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小小的酱料,如何反映古代中国地理版图的变化?7月6日,第十四届江苏书展“书香中国·全民大讲堂”现场,作家马伯庸围绕新作《食南之徒》,从历史中的小细节讲起,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大历史的场景。
马伯庸说,自己一直很想写一部美食故事,但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因为觉得美食作品不能只讲美食,总得有点别的东西在里面。一次参观南越王宫博物馆的经历给了他灵感,他发现《史记》的《西南夷列传》里一段极具戏剧化的记载——因为一种食物而被灭国,“在那一刻,我知道,可以动笔了。”
“这本书关于美食,为了写好这本书,我必须要在美食段落里投入饱满昂扬的感情。而维持这种情绪的办法,就是吃、吃和吃。”马伯庸开玩笑地说,“为了文学,我的体重反弹了五六斤。”
马伯庸介绍,小说主角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被称为“南方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唐蒙初到南越国,吃到了一种名叫“枸酱”的美食,发现这种食物是从蜀地经夜郎国传到南越的。于是,唐蒙建议汉武帝出兵取道夜郎国收复南越,促进了西汉的版图发展。
马伯庸说,“一味小小的酱料,竟关系到了地理版图的变化。”如今我们不必借助地图,脑海中也会浮现中国疆域的形状,但这是现代人的观念,“正是有唐蒙、张骞这样的人不断探索,才把‘茫然无知’变成‘显而易见’。”
活动现场,还有许多马伯庸的粉丝分享了他们阅读马伯庸作品的感受,并与马伯庸精彩互动。
有读者提问接下来的创作计划,马伯庸表示他有七八个可能的方向,基本上都是关于近代或古代,“接下来的方向,是一个近代题材,与抗战有关,但是从来没有人写过的角度,如果能够写出来,应该是一部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有读者提问,如何保持持续的创作动力?马伯庸回应,他不是因为成功了才持续写作,而是因为他始终能够在写作中获得乐趣,这是他保持创作状态的秘诀。那么又如何获得源源不断的选题灵感?“关键在于好奇心,而且具备去探索的行动力。”马伯庸说,“基本上每年我都会来江苏书展,希望等到八十岁的时候,还能带着新作与苏州的读者朋友们见面。”
来源:现代快报官方客户端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白雁 张垚仟/文 顾炜 顾闻 郑芮 /摄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书香江苏微信公众号
江苏省全民阅读办官方微信
shuxiangjiangs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