的地方阅读日;“深圳读书月”每年举办上千项活动,成为深圳市民的文化盛宴,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深圳“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 以“书香中国”为统领,“北京阅读季”“书香江苏”“书香荆楚”“书香中国·上海周”“南国书香节”“书香湖南”“书香八闽”“书香辽沈”“书香龙江”“海南书香节”“三秦书月”等一大批品牌活动,成为推广全民阅读的重要平台。同时,全国书博会以及各地的书展、书市等各种行业展会与全民阅读紧密结合,激发全民阅读热情。 阅读理念深入人心 阅读者比例明显提高 11年来,全民阅读理念的种子不断播撒,不断成苗,不断结果。“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古往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等读书名言,深入人心,引发共鸣、影响广泛,读优秀书、做高尚人成为不少人的自觉追求。 从2010年到2015年,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读书人的比例在增加,国民阅读率明显提高:成年人图书阅读率由58.4%增长到58.8%,提高了0.4%;成年人数字化阅读率由64.0%增长到68.2%,提高了4.2%;成年人年均纸质图书阅读量由4.58本增长到4.65本,增加了0.07本。 阅读设施不断完善 阅读工作深入基层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共投入150多亿元,在全国建成60多万个农家书屋,覆盖所有有条件的行政村,实现了“村村有书屋”。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工会和基层企事业单位建成职工书屋逾6万个;社区书屋、寺庙书屋等基础阅读设施建设也取得积极进展。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县级以上图书馆已全部免费向社会开放,全国共有各类出版物发行网点17万处,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建立城乡阅报栏(屏)7.2万余个。各校园及科研机构图书馆等阅读场所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覆盖范围,流动型、自助型借阅设施也逐步投入使用,便利群众阅读。 近年来,各地大力推进全民阅读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军营,通过“七进”活动,各地涌现出一大批阅读典型。2014年、2016年总局开展了两届全国“书香之家”推荐活动,共推荐了1955户。这些“书香之家”充分展现了基层群众的读书风采和我国各地区、各民族的优秀读书传统。如宁夏的陆梦蝶,虽然全身瘫痪,但坚持读书写作,出版多部作品,还开办“田野书舍”,帮助他人读书。陕西咸阳两寺渡村小学校长冯强文,自费办书屋28年,把文化种子撒遍家乡。各地的“读书之星”“藏书之家”等也层出不穷,充分发挥了带动示范作用。 阅读推广方式创新 阅读质量得到提高近年来,图书品种结构优化、原创精品不断涌现,极大提升了读者的阅读品质。中宣部、总局等部门开展了一系列评奖推优工作,如“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评出了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精神和浓郁生活气息、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出版物。“中国好书”推选活动连续三年于“世界读书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颁奖盛典。总局连续13年累计向全国青少年推荐1300种优秀图书,连续6年推荐“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还分门别类开展了优秀民族图书、优秀老年人出版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优秀音像电子出版物、优秀少儿报刊、优秀网络文学作品等推荐活动,满足不同群体的多样化阅读需求。 阅读覆盖逐步扩大 重点人群受到关爱农村少儿阅读、进城人员阅读、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阅读、残疾人阅读成为全民阅读关注的重点。 “少儿阅读是国民阅读的基础”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总局每年暑期都与教育部共同开展农村少年儿童阅读活动。总局2014年以来开展的“百社千校”阅读活动,面向中西部贫困地区的中小学学校,开展名家进校园、捐赠优秀出版物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惠及数千所学校数百万名学生。全国妇联开展“每天半小时、书香伴成长”家庭亲子阅读推广活动。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前后和寒暑假期间,各地各部门经常组织向进城务工人员子弟、偏远地区中小学生捐赠优秀少儿图书活动。总局与中国残联开展“文化助残公益行动”,累计捐赠5000多万元的优秀出版物。各地还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文化年货带回家”“带一本好书回家”等面向农民工的文化公益捐赠活动。 随着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逐年上升,手机阅读等成为重要的阅读载体。自2011年起,总局每年都组织开展各类数字阅读专题活动,为读者提供便捷、优质的数字化阅读体验。并于2015年4月正式启动了“书香中国E阅读”工程试点工作,向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1000万进城务工人员全年免费推送优质电子图书和期刊。一些地方也搭建起网上阅读或手机阅读平台,提供优质阅读内容服务。 