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知,明智,育心,养性,读书常被赋予太过厚重的意义。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它们往往不经意地出现,陪伴,在不易察觉的角落留下痕迹。恰是这不起眼的痕迹,让我们变得有一点点不同。
但大多数读者或许并不清楚书店里琳琅满目的图书之间的关联,不了解这些书系策划和出版背后的故事,更不知道是哪些人、怀抱怎样的想法推出它们,将它们送到我们面前。
我们从丰富庞杂的图书市场上,遴选出那些正在影响我们的书系。它们未必热销,却必用其心;未必历史悠久,却必沉其气。书系本身的品质、价值、理念、趣味,让我们决定将它们收入囊中。受限于版面,我们很遗憾不能囊括所有优秀的丛书,也不能呈现每一份热切的努力。
这个“世界读书日”,我们不做概念营销,而是走近真正懂书爱书的人。如果你看完这期特刊,能从中找到一两本适合自己的书,对书评君而言将是莫大的欣慰。我们希望做的,无非是从漫天繁星中,找寻到闪光的那几颗,同时静心等待、召唤读者和爱书人一道,与我们共同守望整片苍穹。
撰文 | 新京报书评周刊 编辑部
▲
“4·23世界读书日”特刊
「点击图片直接浏览」
书系特刊
小说
• 发现经典短篇新国度•
“短经典”系列
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起始年份:2011年
已出版册数:86册
主要领域:外国短篇小说
理念:“集中展现短篇小说创作的世界版图”
▲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内容
提到世界文学大师,人们想到的总是那些写下长篇巨著的人。但在世界文学中,还有一批短篇小说作者,其中有不少人是只写短篇的巧匠,不过这些作家在国内几乎无人知晓。99读书人的“短经典”系列似乎从一开始就找到了这块遗失的路牌,成为目前国内最重要的一套专注短篇的系列丛书。
2011年第一辑出版时,这个系列里没有收录卡夫卡、欧·亨利这些被反复出版的作家,而是选择了瑞士的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爱尔兰的克莱尔·吉根、美国的洛丽·摩尔等。七年过去了,“短经典”系列已经出了86本,每一辑都让国内读者接触到此前零认知的作品。如今,在书架上,那排彩色的封面组成一道虹,告诉读者在厚重的长篇之外,还有许多灵动的短篇,成为文学中不可磨灭的经典。
向右滑动查看书系部分图书
书系特刊
诗歌
• 让诗歌阅读从“冷落期”走出来•
“巴别塔诗典”
版本:上海文艺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起始年份:2014年
已出版册数:20册
主要领域:外国诗歌
▲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内容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诗歌的出版经历了长时间的“冷落期”,无论是本土诗歌,还是译介作品都较少,零星的出版远远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更别说起到引领读者阅读的作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不少出版人意识到这一领域的巨大空缺,开始有意加强对诗歌的译介与出版,情况才得以缓解,我们现在也可以读到大量国外诗歌。
在近些年的诗歌出版中,“巴别塔诗典”在诗人和译者的选择上都保障了高质量,其中不少诗人如科索维尔、匹桑等,应该都是第一次被翻译成中文。另外,像荷尔德林、特拉克尔、布考斯基、茨维塔耶娃这样的著名诗人也都在列,诗歌之美因为出版人的努力正渐渐回到读者中间。
向右滑动查看书系部分图书
书系特刊
艺术
• 挣脱传统,重回“电影之爱”•
“新迷影”丛书
版本:上河卓远|河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起始年份:2017年
已出版册数:5册
计划出版册数:20册左右
主要领域:电影、艺术
理念:“新迷影时代,建立更开放的电影观念,促进电影的跨学科研究”
▲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内容
随着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迷影”(即电影之爱)一词的使用范围变得更加广泛。每个人都或多或少被电影影响着,但大部分人或许并不了解其中的奥妙。电影在互联网时代也面临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它早已超出了传统的形式,超越了电影院,形成一套更为开放的电影理论体系。但目前国内出版市场上大多数电影理论书籍,无论是创作访谈还是学术研究,仍局限于电影圈内部。
