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在江苏书展的活动现场,由南京大学出版社主办的《海外汉学研究新视野丛书》出版谈引起了广泛关注,现场聚集了不少读者聆听专家的精彩分享。参与对谈的嘉宾有丛书主编张宏生教授,丛书策划人、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金鑫荣,译者代表、杭州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吉灵娟。
在对谈中,张宏生教授首先指出,海外汉学和传统国学在研究对象上并无太大差别,对于海外汉学,主要应关注其学术视野和研究方法。关于研究方法的使用,主要看研究者能否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否打开新的思考空间。张宏生教授重点介绍了海外汉学研究中经常强调的对经典名篇的文本细读。海外汉学的研究者往往要将所有的文本都翻译成英文,因此细读作为一种方法,本身就贯穿在研究过程中。同时,细读的文本内容,有时是习见的,有时则不一定,因而往往又可以对文学史有一种重新的估量。因此,一方面要关注海外汉学研究中所采用的一些方法,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扎实的文献基础和细读训练也非常重要。最后,张宏生教授又从汉学发展史的角度,对现在海外汉学研究的特点进行了总结。他认为任何一个时代,学术界总会体现出不同的风格。现在的海外汉学,一个总体倾向是更为重视综合性的文化研究。
金鑫荣社长则从出版的角度为大家介绍了丛书的策划源起与出版过程。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建设者、参与者,南京大学出版社始终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除了依靠我们自身的努力与探索,还应该具有全球的视野。作为中国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外汉学数百年的历史充分反映了中华文明的巨大魅力与影响力,更为我们提供了异域之眼,对我们转换角度、审视自身,别具重要的启发意义。这也是南大社策划出版这套丛书的初心。”
作为译者代表,吉灵娟教授向大家分享了她在翻译海外汉学著作过程中的感受。她认为,翻译,实际上却是包含了多个结构层面的转换。突破语言的关卡并不意味着就能完全领略原著的学术魅力。吉灵娟提到,丛书作者在著作中都对中国的相关文本做了不同程度的翻译,现在再将他们的著作翻译成中文,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互动。她特别介绍了丛书作者之一的苏源熙教授,其在书中专门谈到翻译的重要性,也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带着他对中国文化瑰宝的憧憬与探求,通过学术对话,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同归殊途,一致百虑,正是这套丛书的整体追求。正如主编张宏生教授所总结的:“海外汉学的不断发展,说明了中国文化所具有的世界性意义,为树立文化自信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在求同存异中,并通过对话,开拓更为多元的视角,启发更为广泛的思考。这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南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