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3-07-02
江苏书展丨学者、译者、出版人共论“海外汉学研究新视野”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 7 月 2 日,在江苏书展的活动现场,由南京大学出版社主办的《海外汉学研究新视野丛书》出版谈引起了广泛关注。参与对谈的嘉宾有丛书主编、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讲座教授张宏生,丛书策划人、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金鑫荣,译者代表、杭州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吉灵娟。

张宏生:海外汉学,总体倾向更为重视综合性的文化研究

在对谈中,张宏生首先指出,海外汉学和传统国学在研究对象上并无太大差别,对于海外汉学,主要应关注其学术视野和研究方法。关于研究方法的使用,主要看研究者能否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否打开新的思考空间。

张宏生教授重点介绍了海外汉学研究中经常强调的文本细读。海外汉学的研究者往往要将所有的文本都翻译成英文,因此细读作为一种方法,本身就贯穿在研究过程中。同时,细读的文本内容,有时是习见的,有时则不一定,因而往往又可以对文学史有一种重新的估量。因此,一方面要关注海外汉学研究中所采用的一些方法,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扎实的文献基础和细读训练也非常重要。

最后,张宏生教授又从汉学发展史的角度,对现在海外汉学研究的特点进行了总结。他认为任何一个时代,学术界都不是铁板一块,总会有不同的追求,体现出的不同风格。现在的海外汉学,一个总体倾向是更为重视综合性的文化研究。比如田晓菲教授对晚清抄本《微虫世界》的研究,不仅运用了心理学的方法来展示创伤与记忆,特别是早期童年记忆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而且强调了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展示了抄本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金鑫荣:研究中华文明,还应该具有全球的视野

金鑫荣则从出版的角度为大家介绍了丛书的策划源起与出版过程。

他认为,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建设者、参与者,南京大学出版社始终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要全面深入了解中国文化,除了依靠我们自身的努力与探索,还应该具有全球的视野。作为中国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外汉学数百年的历史充分反映了中华文明的巨大魅力与影响力,更为我们提供了异域之眼,对我们转换角度、审视自身,别具重要的启发意义。这也是南大社策划出版这套丛书的初心。

金鑫荣还谈到,海外汉学对中国经典文本的翻译同样值得关注。如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获得者康达维教授对《文选》的翻译,柯睿教授对赋与诗歌的翻译,对此,书中均予以专门保留。海外汉学家们在中国古代经典文本的翻译与研究上所投注的心血与努力令人感佩。有鉴于此,南大社对丛书的出版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精编、精校、精印。丛书出版后获得了广泛关注与众多好评,许多传统文化爱好者、大众读者也给予积极回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吉灵娟:翻译海外汉学著作,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互动

作为译者代表,吉灵娟向大家分享了她在翻译海外汉学著作过程中的感受。

吉灵娟认为,翻译,表面上看是一种语言同另一种语言之间的转化,实际上却是包含了多个结构层面的转换。突破语言的关卡并不意味着就能完全领略原著的学术魅力。译者的思维方式、审美旨趣,以及双方对异域文化的认同度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译文质量的高低。

吉灵娟提到,丛书作者在著作中都对中国的相关文本做了不同程度的翻译,现在再将他们的著作翻译成中文,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互动。她特别介绍了芝加哥大学的苏源熙教授,苏教授在书中专门谈到翻译的重要性,也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带着他对中国文化瑰宝的憧憬与探求,通过学术对话,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而这也正是这套丛书的整体追求——同归殊途,一致百虑。正如主编张宏生所总结的:" 海外汉学的不断发展,说明了中国文化所具有的世界性意义。…… 既承认殊途,又看到一致,并通过对话,开拓更为多元的视角,启发更为广泛的思考。这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现代快报 + 记者 白雁

(出版社供图)

(校对 胡涛 编辑 范文静)

相关标签

张宏 南京大学 翻译 江苏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