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淮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陈进的23万字长篇小说《大湖长歌》,以苏北农村生活为题材,用文字将历史的厚重呈现给广大读者,让读者得以穿越时空和历史对话。 陈进生于淮阴、长于淮阴、学于淮阴,从学校毕业后,长期在乡镇基层工作,熟悉淮阴的风土人情,挚爱淮阴的一草一木。在《大湖长歌》中,陈进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饱含深情的叙述,赋予这片土地鲜活的生命力,见证岁月长河中的波澜起伏。 淮阴是一部深邃隽永的典籍,是一轴翰墨馨香的长卷。《大湖长歌》是一部本土文学、乡土文学,具有多样而丰富的生活、思想内涵。淮阴区地处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濒临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气候四季分明,农业生产发达,是早年的“天下粮仓”。《大湖长歌》从农民的习惯打扮、语言方式,到家前屋后的养猪养鹅等,都反映出本土的地理特征和生活习性。遭遇洪泽湖大水,洪峰从淮河上游下来势不可当,湖边乡镇干群坚守岗位,积极组织抗洪抢险,书中有关最后炸坝泄洪的描述,惊心动魄,感人至深。这些从现实到文本的艺术加工,是本土意识的集中体现。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大湖长歌》中精准地捕捉到洪泽湖地区从传统渔业、农业为主的社会形态向现代化多元发展的转型轨迹。作者通过描绘渔村的新旧交替,如陈旧、简陋的渔家小屋变成规划整齐的滨水新居,展现出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和生活方式的重塑。新兴产业的崛起,像是生态旅游、特色农产品加工等元素的融入,不仅为故事增添时代质感,也揭示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的生动实践,让我们看到传统与现代交织下,大湖地区人民如何在时代浪潮中探索自身的发展坐标,摆脱贫困与落后的旧影,走向富足与文明的新篇。 一部富于概括力和典型性的优秀作品,应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和深刻的思想意蕴。《大湖长歌》涉及的题材独特,只有真正在乡镇工作过的人才能熟悉和驾驭。陈进在乡镇基层工作多年,做过多年乡长,真切地体会到“人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大湖长歌》将当代中国乡镇现状近距离地展现给读者,既有刻画人物个性的传神之笔,也有作者自身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理解,通过主客观的融合真实地反映了乡镇生活。 《大湖长歌》的主人公肖然从学校毕业后分配到乡镇工作,邂逅薛乐、李妍等优秀的青年人,他们志同道合,怀揣着共同的理想,奋战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陈进在人物塑造上功力深厚,形形色色的大湖儿女跃然纸上。有坚守传统渔业技艺,却也逐渐接纳新观念的老渔民;有怀揣梦想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他们带着新思想、新技术,成为推动家乡变革的生力军……这些人物形象相互交织,构成了大湖地区丰富多元的社会生态,他们的命运起伏、情感纠葛深深牵动着读者的心弦,使整个故事充满浓厚的人文气息与生活温度。 浓郁的水乡文化底蕴是作品的一大亮点。古老的渔歌、独特的湖祭仪式、精美的渔家手工艺品等文化元素穿插其中,诉说着大湖千百年的历史传承,宛如一首悠扬乐曲,余音袅袅。与此同时,作者对洪泽湖生态环境的关注贯穿始终,清澈湖水的波光、繁茂湿地的绿意、珍稀水鸟的翱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冲突中,书中展现的生态觉醒与守护行动,体现出对自然家园的敬畏之心,呼吁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永恒主题。 脚下沾满泥土,心中沉淀真情。《大湖长歌》中许多情节都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包含多层面的现实内涵,同时充分发挥想象,许多构思富有浪漫主义,给读者以思想的启迪。近年来,陈进笔耕不辍,履践致远,已先后出版四部长篇小说——《大湖长歌》《大湖风云》《大湖儿女》《飞扬的风筝》。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在陈进的影响和带动下,淮阴的文学创作热情高、势头好,淮阴作家协会先后举办“春到六塘河”“今世缘杯”“纯如杯”“心中的那束光”等征文活动,邀请叶梅、徐贻聪、刘腾等国内知名作家到淮阴传经送宝,吴光辉、朱士元、申海芹等优秀作家活跃文坛、佳作纷呈,多次获得全国、省、市各类文学竞赛荣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