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江苏在线

搜索
热搜: 活动
微信
qq
weixin
书香江苏在线 首页 各地动态 省直 让更多人感受江苏文脉的独特魅力

让更多人感受江苏文脉的独特魅力

2018-7-22| 发布者: zhaowei| 查看: 1550| 评论: 0|原作者: 冯圆芳 于 锋|来自: 新华日报

摘要: 苏·主编谈编者按从远古到现代,江苏拥有漫长文明史。江苏文化博大精深,浩浩汤汤,江苏文脉源远流长,绵延不辍,是值得所有江苏人自豪和骄傲的丰厚文化遗产。从2016年开始,一项旨在唤醒江苏数千年集体记忆、关乎江 ...

苏·主编谈

编者按

从远古到现代,江苏拥有漫长文明史。江苏文化博大精深,浩浩汤汤,江苏文脉源远流长,绵延不辍,是值得所有江苏人自豪和骄傲的丰厚文化遗产。

从2016年开始,一项旨在唤醒江苏数千年集体记忆、关乎江苏人文化血脉的巨大工程——“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启动。工程将历时10年,以书目、文献、精华、史料编等为脉络,编辑出版3000册的《江苏文库》。

从本期开始,《新华日报》人文周刊将与“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办公室合作,推出江苏文脉专版,带你探本溯源,真切触摸厚重悠远的江苏文脉。

江苏,钟灵毓秀、人文荟萃、文脉悠远。2016年初,省委省政府启动“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准备用10年时间在浩如烟海的史料典籍中整理出版3000册《江苏文库》。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江苏文脉工程”是一次寻根之旅与追梦之行。目前,数百名著名学者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这项巨大的文化工程。

记者日前采访《江苏文库·精华编》主编、南京大学资深教授莫砺锋,听他讲述对江苏文脉的独到认识。

记者:您和南京大学文学院徐兴无院长共同主持江苏文脉工程《江苏文库·精华编》的编纂工作,您对“江苏文脉”这一概念怎样理解?

莫砺锋:至少从南朝开始,江苏的文化学术就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可以说江苏文脉有相当一部分和中华文脉是重合的,它不仅是一个省的文脉,还是一个民族的文脉,这也正是开展江苏文脉工程的意义所在,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包罗万象,我们应该继承哪些部分?我认为,传统文化总体可以分三大块:一是制度,这个今天肯定不能继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已经行不通了;二是器物,祖先们留下的万里长城、博物馆里珍藏的文物,毫无疑问要保护、了解,但是没必要机械复制;三是观念文化,也就是精神层面的价值判断、思维方式等,这些东西里好的部分,是可以继承并且应该继承的。

这些东西在哪里?就在古人流传下来的典籍中。如果说《江苏文库》书目编的特色是“求全”,主要供专家使用,那么精华编就是“求精”,既考虑到典籍的历史地位,又注重其当代价值。可以说,精华编里的内容,就是我们今天面对传统文化时应当着力继承的部分。

记者:作为古代文学尤其是唐诗宋词领域的研究专家,您如何评价江苏的文化成就特别是文学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莫砺锋:江苏的文化地位在历史上一直比较重要。江苏这一块地方,从古至今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地理板块,江苏南部以苏州为中心的地区,是吴文化发祥地,江苏北部以徐州为中心,是汉文化的发祥地。早在春秋时期,政治家季札和军事家孙武,一文一武,代表着江苏文化光耀华夏大地。公元五世纪,刘宋王朝在都城南京成立了中国最早的全国性学术机构,包括文学馆、玄学馆、儒学馆、史学馆等,相当于古代的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学总集《昭明文选》、最早的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都是在南京完稿的,更不用提《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这些与江苏有密切关系的文学名著了,江苏文化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说到唐诗宋词,对诗词形式起到重要规范作用的四声八病之说,就是由南朝沈约在南京提出的,这套规范提出将汉字的四声有规律地体现在诗词中,为后来近体诗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尽管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屈原、陶渊明等一流诗人中没有一位是江苏人,但他们都在江苏生活过,在这里写下了许多辉煌的诗篇。唐诗三百首中,除了长安,就数写南京的最多,李白特别喜欢南京,光《长干行》就写了三首,诗中的长干里就在今天秦淮河畔。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所见证的历史繁华,使它成为后世怀古咏史题材的常见意象,王安石、刘禹锡、杜牧、韦庄等都曾写下金陵怀古题材的作品。在唐代,扬州和苏州也十分繁华,诗人张继在苏州写下的《枫桥夜泊》使他名垂千古,写扬州的诗句就更多了,“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等,足见诗人们对扬州的喜爱。

