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下午,盐都区和悦读书会在区图书馆四楼研讨区举办重阳节主题读书活动。书友围绕重阳节的节日渊源、历史演变、民间习俗等进行研讨。这是盐都区和悦读书会第320期活动。 盐都区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王登佐说,又到一年重阳节。千百年来,人们总是在这一天诗赋说愁。《易经》中,把奇数视为阳数,偶数视为阴数,阳数中“九”又被视为“极阳”,九月九日是两个“极阳”相遇,所以称作“重阳”。“重阳节”在我国传统节日中的风俗,主要是登高望远,佩戴茱萸,饮菊花酒。相传,古时候汝南县有个叫桓景的人,跟随费长房游学多年,练成一身非凡的武艺。一日,费长房对桓景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害人了,你本领已经学成,该回去用吾传授之法撘救父老乡亲了。”桓景急速下山,骑着仙鹤回到家中。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桓景按照费长房的指点,发给家乡每个人一个袋子,里面装上茱萸,并把袋子系在胳膊上,便去登高,饮菊花酒了。中午时分,汝河潮水猛涨,云雾弥漫,瘟魔来到山前,因菊花气味刺鼻,茱萸异香刺心,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桓景挥舞降妖宝剑追下来激战瘟魔,最后斩魔于山下,为老百姓除了一害。然而,到了晚上回家,桓景和大家发现鸡、狗、牛、羊都已死去,唯独登高、饮菊花酒、扎茱萸的人安然无恙。费长房听后说:“这便是由这些动物代灾了。”于是,这个故事就这么传开了。每逢九月初九,人们为了取吉利和避灾消祸,也为了求长寿不老,遍插茱萸、饮菊花酒和登高的风俗也就兴起来了。作为一种风俗,此地人世世代代也是这么延续着。 在盐城,重阳节旧时人们登城门楼、登寺塔、避潮墩、兴吃糕,以示登高消灾。坊间甚至流传着这样一句老话叫:“吃了重阳糕,过冬不心焦。”话说回头,眼下天高气爽,出门适当锻炼一下身体,健身祛病倒是蛮适宜的。为了趋福避祸,境内则兴此日吃糕,取“糕”与“高”的同音,来代表登高消灾之意。也正因为给“糕”赋予了能消灾避祸的内涵,所以重阳节此地不仅家家蒸糕,而且熟食店也专门制作“重阳糕”出售,以满足人的需求。即使在一些旱粮地区因无米面来蒸糕,也要以烙饼来替代蒸糕。所以在此地也就有了重阳节吃糕和吃饼的风俗习惯,谓之“重阳吃块糕,过冬心不焦”,也有的称之“重阳吃块饼,过冬不怕冷”。意在可以安全过冬,亦合消灾避祸之俗。 现在,此地重阳节吃糕的风俗依然存在,所不同的是内容比过去要丰富得多。由于此时正为稻熟蟹肥之时,又值丛菊争放季节,重阳节正由传统登高望远、消灾避祸向持螯把盏、喜庆丰年和赏菊怡情转变。特别是自国家把“老人节”定在重阳,把传统的登高与老人的健康长寿有机结合起来,更丰富了这一节日的内容。这一天,境内大凡已成家的儿女,通常都要抽出时间回家看望老人。由于此时西风渐起,有些做儿女的则会为老人添置一些衣服,也有的儿女则要为老人置备一些糕点茶食,以便早茶晚水之用,使古老的传统节日更加丰富多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