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名出发,让小朋友了解中国
胡阿祥:我一直做地名研究,地名研究是我的一个部分,但是原来社会的关注度没这么高。《中国地名大会》后,社会关注了,出版社也关注了,包括一些省也在做地名大会。大家觉得地名真的是一个把历史、地理、政治、文学等方面勾连在一起的东西。哪怕文学中间虚构的地名,像大观园、花果山,现在也成了现实的地方。地名像一个吸铁石一样,能吸很多的知识。从这个角度来解读历史文化,它跟人的距离就没有了。
把历史知识融入到书中
胡阿祥: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地名,大多数都是历史传承下来的。历史传承下来的地名,也特别吸引人去关注它。也只有这些传承下来的地名,才说明它符合社会的审美,能够反映地方的特色。无论是苏州的别称姑苏,还是原来的吴,还是现在的苏州,都反映了这一区域的特色。所以地名实际上是人对自然地理实体、人文地理实体的一个认知过程,是人类刻在大地上的符号。
本套书四册,各有侧重
胡阿祥:《如果地名会说话》一套是四本。按照出版的顺序,第一册叫《我是中国人》。我们人有姓名,国家也有名字。为什么叫中国,为什么叫中华,为什么叫九州,为什么叫四海,外国人为什么称我们为丝国、丝绸之国?这实际上是中国人对自己的自我认知和外国人对中华文化的理解。第二册为《国是千万家》,是天文地理,江河湖海、山川丘陵。我们通过课程的形式,从人文的、自然的、山川的、河流的、民俗的、道德的,通过地名展现出来我们的国家。第三册我们还在做,叫《中国这么美》,按照行政区,解释每个行政区名字和它的别称是怎么来的。第四册为《丝路向远方》。我们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中国从来就不是一个封闭的国家,理解今天的中国文化,我们要理解交流、交往、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