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江苏在线

搜索
热搜: 活动
微信
qq
weixin
书香江苏在线 首页 csgo雷竞技开赛 省直 荐书|《红色骑兵军》:重温巴别尔

荐书|《红色骑兵军》:重温巴别尔

2022-4-13| 发布者: shiyun| 查看: 2910| 评论: 0|原作者: 王振羽|来自: 学习强国

摘要: 巴别尔的盛名,如雷贯耳。他作品不多,最为知名的,是《骑兵军》《敖德萨故事》。多年前,看过花城版的《骑兵军》,觉得是战场速写、特写,诗意的短章。苏州人戴骢的翻译,传神,达雅,他也是《金蔷薇》的译者,是俄 ...
  巴别尔的盛名,如雷贯耳。他作品不多,最为知名的,是《骑兵军》《敖德萨故事》。多年前,看过花城版的《骑兵军》,觉得是战场速写、特写,诗意的短章。苏州人戴骢的翻译,传神,达雅,他也是《金蔷薇》的译者,是俄语翻译名家,已经去世了。

翻译家戴骢

  再后来,又看《骑兵军》,感觉又有不同,这些看似漫不经心、随意装置的短篇小品,实际上是有着极为完整的内在结构,浑然一体,天衣无缝,态度鲜明,绝不骑墙暧昧,把一支军队的整体风貌、把战争状态中的人与环境勾勒展现得经典绝伦。
  巴别尔诗一样的天才语言,汩汩滔滔,这样的天纵之才,绝世文眼,虽不是托尔斯泰般的鸿篇巨制、高山巍峨,却也相得益彰,比肩而立,堪称一奇。如今,俄乌战事已经一月有余,重温巴别尔的《红色骑兵军》,五味杂陈,感慨不已。

