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联合推出“爱悦读·云分享——强国荐书”专栏,特邀省社科联、省文联、省作协、省科协、南京图书馆等单位支持,长期约请各大出版社总编辑、图书馆馆长、文化名家、知名作家、文学评论家、社科名家、理论专家、科学家等各领域知名人士,结合自身阅读经历,为读者推荐一本好书。 今天为大家荐书的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吕建。推荐书目:《南京大学古籍善本图录》,南京大学图书馆编,程章燦、史梅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古籍是文化赖以存在和传承的重要基石。中国古代典籍更是中华文化绵延数千载的历史见证,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思想智慧和知识体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这是继1981年《中共中央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部署41年之后,为适应新时代古籍工作形势发展制定的又一重要文件,对开展新时代古籍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大学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在120年的办学历程中,南京大学及其前身始终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谋国家之强盛、求科学之进步,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积累了一大批珍贵的文化典籍,古籍线装书收藏量近40万册,其中善本图书3000余种、4万余册,四部皆备,尤以古代地方志、目录学文献、边疆图籍、明清别集、丛书的收藏为特色,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在海内外古籍界均有相当的影响。 这批珍贵的古籍与南京大学一起经历了动荡时期的颠沛流离以及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繁荣发展。抗战时期,古籍历经兵燹,幸得南大前辈不畏艰辛、冒死守护,才得以完整留存。新中国成立之后,经过1952年院系调整,南京大学调整出工学、农学、师范等部分院系后与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文、理学院等合并,这两所大学收藏的古籍全部集中在南京大学。曾担任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的胡小石、副馆长的李小缘,原中文系的陈钟凡、罗根泽、戚法仁、程千帆,原历史系的缪凤林、胡允恭,原生物系的欧阳翥,原化学系的倪则埙等诸多教授,以及任教或求学于南京大学及其前身的福开森、钟泰、潘重规等先生,都先后把自己收藏的古籍捐赠给母校,使得南京大学的古籍不断丰富。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2008年以来,在国家“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推动下,南京大学的古籍保护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之一。我们的古籍保存条件位列全国高校前茅,建设拥有一流现代化设施的文献修复中心,而珍贵古籍影像数字化文献服务以及整理出版《南京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70册)、《南京大学藏古籍珍本丛刊·稿抄本卷》(40册)等工作,更是让原来藏身书库的珍本秘籍化身千百、嘉惠学林。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今年是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学校图书馆联合博物馆、文学院、历史学院等古籍收藏单位,全面整理南京大学的善本古籍,遴选出280余种珍贵且极具特色的古代文献,通过善本图录的形式结集出版。我们期望通过整理出版《南京大学古籍善本图录》,让古籍焕发新的活力,向为守护这批珍贵文化遗产做出突出贡献的南大先贤致敬,向学术界和全社会全面展现南京大学的珍本收藏,让更多南大师生熟知典籍、鉴古知今,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为建设“第一个南大”接续奋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