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说书香|诗书合璧描摹丝路神韵 孙晓云、许结携新作《丝路情》现身江苏书展

我苏客户端 2024-07-05 20:38

我苏客户端讯 驼铃声声、丝路漫漫,历史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外的重要通道,沿线文化交流密切,为了全面保护、研究、利用文化遗产,2014年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了“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并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24年,恰逢其申遗成功十周年,江苏也地处 " 一带一路 " 的交汇点,立足该历史文化背景,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书写、南京大学教授许结主编新书《丝路情》。7月5日,两位名家携新作《丝路情》现身第十四届江苏书展!

“情”知所起 一往而深 

《丝路情》是孙晓云和许结的第五次合作,许结精选“ 一带一路”主题诗词文赋,配以孙晓云行草书写的墨宝,两者相得益彰,构建了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他们用翰墨诗书共叙千年丝路,全书囊括93篇诗词歌赋、36000余字,诚邀大家一同品鉴。

到底何为“丝路情”?为何将此书命名为《丝路情》,其“情”字由来,孙晓云主席在发布会分享环节向读者们透露了其中深意。

“‘情’字的取用有很多层含义,今年是‘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申遗成功十周年,选用‘情’字一是为了庆祝申遗成功十周年,二是代表了丝绸之路给每一位中国人和沿线各国人民带去的情谊。作为书法家,我书写这些经典名著时所要表达的艺术之情、书法审美之情也都包含在这个‘情’字之中。”

《丝路情》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商贸流通、奇珍物产、民族生活、交往融合、海上丝绸之路、中外友好交往、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多个维度呈现了丝绸之路的丰富内涵和历史背景,孙晓云以其结体遒劲、法度严谨、笔精墨妙的书法,为广大读者提供了经典的书写范本,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无无创新之传承 亦无无传承之创新 

《丝路情》呈现了书法与诗词的结合,这不仅是艺术形式的创新,更是文化传承的深刻体现。在新书发布会现场,许结表示:“从来没有没有创新的传承,也没有没有传承的创新。”声声驼铃打破戈壁荒漠的寂寥,跋涉出一条闪耀着光华的“丝绸之路”,在许结看来,这条既有形亦无形的千年丝路蕴含着先贤们的艰难和奋进,是中国与世界交流永恒的话题,挖掘其背后的传统文化,是为传承,用书法和出版物的形式再现丝绸之路的辉煌,是为创新,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许结为《丝路情》精选了93篇与“一带一路”相关的诗词歌赋,并加以详尽的注释和解读,让古意盎然的诗词变得通俗易懂。

在创作分享过程中,许结向读者们推荐了书中收录《静海寺》,出自清代潘德舆之手。“龙江烟水秋茫茫,静海寺外千帆樯。”他表示静海寺面对长江,见证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是一种神圣且伟大的时代壮举。与此同时,他还补充了对标题中“情”字的理解:“丝绸之路是一条血脉相承的路,它凝聚了多少人的汗水,因它诞生了多少文采飞扬的作品,所有的一切宣泄出来即是‘情’字,我用‘情’编著这本书,孙晓云老师用‘情’书写这本书,她用美丽华章书写的这本经典书法将光耀中华,传至永久。”

品读千年丝路经典诗词文赋,赏阅当代书坛大家酣畅笔墨。《丝路情》这不仅是一部诗词选集,更是一次历史与文化的探索,一次对丝绸之路的深情回顾。它以书法艺术的形式,将古丝绸之路的诗词歌赋进行了全新的演绎,让读者在欣赏书法之美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与文化,它不仅映射出古丝绸之路的恒久魅力,更铭记着中国在这一伟大倡议中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记者/王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