这套“新迷影”书系,在打破电影理论研究的学科壁垒、圈子局限方面做出了表率,它将电影与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哲学结合起来,从更为开放的角度看待电影这一大众艺术。而所谓“新迷影”,正是这套书的特色,也是我们关注这套书的原因所在——试图挣脱传统的、封闭的电影学观念,建立一套更为开放的跨学科电影研究范式,将真正的电影艺术带入读者和观众的视野。
向右滑动查看书系部分图书
书系特刊
非虚构
• 用纪实保持对人类经验的关注•
“译文纪实”系列
版本: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起始年份:2013年
已出版册数:25册
主要领域:非虚构
理念:“用故事,进入真实”
▲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内容
连美国作家何伟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寻路中国》《江城》会在中国畅销几十万册。作为第一个将何伟的作品引入中国的人,上海译文出版社社科编辑室主任张吉人也没有预料到这两本书的热销,但从他第一次在《纽约客》上读到何伟的文章,他便清楚,何伟的作品“耐读、有生命力”。
近年来,以美国作家为首的非虚构作品陆续译介进入中国,形成了一股非虚构写作潮流。2013年,“译文纪实”应运而生。从以《寻路中国》《江城》《东北游记》《长乐路》为代表的“外国人记录中国”系列,到反映环保主题的《最后的熊猫》《汤姆斯河》《与荒野同行》《大灭绝时代》,再到日本题材的《无缘社会》《女性贫困》,“译文纪实”力图通过引进国外优秀的非虚构作品,带领读者阅读故事,进入真实。
向右滑动查看书系部分图书
书系特刊
历史
• 探索历史问题的新锐目光•
“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
版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起始年份:2006年
已出版册数:20册
主要领域:历史研究、中国史
理念:“观古今中西之变”
▲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内容
今天,历史研究和书写逐渐趋向两极化,一方面是偏向学院派的历史研究论著,读者和作者多半集中于高校师生和专业人士;一方面是民间娱乐式的历史写作。
而“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在两种历史研究和书写之间开辟出一条独有的路径。倡导开放多元的学术对话理想,不强求作者在具体问题上达成共识;除了有一本做一本的精与慢,丛书作者群也不以年龄划分。我们选入这套书系,是为了再现它对历史学研究方法的不断探索和开创,更是希望以此呈现学术出版也可以面向大众读者。
向右滑动查看书系部分图书
书系特刊
汉学
•“海外汉学”不只是一面镜子•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版本: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起始年:1988年
已出版册数:179册
主要领域:海外汉学
▲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内容
要讨论海外汉学研究译介,无论如何都绕不过这套“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它于1988年创立,如今恰逢而立之年。透过它,几乎可以看到整个海外汉学研究的变化。
当今国内学界,也少有人未受到过这套书的影响。用“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主编刘东的话说,“我们引进的不只是一套书,更是一个知识领域,一个学术传统”。刘东也表示,他自己参与创办的十余套丛书中,“海外中国研究丛书”是他“最看重的一套”。三十年来,“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一直持续并积极地在跟国外的,特别是西方的汉学发生着对话。
向右滑动查看书系部分图书
书系特刊
社科
•学术作品也可以很畅销•
“甲骨文”书系
版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起始年份:2013年
已出版册数:124册
主要领域:人文、社科
理念:“让我们一起追寻”
▲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内容
能把厚重的学术著作做得让人喜滋滋地抱回家,还读得津津有味,估计在当下出版市场里,最有代表性的书系就是“甲骨文丛书”了。从2013年创办至今,甲骨文做出了像“地中海三部曲”、《阿拉伯的劳伦斯》、《天国之秋》、《金雀花王朝》等多本让人留有深刻印象的“学术畅销书”。
