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何以融入现代生活?非遗项目如何焕发新的活力?历史读本又该怎样面向大众、贴近读者?也许,你可以在今年的江苏书展上找到答案。新书发布、学者交流、漆扇制作、苏派盆景……一系列文化活动、一批批好书新书,不仅彰显江苏的地域特色,更让传统文化在此次书展大放异彩,吸引全国各地读者共品书香、共享文化盛宴。
沉浸式逛展,解锁传统文化的N种表达
漫步在书展场馆,各类传统文化书籍琳琅满目,前往各个展位购书的读者络绎不绝。《不必向长安》《敦煌岁时节令》《漫话东坡》……“在书展开幕前我们就已经在公众号、小红书上做一些预热,没想到现场来的书迷比想象中还要多。”7日开馆不久,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工作人员葛昊威就已忙得满头大汗。他向记者透露,很多读者都对传统文化领域的书籍十分感兴趣,在读者买书打卡的同时,他和同事也会把精心准备的金属书签、钥匙扣作为福利回馈给粉丝。
穿过青少年阅读嘉年华区,映入眼帘的便是古色古香的“书香苏州馆”。作为展示江南文化的重要名片,江苏书展已是第九次落户书韵悠长、翰墨飘香的苏州。走进带有浓郁苏式园林特色的古文轩人文空间,雕版印刷、苏式盆景、古书古籍……现代、雅致、休闲、自然、和谐的设计风格和特色的吴文化体验活动让人心神愉悦,读者在感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还能沉浸式观展:“斯文在兹——崇文重教的苏州城”特展、《苏州全书》编纂工程出版图书100册成果展以及培根铸魂启智增慧——人教社中小学教科书经典版本展,除此之外,还可以参加各类苏州文化新书的首发分享活动,让读者在浓郁书香中感受传统文化新时尚。
地方志既是“一方之全史”,也是一地之“百科全书”。走进“江苏方志馆”,仿佛打开了一本“历史读本”,主题志鉴书籍、二轮江苏省志、江苏名镇名村志、旧志整理成果、各市精品地情书等,集中展示了全省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成果。“把江苏13个设区市的志书年鉴还有地情书类的书籍在这里进行一次集中展示,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家乡、感受历史传承。”江苏省方志馆副馆长沈萌溦告诉记者,今年是省方志馆参加江苏书展的第六个年头,为了吸引更多读者深切体会到江苏方志文化的独特韵味和非凡魅力,他们还特别设置了8场非遗展演,如皋木偶艺术表演,漆扇制作,南京云锦展示等特色活动深受读者喜爱。
以书为媒,名家座谈中坚定文化自信
为了更好地传承发扬传统文化,知名专家、作者来到现场,分享创作心得。
“大体量的方志文献枯燥乏味,一般性的文旅读物也‘至今已觉不新鲜’,想把城市的美呈现得淋漓尽致,我觉得最好的题材就是散文。”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新科新作《江苏十三美》在开展首日正式亮相,十三篇文学性散文,勾勒出十三幅各具特色和风情的城市“肖像画”,集“构思美”“质感美”“意境美”于一体,注重创作主体的性灵和诗思,更为读者亲近地方文化开启了新的门径。
同一时间,本届书展第一场“书香中国·全民阅读大讲堂”现场也是座无虚席。著名学者、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莫砺锋主讲《双峰并峙的宋诗与宋词》,带领大家一同领略宋诗宋词的独特魅力。他以新作《宋诗鉴赏》中收录的文天祥的《正气歌》和《念奴娇》这一诗、一词为例,为大家详细讲解了其中的典故和精巧的对仗,阐述了宋代诗词中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谈及诗词在传统文化中的意义,莫砺锋感言,“这些诗词不仅是优美的文学作品,更是民族精神和力量的凝聚,当下依然值得人们认真阅读、仔细品味,并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熏陶中获得教益。”
今年是“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跨国申遗成功十周年。在这样的历史节点下,著名作者孙晓云策划了《丝路情》这本书。“我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书写三万六千余字,希望能通过我们历朝历代的诗词歌赋将文化传递给每一位中国人和‘一带一路’沿线的各个国家。”作为连续14年参加江苏书展的作家,孙晓云始终致力于传递书写的体会与经验,用笔尖和行动记言录史、赓续文脉,让更多人认识中国、感受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诗歌里的中国》《大唐女子图鉴》《壬寅笛谱》……除了一系列新书发布,还有各种名家讲座:王立群的“《史记》的世界,世界的《史记》”、胡阿祥的“闻‘名’识中国·国是千万家”、林光华的“焦虑时代,道家何为?——老庄哲学的现代运用”等丰富立体的活动让整个书展书味更浓,也将传统文化的“氛围感”直接拉满。
学用结合,互动体验中赓续历史文脉
在行走的课堂体验古碑拓片技艺、参与趣味考古活动、学习纸张文明……今年的江苏书展,青少年的体验感和参与度已不仅仅体现在看书、逛书、买文创,主题多样的研学活动成为广大中小学生打卡书展的最新选项。
“同学们,你们知道纸张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吗?”“我知道,是在西汉时期!”8日上午十点,以“纸张文明,书游历史”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在老师与孩子的互动下热闹开场,科普老师向孩子们介绍纸张的发明传承以及竹简的由来,随后还带领小朋友们体验了竹简编串过程。“古人们还能在竹子上写字,纸张的演变过程也太神奇了。”8岁的圆圆小朋友在学习了纸张历史和竹简编制后感叹道。“这些传统文化的知识体验,我们家长平时很难做到,小朋友亲手操作可以让他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魅力所在,这是非常必要的。”坐在一旁观看孩子上课的家长王玮也不禁夸赞,表示非常喜欢今年书展举办的研学活动。
不止于此,在漆扇制作体验区,汇嫤灏科工作室刘李慧更是忙得不可开交。“这两天几乎没停下来过,小朋友大朋友对漆扇制作都特别感兴趣。”第一次把非遗体验“搬”到江苏书展,李慧十分激动。她认为,非遗的魅力就在于这种面对面的互动体验,我们能做的就是拿出二百分的诚意和最好的制作材料,让前来体验的朋友们都能了解漆扇、爱上非遗。
信息时代的当下,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和真实需求几乎每天都在变化,只有进一步创新创造,运用更多元、更鲜活、更高效的表现形式,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才能吸引更多青少年的关注和兴趣,而这,也许就是本届书展“火”出圈的关键所在。
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 武智慧
编辑: 艾陆琦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