阅读机制不断健全 读书学习蔚然成风十余年来,全民阅读的法制化工作有了重要进展。目前,已有江苏、湖北、辽宁、四川、深圳五省市出台了地方全民阅读法规,北京、上海、重庆、广东、浙江、湖南、吉林、海南、宁夏等省区市已经启动了全民阅读地方立法工作。总局从2013年3月起,正式启动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的立法工作。经过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起草完成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草案)。2017年3月31日,国务院法制办就《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正式对外征求意见。 部分省区市注重全民阅读指导和协调机构建设,做到有人干事,有机制成事。如江苏省成立了全民阅读促进会,汇聚全省相关部门、群团组织、阅读推广机构、出版发行单位、基层阅读组织等方面力量,共推全民阅读。 各地各部门还着力推动领导干部带头读书。总局会同中直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连续7年举办“强素质、作表率”读书讲坛,邀请众多名家开讲,引领中央机关干部读书学习。广东、上海、福建等多个省市党政机关深入开展读书活动,举办领导干部读书座谈会、领导荐书活动等。在领导干部的带领示范下,全社会的书香味正在浓郁起来,读书正在成为一种文明风尚。 提质增效,三大创新构建大力推动体系 全民阅读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关系到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下一步应该进一步坚定方向,明确目标,落实任务,强化措施。 全民阅读开展十余年来,已经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工作手段、工作规律,活动是重要抓手、设施是重要载体、干部是重要示范、兴趣是重要动力、少儿是重要基础、立法是重要保障、推广是重要手段、好书是重要引领,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对这些认识,要在实践中不断坚持、深化和完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全民阅读工作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我们与世界上阅读发达国家的差距还非常大,如纸质图书年人均阅读量,有资料显示,以色列是64本、俄罗斯55本、日本40本,美国25本、韩国24本、法国20本,我国只有4.65本。因此,必须加大力度,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创新力度。 体制机制要创新全民阅读的长期深入开展,必须规范化、常态化、科学化。要把全民阅读作为新闻出版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工作,强化责任,协调推进,狠抓落实。大力推动全民阅读立法早日完成,认真落实《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促进全民阅读法制化、常态化。推进全民阅读评价指标体系和阅读指数的建立,使全民阅读考核工作由概念化迈向量化,确保全民阅读率特别是成年人阅读率切实得到提高。进一步发挥图书馆、实体书店、农家书屋、少年宫、单位和家庭在全民阅读中的作用。 阅读内容要创新深入开展全民阅读的重要前提是多出好书、多推好书,解决好读什么的问题。出版单位要努力多出精品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为全民阅读的深入开展打好基础。要进一步实施精品出版战略,实施好“十三五”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加强国家出版基金等各项资金资助,建立和完善精品出版物、原创出版物的创作生产引导机制。要把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作为标准,提升推荐出版物的权威性和影响力。要加强图书评论工作,加强对各类图书排行榜以及评奖、推荐活动的引导和管理。 推广工作要创新通过解决怎么读的问题,培养和激发群众的阅读兴趣。首先要进一步培育和巩固“书香中国”系列全民阅读活动品牌,在深入基层上做文章,通过各种便民、惠民措施,充分发挥影响力,扩大覆盖面,吸引更多读者参与到全民阅读活动中来。其次要解决如何推进少儿阅读问题。要科学研究不同年龄、不同群体、不同性别少年儿童的智力、心理、认知能力和特点,要大力倡导家庭阅读、亲子阅读,发挥父母和未成年人监护人言传身教的重要作用,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要鼓励学校开展阅读指导、开设必要的阅读课程,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阅读活动。要认真督促县(区)、乡(镇)政府着力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城市流动儿童的基本阅读需求,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开展帮扶工作。再次是深入推进全民阅读“七进”工作,把开展全民阅读作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使阅读活动真正普及到基层、普及到群众。要倡导党员干部带头读书,建立和完善读书制度,带领本单位、本系统、本地区大举读书学习之风。然后要推进阅读活动从阅读向悦读的转变,推广工作由普遍指导向分类指导的转变,一般阅读向品质阅读的转变。将阅读推广作为一门科学,使广大群众通过阅读享受到快乐。细分阅读人群,增强推广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总之,围绕谁来读、读什么、怎么读、在哪读等关键问题,开拓创新,开创全民阅读新境界,让浓郁的书香飘满神州大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