它甚至带动了某种风潮,市面上开始出现一系列历史类著作,无论是设计还是选题都带有明显的“甲骨文”印记。究竟是什么让“甲骨文”与众不同?“甲骨文”工作室主任董风云表示:“我们在选题时,会大量注意小人物在大背景下的命运,或是一个小事件在大背景下的比较。其实这个逻辑背后更重要的就是我们的价值判断,它关注的是人的命运,关注的是我们这个时代人们焦虑的问题。”
向右滑动查看书系部分图书
书系特刊
新知
•聚焦有趣的历史,关注新锐的冷知识•
“新知文库”(新版)
版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起始年份:2007年
已出版册数:100册
主要领域:新兴话题、传奇故事和普遍感兴趣的专门史
理念:“在愉快的阅读中获取新知,并领悟其理性精神和治学门径”
▲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内容
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曾出版过一套“新知文库”丛书,译介西方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知识。2007年,三联书店新推出“新知文库”(新版),这套书系较之旧版,涵盖的范围或许更广,兼括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
如今随着社会变迁,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的更新速度已远超过我们的预期。虽然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但聚焦新知识是如何被发现与传播的新知类图书,在出版领域中的位置却略显尴尬,常被归为科普类。而“新知文库”(新版)的推出,可谓为新知类图书的市场注入了全新的活力,该书系不仅聚焦有趣的历史,也关注奇妙、新锐的冷知识,向读者提供了新颖且独特的视角,激发着读者的好奇心与想象力。
向右滑动查看书系部分图书
书系特刊
教育
•给孩子的人文与科学启蒙课•
“给孩子系列”
版本:活字文化|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起始年份:2014年
已出版册数:10册
主要领域:文学、音乐、绘画、历史地理
理念:“大家的博雅启蒙课”
▲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内容
儿童教育被家长们放在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童书市场也随之迎来空前激烈的竞争。但不可回避的是,国内童书的原创能力一直不足,海外引进作品占据童书市场的半壁江山。由活字文化出版的“给孩子系列”,是近年童书市场的一匹黑马,四年时间推出十本图书,总销量达两三百万册,成为现象级畅销系列,甚至引来同行的纷纷效仿。
“给孩子系列”之所以受到读者青睐,自然与北岛、叶嘉莹、黄永玉、王安忆、李陀、刘雪枫等编作者的明星效应有关,但对文化传承而言,更重要的是这套书接续了大家给孩子编书、写书的传统,这个传统曾由叶圣陶、茅盾等人开创,但后来中断了。大家不愿意俯身屈就为孩子写作,而市场上充盈的是良莠不齐、甚至遗毒不浅的作品,给孩子系列从通识教育的理念出发,为孩子开启一堂堂人文与科学启蒙课。
向右滑动查看书系部分图书
书系特刊
儿童
•每一个小孩都值得被认真对待•
“读小库”
版本:读库 | 新星出版社
出版起始年份:2016年
已出版册数:233册
主要领域:绘本、通识
书系理念:“我们把书做好,陪伴孩子长大”
▲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内容
近年来,由于儿童绘本阅读的巨大刚需,无论是原创还是引进的儿童图画书绘本,都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在这种大环境下,“读小库”显得有些特别,它不仅兼顾父母与孩子的阅读需求,以平视的角度与儿童对话;还在创始之初推出了分年龄套装,满足孩子成长过程中各阶段的阅读需求。
在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并守护他们的想象力之外,“读小库”还持续关注儿童的心理教育、自然教育与社会通识教育,让孩子更好地发现和探索世界,成为真正的自己。我们选择这套书系,希望能将绘本丰富的审美价值,以及对儿童的关照传递下去。
向右滑动查看书系部分图书
最后,书评君也很好奇
你有没有想过
收齐哪个书系呢?
本文整理自2018年4月21日《新京报·书评周刊》B01-B11版。撰文及编辑:书评周刊编辑部。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