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江苏在线

搜索
热搜: 活动
微信
qq
weixin
书香江苏在线 首页 csgo雷竞技开赛 南京 “世界文学之都”的小镇模样

“世界文学之都”的小镇模样

2023-10-31| 发布者: shiyun| 查看: 2502| 评论: 0|原作者: 徐宁|来自: 新华日报

摘要: 10月27日,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家知名出版机构齐聚南京玄武门旁的规划建设展览馆,共同庆贺南京成为“世界文学之都”四周年。筹备活动在21日就已启动,也是在21日,位于南京城西南不怎么显眼的西善桥街道,迎来了“ ...

“在世界文学之都与文学大家面对面”阅读活动现场  左:学术主持李徽昭  右:作家王十月

  10月27日,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家知名出版机构齐聚南京玄武门旁的规划建设展览馆,共同庆贺南京成为“世界文学之都”四周年。
  筹备活动在21日就已启动,也是在21日,位于南京城西南不怎么显眼的西善桥街道,迎来了“在世界文学之都与文学大家面对面”阅读活动第二十回——广东省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王十月,带着他的首部长篇科幻小说《如果末日无期》,在街道的“初见书房”与广大读者探讨“肉身之苦与精神之难”这一抽象主题。
  对于作家来说,活动是愉快的,虽然进入会场有10元票钱的门槛,但能容纳100多人的2楼报告厅还是座无虚席,结尾的互动环节更让他见识了这里居民的热情。
  就在活动举办的前一天,街道的官方微信公众号“新西善”发布了南京市玄武外国语学校初二学生奚颢洋撰写的散文《这很南京》,这是西善桥街道发起的“我眼里的小镇”主题征文活动第三十五篇,此前这篇文章已收录到《青春》杂志的“理想教育小镇”专刊中。
  世界文学之都应该是什么样?或许没人能说清,但在西善桥这个不到17平方千米的小镇上,文学正在走近更多的普通人。

  西善桥,当代文学的一个“高地”
  “我常常在想,文学跟日常生活、跟我们每个人的关系究竟该是什么样?”
  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李徽昭,自2021年接受西善桥邀请,担任“在世界文学之都与文学大家面对面”活动的学术主持伊始,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像街道、社区、居委会,在这些烟火气、生活味十足的地方,与文学大家进行对话,可能赋予文学另一种意义,如同油盐酱醋一样,让文学和普通人切近。”说这话时,李教授眼中放出光来,“平时游走忙碌、走街过巷的市民,能跟享誉全国的文学大家在这个空间呼吸相应、面对面对话交流,多美好。”
  其实,打动李教授的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面对面”活动的规格——他的嘉宾竟然都是鲁迅文学奖乃至茅盾文学奖的获奖者。

  一个基层街道,为何有此“壮举”?
  西善桥街道,是南京市最大的保障房“岱山片区”所在地,常年居住人口近15万。街道本来给人的印象是街巷市井、家长里短、烟火十足,应该与文学、与侧身高校的“阳春白雪”交集不多,但街道党工委在南京获得“世界文学之都”称号后,就开始研究文学之于西善桥的意义,进而思考西善桥又能为文学作出怎样的贡献。
  “在世界文学之都与文学大家面对面”阅读活动就是党工委研究的结果。“既发上等愿,必结上等缘”,街道提出,活动不仅要由学者来主持,嘉宾还必须是鲁迅文学奖及以上等级的获奖作家。为此,街道积极联络南京市文投集团、文都促进会和南京止一堂文旅公司,寻求支持与指导,协调各方面资源。
  2021年秋,鲁奖作家、天津作协副主席张楚带着他的获奖小说《良宵》来到西善桥的“初见书房”,开启了“面对面”的第一场文学活动。
  两年来,来这里举办活动的作家20余位,几乎把历届鲁迅文学奖、部分茅盾文学奖得主“一网打尽”,“西善桥”也成了当代文学作家心向往之的一处“高地”——
  作家弋舟做客沙龙时说:“这个活动影响很大,早有耳闻,也心向往之。”作家朱辉则说:“看到西善桥热心地举办这样的活动,这么重视文学,我非常钦佩。”作家沈念的话,最具代表性,“这个读书活动很早就知道了,不仅在南京当地,应该说在全国文学界已经有了不小的反响。”
  “与文学大家面对面”的名声在作家圈越传越广,甚至让南京跟着“沾光”。
  9月15日做客西善桥的作家宁肯在开场白中就动情地说:“虽然我来过南京许多次,但是到西善桥这么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氛围的地方,还是第一次。这里的读者,这里的景致,足以体现‘世界文学之都’的内涵,这个活动在全国影响很大,我能参与其中感到非常荣幸和骄傲。南京让我有亲近感,所以再来南京感觉是特别重要的一件事。”
  金秋时节,李徽昭教授将主持多期“面对面”活动的对话内容结集成《当代作家十六谈》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算是给活动做了一个阶段性小结。
  就像他在书中写的:“不管怎样,这些公共空间里的文学活动确实在不同程度上打开了市民社会的文学窗口,为文学发展提供了公共文化构建的新可能。文学可以公共化,也应该公共化,这将使公共空间能充盈更为丰润的精神与审美意义。”

