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江苏在线

搜索
热搜: 活动
微信
qq
weixin
书香江苏在线 首页 各地动态 省直 80后“藏书达人”钟华:17年收藏近3000本地方志 以书为媒让藏书“活”起来

80后“藏书达人”钟华:17年收藏近3000本地方志 以书为媒让藏书“活”起来

2022-7-21| 发布者: shiyun| 查看: 2640| 评论: 0|原作者: 邹强|来自: 学习强国

摘要: 80后藏书达人钟华,痴迷收藏地方志,17年间收藏各类地方志近3000本。难能可贵的是,他在研究地方志的基础上,探访姑苏大地历史遗迹,寻访散落在民间的碑刻,为保护和弘扬地方文化竭尽全力。国有史,地有志。钟华是一 ...
  80后藏书达人钟华,痴迷收藏地方志,17年间收藏各类地方志近3000本。难能可贵的是,他在研究地方志的基础上,探访姑苏大地历史遗迹,寻访散落在民间的碑刻,为保护和弘扬地方文化竭尽全力。

  一门课程 让他与藏书结缘
  国有史,地有志。钟华是一名地方志收藏者,他出生于1982年,是苏州太湖园博园景区有限公司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主任。他家的书房,靠墙的三个大书柜里,整整齐齐排列着各类书籍,其中一大半是地方志。“这只是一小部分。”钟华说,因为书房空间有限,还有更多的藏书存放在浒墅关老宅里。


  看得出,钟华对书柜的设计花过一番心思。敞开式的书柜,方便使用。书柜层高设计得非常合理,空间既紧凑又不影响取阅。钟华介绍说:“书柜是定制的,尺寸也是我设计的。精装32K、精装小12K、大16K、16K……不同开本的书籍,在书柜里都有各自专属的那一层。每层书柜顶板和书籍顶部只保留2个手指头的空当。这样既节约空间,又可以减少落灰。”每层书格背后,都钉有一条香樟木木条,这样做,既可以防虫,也给书籍后方留出空间,可以增加空气流通,保持书籍干燥。陪记者走进书房后,钟华打开了顶灯,他解释说:“书房的窗帘经常是拉上的,这样可以避免阳光直射进来晒黄书页。”
  “我买书、藏书的爱好,是从大学时代开始的。”钟华在记者面前打开了话匣子,“我在扬州读的大学,专业是旅游与酒店管理。当时学校开设了‘中国园林美学’这门课程,里面很多内容讲到了江南园林。老师专门向我们推荐了清代李斗所著的《扬州画舫录》,这本书里记载了扬州在清朝中叶曾出现过的很多园林,是学习扬州园林知识的重要参考资料。”
  钟华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利用课余时间,根据《扬州画舫录》的记载,在扬州城中实地寻访清代园林在当代的留存和保护情况。“有些园林还在,保护得很好。有些已经变成民居,敲门进去一看,保护状况并不乐观。”为了理清扬州园林的发展脉络,钟华开始寻找其他古籍来补充材料,如果图书馆里借不到,就去旧书市场里淘,渐渐地,就积累了一些旧书。这些研究,最终写进了他的毕业论文里,也让他养成了阅读文献和实地查勘相结合的习惯。

  四处奔波 只为收藏地方志
  2005年大学毕业后,钟华回到家乡浒墅关工作。也是机缘巧合,虽然换了好几个单位,但他一直从事跟旅游有关的行业,老本行并未放下。关注苏州地方文史书籍,也是从这时起步的。工作之余,他经常去逛浒墅关的旧书摊。一天,他在旧书摊上翻到一捆《苏州杂志》旧刊,大概有几十本。打开一看,第一篇就是写浒墅关古迹的文章,越看越着迷,就把这些书全买了下来。


