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那么图书馆就是城市重要的文化支点,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与文化的传承。从1958年到2024年,南通市通州区图书馆几度搬迁、几易馆舍,经历了波折浮沉的发展历史,却始终恬静地闪烁着知识的光辉,陪伴许多通州人走过青春岁月。 时光回溯至1958年,通州在金沙镇东弄内成立了第一家图书馆,虽面积不大,却承载着全区人民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那是一个手工借还图书的时代,每一本借阅的书籍都记录着工作人员辛勤的手迹,也见证着读者与知识之间那份质朴而纯粹的联系。 南通市通州区大庆路上的图书馆大楼(资料图) 时光流转,区图书馆经历了多次搬迁,1959年下半年移址老城庙东南隅;1961年与文化馆合并,1981年移址建设路;1987年底于南通市通州区大庆路34号建设图书馆大楼,并于1990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正式开放启用;2015年12月31日,移址南通市通州区金新街道朝霞路的区图书馆新馆正式开馆,新馆建筑面积8812平方米,总投资8000余万元,不仅是国家一级图书馆(县级),也是江苏省社科普及示范基地。“我在区图书馆已经工作了12年。这12年来,图书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馆面积扩大,馆藏文献数量成倍增长,阅览座席1000多个。借阅方式也从人工借阅发展到现在的智能化自助借阅。”南通市通州区图书馆副馆长朱墨说,“我们每年还精心组织‘古沙读书节’系列阅读活动,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提升服务品质,引领一批批读者走进阅读的殿堂。” 南通市通州区图书馆还新增亲子活动中心、3D图文演示厅、学术报告厅、自习室、24小时自助阅读区等多个功能区,并配备朗读亭、AI光影阅读机、瀑布流阅读屏、AI数字人等新型数字阅读设备,阅览环境更加舒适。同时,新馆馆藏图书从30余万册增加至140余万册,电子图书达80余万册,实现了由传统图书馆到智慧图书馆的转型。 通州区图书馆新馆 除公共图书馆本馆以外,全区14个镇(街道)、231家农家书屋已全部纳入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以基础设施为载体逐步建立起公共阅读服务体系,为市民提供了家门口的读书学习、文化交流、团体活动场所,进一步提升了城市文化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