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25日是清代的文学巨匠、《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逝世310周年。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博人。他一生命运多舛,生活清苦,却安贫乐道。在75年的人生历程中,蒲松龄仅有过一次远游,就是在康熙九年(1670)的秋天,他来到江苏宝应,当了知县孙蕙(字树百)的幕宾。此后,他又到高邮盂城驿工作过。在江苏一年的生活,对蒲松龄的文学创作产生重要影响,他在宝应、高邮留下很多至今无法磨灭的文化印记。 蒲松龄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就聪慧灵巧。19岁时,他在童子试中就考了“县、府、道”三个第一,受到当时的山东学政施闰章赏识,将其收为门生。此后,蒲松龄的“考运”却急转直下,多次参加乡试却屡屡受挫。 “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出版的《江苏文库》中,《江苏地方文化史·扬州卷》介绍,康熙九年九月,彼时的蒲松龄31岁了,已有三个子女,一家生活困顿。为了解决全家人生计,蒲松龄接受同乡好友、时任宝应县令孙蕙的邀请,来到宝应县署担任幕宾,帮助孙蕙起草文书,处理各种事务。次年三月,孙蕙调任高邮知州,蒲松龄同往,因不习惯官场生活,这年秋天他就返回故里,其后一直以教书为业。这一年的外出工作,成为蒲松龄人生中唯一的一次远游。 如今的宝应县安宜镇牌楼社区叶挺路73号,有一座始建于清代初年的合院,这里正是当年蒲松龄在宝应任职时的住所旧址,不但被列为宝应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也被辟为“蒲松龄游幕宝应纪念馆”和“蒲松龄广场”对外开放,成为游客来到宝应必访的景点。 蒲松龄游幕宝应纪念馆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苗怀明告诉记者,蒲松龄虽在宝应只工作了短短的七个月,但他尽力辅佐孙蕙施政惠民,情系百姓,兴利除弊,得到民众的赞扬和铭记。 宝应是汉唐古邑,境内水网密布,历来都是鱼米之乡。然而,由于地处里下河地区,地势低洼,清代时大运河大堤常常溃坝,宝应百姓一直深受水灾之苦。康熙七年至康熙九年,宝应连续三年遭遇水患。康熙九年冬天极冷,天降大雪,人们挣扎在生死线上,饿殍遍野。面对在痛苦中哀嚎的黔黎,蒲松龄积极辅佐县令孙蕙,巧妙利用户部文告,为百姓摆脱河道御史催工威逼,解民急难。他请求孙县令劝输救灾,他在为孙蕙写的《劝输文》中,恳请当地的富裕阶层“惟凭量力捐施,百千固属大德,即升斗亦是菩提”。士绅富户在官府动员下,纷纷解囊捐献钱物,救活不少灾民。 由于长期生活在民间,蒲松龄对百姓的疾苦感同身受,虽然案牍工作非常辛苦,但他总是尽自己的力量为苦难深重的百姓解决困难。宝应城西有一座被称为“官塘”的鱼塘,所产的鲈鱼味道极为鲜美。达官贵人常常驱使百姓到塘中捕鱼,周边居民深受其苦。蒲松龄知道这一情况后,建议孙蕙将“官塘”改为“放生池”,严禁任何人捕捞。他还亲自撰写一篇《放生池碑记》,在碑文中痛斥富贵阶层“暴戕物命”,“用民力以穷己欲”,告诫他们不得穷奢极欲,肆意挥霍,巧妙地为居民解除了“鲈鱼之患”。 虽然在县衙工作,但蒲松龄终究不是正式的官吏。他的心更贴近普通百姓,对横暴不法的贪官充满厌恶和仇恨。宝应毗邻淮安,淮安知县王克已常仗着淮安县地广人多,纵容下属到宝应县寻衅滋事。康熙九年十一月初,有多人自称王克已家丁,窜到宝应酗酒闹事,殴打征粮差役。蒲松龄积极为孙蕙出谋划策,惩治了这批暴徒,还百姓以安宁。在宝应游幕期间,蒲松龄多次目睹朝廷派来的官员滋扰地方,强索财物,中饱私囊,他在愤怒之余写下《大人行》《挽船行》等诗作,痛斥这些贪官的罪恶嘴脸。 蒲松龄以《聊斋志异》闻名于世,但他同时也是一个卓越的诗人。在宝应、高邮工作期间,他写了大量的诗文,结集成《南游诗草》《鹤轩笔记手稿》等诗词文稿。他创作了前面提到的《大人行》《挽船行》《贵公子》等诗作,反映百姓民生疾苦。他在宝应的游幕生活穷困清苦,在《七律 寄家》等诗中,他感叹:“夜深竹影落绳床”“芰荷无改旧衣裳”,表达自己清廉自守,安贫乐道的心志。他和王式丹(宝应历史上唯一的状元)、王式旦、成康保等宝应当地文人有密切的交往,常常酬唱过从,饮酒赋诗,他对宝应的名酒“乔家白”很是喜爱,赞不绝口。蒲松龄还曾和诗友们前往镇江、扬州游览,留下了记录旅行见闻的诗作,结集成《南游诗草》一卷。 苗怀明教授告诉记者,在宝应、高邮工作的经历,对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有重要影响。比如,《聊斋志异》中的《莲香》,就来自蒲松龄前往宝应赴任途中的见闻。宝应当地文史学者认为,蒲松龄在宝应走访过众多名胜古迹,出没于汉墓群、松林岗等荒郊野外。他喜欢与百姓攀谈,收集民间流传的奇闻怪事,成为创作志怪小说的素材。《聊斋志异》故事中,有多篇能与宝应文献记载相对照,内容情节大同小异。《娇娜》《阿霞》《席方平》等“聊斋名篇”很可能就创作于宝应。 江苏是蒲松龄一生中除家乡以外的唯一一个长期生活的省份,他对江苏各地的风土人情非常熟稔。 据记者统计,《聊斋志异》494篇故事中,有30多篇发生在江苏,或者主人公是江苏人,带有鲜明的江苏元素。其中,和南京有关的故事最多,有《侠女》《金陵乙》《青梅》《黄英》《三朝元老》《金陵女子》《雷曹》《汤公》等;和徐州有关的故事是《陈锡九》《书痴》《梁彦》《佟客》等;和扬州有关的故事有《岳神》《造畜》;和常州有关的故事是《珠儿》;和苏州有关的故事有《吴令》《吴门画工》《夏雪》《瑞云》《化男》等;和镇江有关的故事是《伍秋月》《晚霞》等。如今,重读这些以江苏为时空背景的聊斋故事,依然能感受到浓烈的江苏地域风情,窥见清代江苏的民俗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