  理想教育小镇,15万人的精神火炬
  任何文化氛围的形成,都有一个过程,西善桥也如此。就在王十月举办读书活动的前一周,由南京本土画家兼作家蔡震创作并撰文的“‘画说西善’——蔡震采风速写展”在雨花美术馆一号展厅落下帷幕。三个多月的时间里,蔡震跑遍西善采集风土人情,最终完成了110件速写作品,展览用“走进西善、老街漫步、古道驿风、郊野风情、在水一方、油坊福润、深厚底蕴、幸福岱山”等篇章,勾勒出西善桥的时代嬗变。
  在他为画展撰写的4万多字的散文中,有一段话格外引人注目——西善桥以“理想教育小镇”为建设框架,以“大教育”视野助推社会“大治理”,不断完善基础配套、提升居民素质、探索善治路径。
  蔡震是有感而发,退休前作为记者的他曾无数次来到西善桥,当年这里到处是工地,还有大片的农田和菜地。街道下辖的岱山保障房片区人员结构更是复杂,居民缺乏归属感,以致风险隐患密集、治理难度棘手。
  2017年初,徐立新任西善桥街道党工委书记,面对困难,他表达了“要让岱山保障房片区面貌在两年之内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决心。如何破局?徐立带领街道干部反复调查研究、请教专家学者,终于在2018年,响亮提出打造“理想教育小镇”的口号——以教育之匙开社会治理之锁。
  5年来,西善桥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进“向善家长学校”、开放大学、全民阅读、志愿者服务等项目,全要素发力为当地教育发展赋能。“在世界文学之都与文学大家面对面”“岱山新市集”等品牌活动更是让社区教育天地不断打开、延展、充实。“初见·知旅共同体”“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一并获评江苏省首批“最美公共文化空间”,陆续建成的姚南石刻公园、白家山名人铭园、建宁公园、黄村宁浩龙门吊绿地等充满文化气息的绿地游园,不仅改善了孩子们生活活动空间,还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户外课程资源……
  “理想教育小镇”如同挺立在西善桥人心中的精神火炬,潜移默化地改变和提升着“城市气质”。
  如今再次踏上这片土地,眼前焕然一新的景象,让蔡震的笔下多了林立的高楼、宽阔的道路,迎街而立的文化广场、最美书店,俨然一幅崭新的“金陵繁华图”。
  变化更大的,是15万西善桥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渐渐从物质层面转向精神层面——2021年,首届“理想教育小镇杯”我爱读名著、我的文学梦双主题征文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海外的各行各业文学爱好者投稿2000多篇。
  大赛主评委、著名作家叶兆言感慨地说:“文学之都的首要标志,不是出什么作家,不是得这奖那奖,应该是一个城市对文学的热情。令人可喜的是,在今天的南京西善桥小镇,文学的热情一直延续着。”

  以文化人,实现人的现代化
  尝到甜头的西善桥在文化之路上越走越远:除了举办书展、画展、摄影展、各类公益讲座等,街道还建起秦淮新河史料馆为西善桥“寻根”;发展影视产业吸引30多家知名影视文化企业落户,制作发行了50多部影视作品;活化西善桥本土诞生的市级非遗“南京先生”信俗,推出“南京先生”酒、水、天然本草滋补膏,“善红”正宗古树红茶,十二花神茶等系列文创产品,品牌目前已走出南京,走进北京、重庆、浙江甚至西藏拉萨等地,预计今年销售额将突破2500万元……
  一个街道办事处是怎么把文化这点事玩得如此风生水起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邱建新副教授,早在2013年就以公益形式介入西善桥社会治理,更在2017年为新上任的徐立书记出谋划策,可以说,他在西善桥近年来势如破竹的嬗变历程中,是参谋者也是见证者。
  他把西善桥街道通过理想教育与文化挖掘提升整体人口素质的做法,总结为“岱山实践”。“我跟很多市民交流过,我接触过的基层工作带头人中,还是有情怀、有思想、有理念和进取心的人居多。”
  邱教授所指的就是徐立。走进西善桥“基层带头人”徐立书记的办公室,案头翻开的一本《毛泽东阅读史》首先映入眼帘。
  “所谓领导力和影响力,就是通过所思所见,激活他人的希望和梦想,提供共同遵循的价值和战略,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策略。编书、荐书、讲书,属于实现领导的桥和船。”
  书中类似这样的论述,都被徐立标记了重点。
  “我发现毛主席才是我党最早的全民阅读推广人。”徐立说,“在不同历史时期,他都花大量时间进行阅读,并通过阅读寻找解决难题的办法,不仅他自己读,还带着全党干部一起读。”
  回顾几年来搞“与文学大家面对面”,搞征文比赛,请名家推荐名著、请作家书写经典并形成了一系列品牌,徐立说,其目的就是为了营造全民阅读的氛围,让更多的人确立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一种生活习惯,并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实现区域人口的现代化。
  西善桥人的现代化,体现在精神追求的获得感。
  10月19日,年过七旬的西善桥街道明义社区网格员祁万达和同行的29位老人一起来到新华全媒体艺术馆,观看“‘大手牵小手 幸福向善走’ ——定格老人最美笑容公益摄影展”。
  30位老人中年龄最大的92岁,最小也有60岁,“谁能想到我们的照片还能上展览!虽然我们年龄大了,但媒体和街道没有把我们忘记。”面对江南时报记者的采访,祁万达露出比照片上还开怀的笑容。
  “今年是南京成为‘世界文学之都’四周年,”徐立说,“‘世界文学之都’什么样我或许说不清,但文学之都的小镇模样,我想首先就是生活有保障、人民有追求。”
  (西善桥街道供图)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版权所有: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指导单位:江苏省新闻出版局 江苏省全民阅读办 主管单位: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江苏省全民阅读促进会
备案号:苏ICP备10080896号-8  地址:南京市洪武北路55号置地广场 邮编:210005 电话:025-84783597 传真:025-84783531 技术支持: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隐私政策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