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出国内首款且唯一非复刻金陵刻经字体,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日前,记者从南京理工大学获悉,该校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王潇娴带领团队,以现代设计方式解决非遗传承的痛点,设计出金陵刻经字体,目前已完成9169字的字库设计。 作为“四大发明”之一,“雕版印刷术”在印刷史上有“活化石”之称。金陵刻经印刷技艺是国内九项世界级技艺类非遗之一,起源于唐朝、传承于金陵刻经处。由于写工缺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传承困境。王潇娴以及团队8名学生经不懈努力,成就了如今的“汉仪金陵刻经”字库。“字库的设计,可谓是‘十年磨一剑’。”王潇娴说,“过去十年,我带领团队做过浙江瑞安木活字、丝绸之路、湖南江永女书等与中国非遗元素相关的设计。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自己所在的城市就拥有一个非遗文化的宝库——金陵刻经处。” 由于写工缺乏,导致雕版环节只能使用免费字库进行创作,手工刻写所带来的金陵本中所蕴含的“金陵味”正渐渐消失。王潇娴带领其团队,结合金陵刻经处邓清之老师对于字体笔画字韵的理解,选取金陵刻经处代表作品——杨仁山居士时期典籍《佛国记》为设计蓝本,参考对比雕版万余块,与传承人深度交流百余次,历时30个月,最终完成9169字的字库设计。 “一般的字库设计,校对三轮,但金陵刻经体校对了五轮,最后两轮修改,我一个人一字一笔画进行系统完善。我希望在我们手中创建出的数字字库能够在精神气韵和字体风格样貌上做到最好。”王潇娴说。字库完成后,实际运用到雕版印刷环节之中,解决了金陵刻经印刷技艺传承的难题,用现代设计手段保留了上千年的汉字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