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1921年原版的《新青年》保存得较为完好,全国所存的数量都不是很多。你们看,这一期里还刊登了马寅初先生的《计算人口的数字》这篇文章。”在扬州边城书店,古籍修复师陈军捧着一本品相极为完好的《新青年》杂志,耐心细致地为扬州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第四党支部的同志们讲解这本珍贵古籍的来历与意义。原来,扬州大学的学生正在这里进行主题为“传承文脉修复千年古籍”的党日活动。 在聆听完有关《新青年》创刊、发刊过程中的故事之后,讲解师又为大家介绍了古籍修复的起源、注意事项等基本知识。古籍修复师这样向大家描述当天所采取的古籍修复方法:“古籍书页多呈黄色,修复过程中将其置于洁白绵韧的宣纸之上,就很像金子镶嵌在美玉上,因此今天我们修复古籍使用的方法叫作‘金镶玉’修复法。” 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文学院研究生第四党支部的成员开始进行第一件古籍修复的尝试。经过定损、醒纸、除尘、托裱、刷浆、封边等步骤后,数千年前的《诗经》古籍被修复完好,以更加熨帖优美的姿态呈现着那段独特的文化历史。 修复的第二件书籍是1949年版的《论马恩列斯》。这本书内页受损程度并不严重,只需要加上新的封面封底,以更好地保存内部书页。按照封面的大小裁剪好明黄色绫缎,以此作为《论马恩列斯》的封面封底,再使用胶水固定,走线装订,最后贴上题签。经受时间侵蚀的书籍经过精心的修复,具有了更鲜活的生命力。 最后,党支部成员们制作了锦灰堆书签。锦灰堆是一种兴盛于明代的传统艺术品,以画残破的文物片段堆栈构成画面。在边城书店,党支部成员们在古籍残页上进行再创造,用燃烧着的线香将残页根据自己的审美进行烧灼,形成独一无二的兼具实用性和审美性的书签。这种古老的艺术在现代完成创造性发展与转化,蕴含一种破茧重生之美,也加深了党员同志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 据了解,越来越多的年轻群体开始了解到古籍修复这一领域,很多扬州大学的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前往边城书店做义工,使得更多古籍文献“活”起来、火起来。“古籍修复与锦灰堆能够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我们现在和未来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年轻一代需要承担起接续历史、传承文脉的责任。”扬州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第四党支部成员钱文雅在参加党日活动之后激动地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