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江苏书展“共读长江与运河”新华书房读书论坛在苏州举行
活动现场。余萍摄
人民网苏州7月3日电 (周梦娇)7月2日,第十二届江苏书展“共读长江与运河”新华书房读书论坛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论坛上,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南京六朝博物馆馆长胡阿祥,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徐则臣,新中国第一批女摄影记者、著名摄影家晓庄,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教授成长春等嘉宾,从各自专业角度,共同探讨了长江运河的古今之路。
胡阿祥立足河流与文明的密切关系,阐述了长江运河对江苏文明的再造之功。他表示,千百年来,江河的冲刷、泥沙的沉积,为江苏涨出了相当于4个上海面积的苏北土地。天限南北的滔滔长江与地理形胜的龙盘虎踞,成就了南京非同凡响的政治地位。而特殊的行政区划使江苏拥有江南、江北、淮北三个不同的自然、经济、风俗地域,造就了江苏地域文化的丰富多彩,形成了五个文化区。
从文学角度,长江运河渲染了江苏的人文气息。徐则臣围绕其大运河题材“茅奖”作品《北上》,以运河烛照民族精神图谱,呼吁以文化为钥、“唤醒”古老运河。他认为自大运河贯穿南北以来,大半部中国文学史围绕运河展开,四大名著、扬州八怪、三言二拍等均绽放在运河沿岸。在徐则臣看来,对当前的中国而言,“实体”运河固然重要,文化意义上的运河也应奔涌在我们的血脉里。
从经济角度,长江运河赋予沿岸丰富的发展机遇。成长春基于重大课题成果,分享了他对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的系统思考。他认为,江苏段建设须摸清“文化家底”,通过开展论坛、基金、工程等途径整合力量,建设长江文化资源数字化平台。此外,江苏段建设应聚焦江苏、开放共享,高品位、分片区、一体化打造江苏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展示体系。
晓庄携个人拍摄的长江运河题材精品摄影亮相论坛,并分享了“我拍长江运河70年”过程中的难忘往事。晓庄回忆说,1968年,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的前一天,她为了取得最好的拍摄角度,攀着绳梯爬上南桥头堡,半道上一脚踩空,差点摔了出去,这一生动鲜活的“个人史”为“大历史”留存了注脚。
寄语飞南归北雁,大河头尾是家川。围绕长江运河这本读不尽的书,嘉宾与读者的“共读”生发了力量、凝聚了共识。“新华书房”是由江苏省新闻出版局、江苏省全民阅读办、新华日报社联合推出的全媒体阅读品牌,自2018年亮相江苏书展以来,经过数年精心打造,已成为江苏书展上的一道独特风景。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