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7 月 1 日,第十三届江苏书展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启幕。当天下午,译林社在江苏精品馆成功举办 " 致敬经典——译林世界名著系列化出版 30 周年纪念 " 活动,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汪政,苏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学术联盟秘书长程振理," 经典译林 " 翻译家、苏州大学东吴特聘教授、博导陆洵在书展现场畅谈世界名著永恒的经典价值,并与现场的苏州学生代表沟通交流,一起分享为什么读经典,经典如何选、如何读。活动由译林出版社总编辑袁楠主持。
△左起程振理、汪政、陆洵、袁楠
译林经典,化身无数作家的文学滋养
外国文学是译林社的立社之本。1993 年初,译林名著系列首次系列化推出,以 " 一流作家,一流作品,一流译本 " 为宗旨,从母语重新译介世界文学名著,更加适应汉语新演变,填补翻译空白。30 年间,历经五代更迭,译林名著产品线逐渐成为出版界一流品牌和阅读市场中流砥柱,滋养了一代代读书人,也培养了一批批名译者。现在,从 400 多个品种里精选出来、出版十余年的 " 经典译林 " 拥有 140 个品种,囊括了世界核心名著,中外并举,兼顾教育部语文课标推荐书目,是国内同类丛书中规模最大、动销品种最多的名著系列,堪称国内世界名著第一品牌。
" 致敬经典——译林世界名著系列化出版 30 周年纪念 " 活动上,嘉宾汪政由衷地表示,他是译林经典的受益者,译林出版社以专业的精神,为国内外经典的专业的研究团队,为庞大读者群营构起了中外、特别是外国文学经典的繁华世界。作为一位资深的文学评论家,汪政说,没有哪位文学创作者不受惠于经典,没有哪位文学创作者的文学创作不是从阅读经典起步,经典对于文学创作,对于作家的作用,怎么夸张都不过分。汪政还特别以著名作家苏童和叶兆言深受外国文学经典影响为例,进一步说明经典作品是如何帮助他们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汪政认为,经典最大的作用在于它帮助读者找到自己、发现自己;经典需要自己去寻找,每个人的读书之路就是对经典的寻求之路,每个人对经典的寻求最后才能形成他自己的图书馆,形成他自己的经典。
阅读经典,重要的是鉴古知今、创新未来
语文名师程振理认为,我们今天向经典致敬,就是要从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内卷内耗中,解脱出来,抬起头来,看看这些历经百年甚至千年的经典之作,怀着一颗虔诚之心,与时空的那一头对话,进而 " 享读经典,充盈生命 ",发现其应有的价值理性。
程振理从四个角度进一步阐发了对于阅读经典的理解:一、阅读经典,应于自觉万物之中认知世界。囿于时空的我们,只有阅读经典,才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才能将破镜碎片中的信息,逐渐凑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主观世界。二、阅读经典,应于关联诸事之中建构意义。正是无数的经典作品,超越了时空地域,超越了民族和国界,才得以让我们透过诸事万物的关联,构建世界的意义。三、阅读经典,应于生活镜鉴之中找回初我。阅读经典,我们才能更好地透过前人的、别人的,经过了时代与实践的检验与印证的生活镜鉴,但又不只是停留在别人、别地、别代的生活圈中,而是穿越古今,穿梭于字里行间,与书中那些最深刻最浪漫的灵魂对话,从时空交错中找到原本的初我,明白我们是谁,我们要做什么。四、阅读经典,应于守正创新之中改造未来。
" 我们今天阅读经典,不仅是增长知识、提高学养的途径,更是生命得以丰富和完善的需要,是传承文明、启迪灵智不可或缺的过程。立足文化传承与创新创造的层面,阅读经典的意义,除精神审美、充盈生命以外,更重要的是鉴古知今、创新未来。享读经典,让我们明白,我们要到哪里去,如何创造和建设未来的新生活,如何讲好未来的新故事。" 程振理如是说。
理解经典,和原著作者进行相隔时空的对话
" 经典译林 " 丛书中《鼠疫》译者、翻译家陆洵则从译者的角度,真诚分享了他近 30 年来的法语学习、法语翻译的心路历程。他觉得,外语是一个技术壁垒很高的专业,需要经过系统的词汇、语法、句法、修辞学的训练才能掌握,所以很多时候觉得原著难懂是正常的。同时,陆洵也强调对原著的理解程度,与读者的阅历很有关系;并以自己翻译的圣埃克苏佩里和加缪的两部作品为例,说明读者在具备一定的阅历之后,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作者,和原著的作者进行相隔时空的对话。此外,陆洵还以《小王子》为例说明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读者对同一部经典作品的理解能力存在的跨度和区别。他在分享的最后还特别叮嘱同学们,在阅读名著过程中,如果遇到读不懂的,不用担心,更不用焦虑自己是否比其他同学落后,可以多了解作者的生平、成长经历,对于理解这本书会有很大的帮助。
△活动现场
" 致敬经典——译林世界名著系列化出版 30 周年纪念 " 活动现场还设计了趣味抢答环节,嘉宾们围绕 " 经典译林 " 抛出了一个个小问题,苏州学生代表们积极抢答,氛围热烈,回答正确的学生们还分别获得了一份精美小礼品和 " 经典译林 " 赠书。
三十年来,译林世界名著伴随着万千读者共同成长,已经成为一代代读者独一无二的成长记忆。阅读经典,让我们回溯过往,聚焦当下,寄望未来。致敬经典,期待译林世界名著更加枝繁叶茂的明天。
现代快报 + 记者 陈曦
出版社供图
(校对 张静超 编辑 陈海静)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