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江苏书展开幕首日,主展场即迎2.8万人次入馆——

一地书展何以人气这么旺?

作者:本报记者 李婧璇 张君成 见习记者 商小舟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7-03

  读者在第十三届江苏书展上细细品鉴“孙晓云书法手稿”展。

  本报记者李婧璇 摄


  7月1日,第十三届江苏书展开幕首日,主展场即迎来2.8万人次入馆。当晚8点闭馆之时,不少读者仍不舍离去。第一次参加江苏书展的《苏州刻书史》主编陈正宏坦言:“来之前我没想到这里有这么多热情的读者,人气这么旺。”作为一位研究城市历史和文献的学者,陈正宏用“书香不断,文脉还在”来形容自己的参展感受。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从江苏书展组委会了解到,为响应苏州市民高涨的购书读书热情,书展主展场在7月3日、4日将延长开放时间至20时。身处江苏书展主展场,现场的热烈氛围犹如今年盛夏的天气,氛围热、活动爆、人气旺。“阅读的盛会,读者的节日”,所言非虚。

  “省市地方办书展要尽量下沉,办出地方特色、区域特色,为推动全民阅读制造氛围,宣传造势。”资深出版人吴培华对记者说道,江苏书展虽然主展场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可遍布全市乃至全省的86家新华书店作为分会场,全省各界组织近2000场活动,把江苏全省的阅读氛围烘托得浓浓的。


从名家分享中领悟阅读之美

  马伯庸、徐坤、孙晓云、莫砺锋……本届江苏书展,广邀名人名家,为读者奉上阅读盛宴。“吸引我每年逛书展的最大动力之一,就是听名家讲座与分享,‘含金量’十足,我把每年书展当成自己上阅读大学。”来逛书展的读者刘烁笑着对记者说,“我还会参加自己喜欢的作家签售会,目前已经攒了有近30本啦!”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称得上是江苏书展的“铁杆”嘉宾。每年江苏书展,她的签售活动总是被热情的读者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作为唯一连续13年参加江苏书展的作者,孙晓云坦言,江苏书展促使她每年奉献自己的新作。在这种动力的催使下,她将继续保持充沛的工作热情和对书法的喜爱,不断产出优质作品回馈大家。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我看来,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载体就是书。并且,不是只有少数的精英知识分子参与,而是要有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参与,才能够成功地实现这‘第二个结合’。”南京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莫砺锋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对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第二个结合”感触最深。在他看来,13次参加江苏书展、备受读者喜爱的孙晓云的新书《大美长江》,“就是对‘第二个结合’的典型回应”。

  来江苏书展不仅可以一睹名家风采,更可以聆听名家的读书方法。如作家、“宋史三部曲”作者夏坚勇,浸淫宋史十余载,熟读40余种宋书,但并非以史学家的方式,而是以文学的想象力为磁铁,在史料中纵横捭阖,创意性地调取自己需要的材料,可谓“文学化地读历史”。


以创意展陈互动“吸粉”读者

  “长江·大运河文化主题图书展”、“孙晓云书法手稿”展、“《昆虫印象》——童真与虫趣”展、“晒晒我的家庭书房”图片展、“世界儿童文学经典大师插画”展……本届江苏书展,与“书”相关的专业展陈,以更丰富的形式向读者呈现,并形成互动。

  “中国赋 中华匠心”“诗意江南运河颂”……“孙晓云书法手稿”展展示孙晓云书法手稿作品30幅,吸引了不少读者前去观摩。“这个展览将书法艺术和图书展陈相融合,让读者在欣赏书法作品的同时,感悟图书的设计之精、装帧之美。”读者刘舜表示,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要为江苏书展这样的创意展陈设计点赞,“当你置身这里,方能领会‘汉字之美’的其中深意。”

  “《昆虫印象》——童真与虫趣”展以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昆虫印象》为蓝本,将书中各类昆虫以标本、模型和图片的形式,在展区中构建“昆虫天幕隧道”,并在其中设置“虫之屋”,供读者近距离观察。一位带着孩子来逛展的家长对记者坦言:“本想让孩子受教育启发,没想到一下子勾起了自己的童心童趣,给孩子讲我们小时候捉到的昆虫,一下子重返少年时光!真是很有趣!”

  吸引读者的不只这些创意十足的展陈,还有更多蕴含传统文化的互动体验,如雕版印刷等。开展首日,在书香苏州馆内,古吴轩出版社带来的雕版体验不到下午4点就早早“打烊”。“从早上9点书展开始到现在,我们一直没停下来过。刷印的纸已经用完了,只能明天再来了。”现场负责人向前来询问的读者解释着,仍有小读者不舍地用自己的手臂在雕版上深深地印出文字的痕迹。

  没能体验到刷印内容的读者陈先生在一旁细细地向负责人请教雕版印刷的相关问题。陈先生表示,他每年都会来江苏书展,其中各式各样的体验活动展示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是一种特别好的推广和传承。


从阅读方志中体验文脉传承

  本届江苏书展大排长龙的队伍,不只等待签售的读者,更有热情的“章友”们。书展首日,方志江苏馆内就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捧着本子,满脸期待,等待的“明星”是13枚安静地躺在桌子上的“江苏十三市文化地标章”。

  不久前,“江苏省方志馆”小红书账号的一则“十三市章出差公告”吸引各地“章友”一大早来到馆内,等候13枚印章整齐亮相。“这13枚印章是江苏省13个设区市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和文化地标,如南京中山陵、苏州园林、镇江金山、泰州的溱潼会船,平日里只得每月收集一枚。”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秘书处武文明向记者介绍,不少粉丝特意坐高铁从各地来到苏州,边逛书展边圆集章梦。

  “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最好的方式就是阅读这里的方志。”在方志江苏馆方志古籍整理展区,读者谭先生手捧《江南旧志图选》中的一卷兴奋地与旁人交流着。记者观察到,除了集章之外,方志江苏馆主要包括志书展陈、非遗展示、苏州百年旧影等多个板块,其中志书展陈板块设有主题志鉴展区、江苏镇村志展区、精品年鉴展区、即时性记录展区、方志古籍整理展区、优秀地情书籍展区六大方志展示区域。“中华文明五千年来没有中断,地方志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支撑,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参考。”武文明表示,地方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看这些方志,能够让我们认识到现在的建筑、风景以及苏州城在过去都是什么样子,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谭先生说。

  “平时我们去跟孩子讲什么叫‘志’,她可能是不知道的,专门坐下来讲她也是不好接受的,逛书展的时候顺便看到这里跟她讲一讲,就能让孩子建立一个直观的认识。”读者卓女士带着女儿在方志江苏馆停留,与女儿一起翻看《洪武苏州府志》等大部头方志。“不了解我们自己的历史与文化,写出来的文字与说出来的话便没有底蕴支撑。”卓女士表示,此次书展将图书与文化活动带到了读者触手可及的地方,让过往读者都能够在耳濡目染中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