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二月二,龙抬头”,好多人都知道这一天要给孩子剃头,那么除了剃头,在盐城还有哪些习俗呢? 3月10日下午,盐都区和悦读书会在盐都区图书馆举办二月二主题读书活动。书友围绕二月二的历史起源、演变、发展及文创产品开发等进行研讨。 王登佐说,农历“二月二”是“龙头节”,又称“春龙节”、“春耕节”、“农事节”,是中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相传,二月初二是轩辕黄帝的诞辰(一说是尧王的诞辰),也有说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称“土地诞”。据相关资料,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神话中的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人们以各种与龙相关的民俗活动来祈求岁月平安和年成丰收。由此衍化为全国各地的一种民俗。 盐城民间的“二月二”有许多习俗,其中广为人知的习俗之一就是“剃龙头”。相传在这一天理发会鸿运当头,小孩理发会保佑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故民谚有“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之说。 这天除了剃龙头外,盐城还有好多习俗。比如二月二既然是“龙抬头”之日,许多食品就与龙牵扯在一起,如面条、春饼等等。这天吃面条叫做吃“龙须”,吃饺子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米饭叫吃“龙子”等;这也是一个企盼学业有成的日子。过去私塾先生多在这一天收学生,谓之“占鳌头”。学生们也会念叨“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就广大农家而言,借助“二月二、龙抬头,大囤满、小囤流”的说法,通常要用草木灰在自家门前布上若干个圆圈,谓之“做囤根脚”,也有的地方叫“画仓子”,意在一年五谷丰登、粮食满仓。也有的地方用草木灰从门外弯弯曲曲地布入宅内和厨房,再绕水缸转一圈,谓之“引龙回”。还有的地方这一天凌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人们把这种仪式称之为“引田龙”。所有这些风俗的个中含义不言而喻,主要体现和反映了人们对丰年的渴求,希望龙行云布雨,促使万物复苏,能给人们带来一个好的年景。同时,通过“引龙回”来确保人间水火平安、福水长流。 二月二还是一个带女儿回家的日子。旧俗规定,媳妇正月里得住在婆家,出了正月才允许回娘家。所以盐城民间又有“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撑船带孙猴(外孙)”,也有的叫“二月二,龙抬头,带闺女回家吃馒头,没有馒头就啃妈妈头”,表现出父母盼女归来的心情;旧时盐城的妇女们在这一天不能做针线活,因为苍龙在这一天要抬头观望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妇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还有一个习俗就是拜土地神。许多乡村的民众选择在“二月二”这天祭祀土地神。带蜡烛和钱粮纸上土地庙去敬土地神,敲锣鼓,放鞭炮,到土地庙烧香拜谒。 书友们讨论决定了下期活动主题:纪念益林战役胜利7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