记者:您刚才说,精华编在遴选书目时坚持的一项标准是当代价值。您能不能举例谈谈,哪些典籍在今天依然具有特别的价值?

莫砺锋:我个人认为,我的重点研究对象唐诗宋词最有当代价值。从小朋友到国家领导人,都在吟咏、引用这些诗词,因为它们言辞优美、言简意赅,能够把古人的生活态度、价值判断用最简单、优美而准确的文字传达出来。当我们阅读这些诗词时,看似是在进行文学阅读,实则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传统文化核心精髓的熏陶。当然,传统文化的价值在《礼记》《论语》中也有充分的体现,但是对普通读者来说,还是诗词的接受门槛更低一些,抵达传统文化精神的路径更为顺畅。

以杜甫来说,杜诗在艺术上的成就堪称无与伦比,但更重要的是,他以自己的整个生命为儒家的人格理想提供了典范,还把儒家以仁爱精神为核心、以群体价值为目标的观念,通过诗歌文本表达出来,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对读者起的人格陶铸、精神引领的作用,胜过千万句说教。还有一生颠沛流离始终保持豁达乐观精神的苏轼,对“如何使人生更加丰富且具有意义”的问题作出了最好的回答。这些虽然是古人的价值判断,但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人类最基本的价值取向是不会变的,因此传统经典依然能够为现代人提供宝贵的精神营养。

记者:江苏文脉工程不仅追溯由来,更着眼当代,相较于学术层面的研究,这项工程更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和普及。您怎样看待文脉工程提出的这一方向性的规划?

莫砺锋:我对此完全赞同。研究古代文学文化的终极目的,还是为了普及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我最尊敬的两位历史文化名人孔子和朱熹,他们毕其一生都在整理古代典籍,朱熹直到临终前两天还在孜孜不倦地点校古本,就是为了把注本做得更准确,让一般读者更容易懂,现代学者也应当把自己的研究方向适当地转移到这边来。

这次江苏实施的文脉工程,应该说其学术意义不是最主要的,更多的是走普及的路线。我认为,将来衡量这项工程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就是它能抵达多宽的受众面,在学术界之外有多少读者愿意捧起一本我们的书,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记者:古人留给我们的灿若星河的文化遗产当中,您认为哪一项对今天的中国社会具有特别的启示意义?

莫砺锋:重视自然环境的生命观、重物质也重精神的价值观、重群体也重个体的道德观,以及见贤思齐的学习态度、见隐知微的忧患意识,这些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留给今人的宝贵遗产。但我认为对今天的中国社会最有启示意义的,还是先贤们对待物质享受的理性态度。

现在许多人对人生价值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把生活片面地理解为物质生活,人生的全部目标就成了赚钱,这造成了现代人无法摆脱的焦虑。其实,人生的幸福应该更多地来自精神层面,多读读前人的作品,学习他们对待人生的态度,也许能为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境找到一条可行的途径。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版权所有: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指导单位:江苏省新闻出版局 江苏省全民阅读办 主管单位: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江苏省全民阅读促进会
备案号:苏ICP备10080896号-8  地址:南京市洪武北路55号置地广场 邮编:210005 电话:025-84783597 传真:025-84783531 技术支持: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隐私政策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