  “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看到《浒墅关志》时的欣喜。”钟华说,自己参加工作那年,正好赶上《浒墅关志》出版。他从小就喜欢阅读地方乡土文化书籍,看到这本书后,他自然是爱不释手,“这本地方志就是浒墅关的百科全书,方言、古迹、名人传记……只要在历史上留下过痕迹的,在这本书里基本都能找到答案。”那本《浒墅关志》是钟华收藏的第一本地方志,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他萌生了收藏地方志的想法。
  自从迷上收藏地方志后,钟华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淘书上。“周末经常是清晨5点钟就起床,坐公交去旧书市场。万一去晚了,好书就可能被别人淘走了。”他不抽烟,也不喝酒,每个月的工资除了留下必要的生活费以外,其余都用在了买书上。彩香新村、盘溪新村、粤海广场……苏州城里城外的旧书交易市场被他跑了个遍。旧书市场去得多了,他也交到了不少“藏友”。大家在微信上建了个交流群,平时遇到啥好书,“藏友”们会在群里互相提醒、互相推荐。
  去旧书市场淘书、从“藏友”手中以书换书,最痴迷的时候,他甚至直接来到各地镇政府办公室,跟工作人员商量,能不能买一本镇志。慢慢地,苏州地区的市志、县志和镇志,都被他凑齐了。随后,他开始醉心收集苏州地区的村志和厂志。“哇,这本书都被你收到了!”一天,有位藏友发现钟华的书架上有本《苏州西乐器厂厂志》后,发出啧啧赞叹。到目前为止,钟华总共收藏了200多种苏州地区的厂志和专业志,“很多曾作出过相当贡献的企业,现在已经不存在了。这些记录了特定年代企业发展历史的厂志因而弥足珍贵。”在研究古迹的过程中,他发现个别资料在近现代方志里常常语焉不详。为此,他一咬牙,把《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志集》中涉及苏州部分的旧志全部买下,成为家中压箱底的藏书。
  从2005年涉足收藏,到目前为止,钟华的藏书已经超过5000册,其中近3000册是各类地方志。清代的《虎丘山志》、民国时期的《光福志》《重修常昭合志》《吴都文粹续集》(影印),都是他的精品收藏。

  学用结合 让藏书活起来
  “藏书的目的,是为了用,要让藏书活起来。”近年来,钟华在研究地方志的基础上寻古探幽,探访姑苏大地历史遗迹,寻访散落在民间的碑刻,为保护、弘扬地方文化竭尽绵薄之力。


  通过走访宝山、窑墩、团山、茶店头等吴地史前文化遗址,钟华发现,苏州旧志对上述遗址只是记载了大致方位,其叙述比较笼统,能找到的大多只有一块文保碑。
  “地方志就像一棵大树,上面枝枝叉叉非常丰富,各种门类几乎都能从中找到。它又像一个索引,我在其中找到一个关注点,依托这个点,再去找其他古籍旧志进行拓展研究,就会得到很大帮助。”前些年,闲置的浒墅关永新蚕种场门口道路整修,挖掘机从地里刨出两筐瓷器。钟华当时正巧路过,看到这个情况后,立即打电话给社区相关负责人,请工人把这些瓷器保护下来。后经钟华从地方志中查证,上世纪20年代,浒墅关镇先后出现过大小蚕种场23家,占苏州全市总量的半数以上。其中建于1926年的大有蚕种场,一度曾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大型私营蚕种场。这些从地里发掘出来的瓷器,就是民国时期蚕种场用来育蚕的蚕具。随后,这批蚕具被送交专业文博机构收藏,成为一段厚重历史的见证。
  2020年,钟华在天池山看到一块墓志铭,上面记载着范仲淹的后代安葬在“吴县长洲乡燕巢山之南”,也就是在天池山北峰坞村附近。但当时学界通行的说法是,范氏子孙祖茔地在天平山。通过查阅地方志,钟华惊喜地发现,在苏州旧志中,确实记载着,范氏子孙在燕巢山另有一处不为人知的祖茔地。这块墓志铭中的记载,与地方志中的相关内容完全吻合。“当我把实地走访中发现的古迹,和旧志记载对应起来后,就非常开心,也非常有成就感。”
  如今,钟华的家乡浒墅关,依托京杭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正在进行文化环境的全面提升。钟华也运用自己所学,为更好展示家乡历史文化底蕴而积极奔走,献计献策。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版权所有: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指导单位:江苏省新闻出版局 江苏省全民阅读办 主管单位: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江苏省全民阅读促进会
备案号:苏ICP备10080896号-8  地址:南京市洪武北路55号置地广场 邮编:210005 电话:025-84783597 传真:025-84783531 技术支持: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隐私政策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