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 日,第十三届江苏书展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帷幕,江苏书展的重头戏 " 书香中国 · 全民阅读大讲堂 " 首场活动迎来了著名作家马伯庸。这位因《太白金星有点烦》《长安的荔枝》《大医》《显微镜下的大明》《两京十五日》等畅销作品深受读者们喜爱的作家,吸引了大批 " 粉丝 " 闻讯而来。
△马伯庸
" 我与江苏的缘分很深,很多作品中都写到了江苏。" 马伯庸表示,写中国历史,江苏是一个绕不开的地方,所以这次他来到了江苏这片历史悠久、文化繁盛的地方,与读者们分享他阅读和写作历史的心得。" 历史中的大与小 " 其实代表了马伯庸这些年对历史书写的看法:只有通过小人物的故事才能感受到历史真正的质感,因为正是普通生活构成了一个时代的质感,关注历史中的人性会对历史有更深刻的了解。
△马伯庸与粉丝合影
人类的情感穿越时空,往往是相通的
长久以来,历史往往是高屋建瓴的宏大叙事,我们在阅读历史故事时,往往了解到 " 大事件 " 的发生,却难以体会历史长河背后古人的真切感受。马伯庸试图通过一些留存至今的文物,带领我们触摸古时那些小人物生存的痕迹和感受。
△马伯庸开讲 " 历史中的大与小 "
马伯庸展示了两封历史上普通的家信。1975 年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的秦墓葬中,出土了墓葬的主人衷的两个弟弟的家信,这也是中国最早的家书。秦简上写着:" 二月辛巳,黑夫、惊敢再拜问衷,母毋恙也?" 黑夫和惊是衷的弟弟,他们写信来给大哥和母亲问好。惊在家信中写到," 黑夫、惊毋恙也 ",意思是:我们俩很好,请不用担心。接着介绍自己的情况," 前日黑夫与惊别,今复会矣 ":前两天,我俩分开了,现在又重新见面,你们放心。马伯庸说,这封家书和很多大学生写信的套路差不多,那就是开头先问爸妈近况,再汇报一下自己的情况,接着必然会列举不同理由让爸妈寄钱。另一个弟弟黑夫的家书内容也差不多,在问候之后,告诉母亲夏天来了,自己的衣服不够了。
马伯庸表示,两封信的内容稀疏平常,但却很可能是黑夫和惊的遗书。黑夫在信中提到,他们正在攻打淮阳。淮阳是楚国的属地,秦此时正在伐楚。结合历史背景,秦始皇在攻打楚国时找了王翦和李信两位将军。王翦说,伐楚需要六十万士兵,而李信说,二十万就够了。于是秦始皇让李信领兵伐楚,李信一路高歌猛进打到淮阳,却不想中了楚军圈套,大败而逃。黑夫在信中提到 " 直佐淮阳 ",所以他们必定在李信军中。可以推测,这两封信写完不久,黑夫和惊两兄弟就战死于沙场。同时这两封信是在大哥衷的墓中发现的,衷死前将两兄弟最后的家书放在身边,说明黑夫和惊再也没能回去。" 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我们在史书中读到的只是冷冰冰的数字,却不知这背后有多少家庭家破人亡。这两封普通人的家书,让那些战死沙场的士兵不再是冰冷的数字,而成为活生生的人。"
△大讲堂吸引了众多观众
历史的走向是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力量决定的
阅读历史中小人物的喜怒哀乐,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历史社会的大环境,把握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正如他在《显微镜下的大明》所言," 在一个个普通人的遭遇中,才蕴藏着最真实的规律。"
马伯庸曾在展览中看到一块安徽亳州曹操宗族墓的铭文砖。铭文砖上的文字一般是应官方要求,刻上砖的编号或工匠的名字;但也有一些铭文砖却被工匠悄悄地当成树洞,吐露自己的真实心情。马伯庸展示的铭文砖上写着 " 掩辛间五内若伤何所感起 ",意即五脏像受了伤一样不知如何是好;类似的文字有很多,甚至还有一首五言诗:" 岁不得陼,人谓作壁乐,作壁正独苦,卻来卻行壁,及是怒皇天。壁长契。" 马伯庸说,壁长相当于包工头,连他都累成这样,可想而知当时百姓的劳作多么艰辛、生活多么艰难," 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小人物一瞬间的心情所在。"
另一块出土于亳州曹操宗族墓的砖上面写着 " 王复汝使我作此大壁经冤我人不知也但抟汝属苍天乃死当搏 ",从这块砖中,我们能够看到东汉末年一大批底层的劳动人民的生存状况,也能够从中感知到当时的历史早晚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最后一个故事则与一位普通的老人有关。三国时期,天下战乱不休,民不聊生,在太康元年,晋灭了吴。这一年,一位居住在南京的普通老人烧制了一块砖:" 姓朱江乘人居上 ( 描 ) 大岁庚子晋平吴天下太平 ",马伯庸说,这位老人从出生到 60 岁,整个人生中都在经历着战乱,尽管他是吴国人,但当他看到天下太平的曙光,内心的喜悦无法遏制,便烧制了这块砖表达激动之情。
马伯庸说," 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每个普通人就像一滴水,最终汇聚成了历史长河发展的方向。"
现代快报 + 记者 白雁 张垚仟 / 文 施向辉 刘畅 / 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