《红色骑兵军》 作者[俄] 伊萨克·巴别尔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书写反映战争,名篇名著多多。不说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米切尔的《飘》,中国本土似乎也有王树增的《朝鲜战争》《解放战争》《抗日战争》,被称作非虚构文本。但巴别尔的《骑兵军》或称《红色骑兵军》,与这样诸多文本不同,它看似一部不过十几万字的短篇小说集,却也能挺立其中,毫无愧色。
  他写苏波战争,也骂波兰人,也说到苏联红军中的高级人物,如托洛茨基、加米涅夫、伏罗希洛夫,但更多的是布琼尼。巴别尔表现这些人物,从不从正面单刀直入,表现他们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总是借助于基层士兵的视角来展示,他也写师长、旅长、团长,你却很难看到指挥若定的场面、横扫千军如卷席的豪迈气概、宜将剩勇追穷寇的酣畅淋漓,他着眼于战争中的破坏、残酷、灭绝人性。他采取管中窥豹以片段来呈现整体,他所描绘、叙述、书写的都是那场闻名世界的苏波战争的片段、瞬间、局部和细节。
  你看,巴别尔的《横渡兹布鲁奇河》,不是气势如虹,不是人欢马叫,不是姚雪垠写李自成的虎吼雷鸣马啸啸,他写战争的残酷,人如草芥,一个怀孕的犹太女人好意提醒“他”换到另外一个角落的床上休息,并对自己父亲的惨死撕心裂肺般地喊道:我就想知道,在全世界的其他地方,哪里还能发现像我父亲这样的父亲?
  渡河的情景,宛如一张剪影特写:
  “紫红的罂整粟在我们四周的田野里盛放,下午的风儿拨弄着日渐成熟的黑麦,宛若少女般的荞麦则矗立于天际,仿佛远处修道院的围墙。静静的沃伦河逶迤地向远处流淌,朝着白桦林珍珠般的雾霭而去。它爬上花团锦簇的小山丘,用疲倦的双手拥抱叠叠绿草。红日西斜,就像一颗被砍下的头颅,温柔的光束穿过云缝,晚霞伴着军旗,在我们头顶迎风飘舞。昨天的血腥和战死的马匹的味道在傍晚的丝丝凉意中滴落下来。暮色渐渐笼罩下的滋布鲁奇河滔滔汩汩,激流险滩处泡沫飞溅,浪花旋转跳跃。”
  “桥都被毁坏了,我们只得涉水过河。肃穆的月亮枕着波涛。马儿下到齐胸深的水里,哗哗的流水从成百条马腿之间淌过。有人快被河水淹没了,大声地咒骂着圣母。黑压压的车队占据了整个河流,在蛇影般的月光和闪亮的浪谷之上充斥着混作一团的喧哗声、口哨声和歌声。”
  巴别尔特别喜欢写太阳与月亮、星光。你看他如此写月亮:“万籁俱寂,只有月亮用蓝色的双手搂着塔那圆乎乎、亮闪闪的无忧无虑的脑袋,在窗外漂泊。”在这一短小的小说起首,巴别尔就说了这样惊世骇俗定下基调的话:我们的辎重车队殿后,吵吵闹闹,稀稀拉拉,绵延在匆布列斯特到华沙——这条尼古拉一世用男人的白骨铺就的公路上。要知道,骑兵军的最高指挥官布琼尼就是参加过日俄战争的“老战士”啊。
  巴别尔在他的《我的第一只鹅》这一名篇中,也特意写到了月光。“我”初来乍到,如何才能融入由哥萨克人组成的新群体?只能来表现出自己的阴狠、强悍、蛮横。作者宰杀鹅的过程干脆利索,毫不拖泥带水,这一不乏投名状意味的一番操作,让哥萨克人顿然间刮目相看,“像内敛优雅的庄稼汉们彼此尊重”,“月亮像一只便宜的耳环一样在院子的上空悬挂着”。在被占领土地上对犹太女人的声色俱厉大打出手,让“我”初战胜利,开局不错,站住脚跟,但这个晚上,“我做梦了,还梦见了女人,只有我的心被杀戮染红,呻吟着,流着血”。
  简洁,凝练,短小,精悍,锐利,省略,空白,想象,一针见血,寥寥数笔,写实,速写,如蒲松龄书写鬼怪狐仙,呈现出他天才的、不可模仿的艺术天赋。巴别尔总是以反讽的强烈自省勾勒出复杂的战争场面背后呈现出的政治、文化和人性的纠葛。
  他的《夜》,通过加林与伊琳娜的交谈,就把叶卡捷琳娜二世之后的历史风云变幻,做了交代,而战争之中人性的光辉与黑暗,也被他突出而尖锐地表现出来。巴别尔认为自己作品的语言应该“像战况公报或者银行支票一样准确无误”。巴别尔的知音朋友爱伦堡曾说,“巴别尔不与任何人类似,任何人也无法类似于他。他永远按自己的方式写自己的东西”,“我不知道有哪一个国家、有哪一位作家感受不到巴别尔真诚和人性的力量、不热爱他。假如有这样的人,他们只能是我们恶毒的敌人”。
  江苏凤凰文艺社出版的《红色骑兵军》中收录巴别尔小说38篇。巴别尔这些短篇,并非每一篇都有丰满的人物、曲折的情节,如速写,像随笔,似便笺。但尺幅之间,却往往山重水复,气象万千,如《家信》或称《一封家书》是儿子写给母亲的书信,真是惊心动魄,令人难忘。
  在这样的小小方寸之间,是儿子也是战士的库尔久科夫向母亲叙述自己在红色骑兵军里的情况,就是大名鼎鼎的布琼尼的骑兵军。这个库尔久科夫不过是政治部的收发员,分发书籍和报刊,一个很边缘的辅助性岗位,但“每个前线战士都迫不及待地等着读报,看过后就会充满英雄气概地砍杀卑鄙的波兰人”。
  库尔久科夫在这里“每天晚上我躺下休息的时候,都没东西吃,没被子盖,冻得瑟瑟发抖”。这些还算平常,司空见惯,但紧接着,库尔久科夫说到自己被砍死的哥哥,居然是自己的父亲所为,不同的阵营,彼此仇杀,已经动魄惊心。而此后是库尔久科夫的部队追杀到黑海,俘虏了他的父亲,结局之惨烈,尽可想象。小说结尾,是库尔久科夫给巴别尔看他的全家福照片,“他递给我一张磨花了的照片”。
  对这样的一位红军战士,巴别尔如此说道:那个宽肩膀的武装者,戴着制式警徽,络腮胡子整理得端端正正,直挺挺地站着,高耸的颧骨,一双淡色的眼睛很有神,但很愚昧。愚昧,是的,愚昧,巴别尔就是如此看待这位“红军战士”的,也难怪布琼尼要对他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后快了。
  《阿波廖克先生》是写战争中的一位流浪画家与盲人的故事,巴别尔听他苦中作乐讲述宗教秘闻,令人感受到巴别尔笔下难得一见的疏朗与乐观:
  “阿波廖克的故事开端吊足了我的胃口,我正在厨房里踱步,等待令人垂涎的时刻的到来。窗外夜幕降临,就像一根黑色的柱子,生机勃勃、幽暗漆黑的花园僵硬麻木。月光下,通往教堂的路像一条乳白色、闪闪发光的溪流。大地覆盖着朦胧的光芒,亮闪闪的果子如项链般挂在灌木丛中。百合的气味纯净而浓烈,就像酒精一样。这种新鲜的毒气扼住了炉灶油腻和沸腾的气息,驱走了厨房里云杉散发的树脂热气。阿波廖克打着粉红色蝴蝶结,穿着破旧的粉红色长裤,在他的角落里摸索着,就像一头善良而优雅的动物。他的桌子上涂满了胶水和油彩。这位老人工作时动作小而频繁,从他的角落里传来轻微和细碎的沙沙声。”
  这真是战争空隙难得一见的悠闲时光,也是一种颇堪回味的人间烟火。听完故事,巴别尔“与他告别”,回到被洗劫一空的犹太人那里,这里是他现实中的栖身之地,他看到,“流离失所的月亮在城市上空徘徊。我和它结伴而行,借此温暖我心中不易完成的梦想和不合时宜的歌曲”。
  《意大利的太阳》仍旧是“书信”形式的故事,是一位战士西多罗夫写给女友维多利亚的,但同样的书信载体,内容却大相径庭。怎么会称作意大利的太阳?却原来,厌战到近乎崩溃的“我”的室友西多罗夫致信女友,希望她能够发动人脉找找关系让自己去意大利执行任务脱离现在的战场绞杀,这自然是一种疯狂的、不切实际的臆想,实际上也就是巴别尔自己心路挣扎的写照。这封书信提到的西多罗夫曾经工作过的单位契卡,也提到了临时首都哈尔科夫,说到了他在莫斯科的遭遇,这不就是巴别尔的亲身经历吗?这里的西多罗夫,实际上就是巴别尔本人而已。但小说最终写道:这是一个充满遥远和痛苦的钟声的夜晚,潮湿的黑暗中有一方亮光,亮光下是西多罗夫那张死人般的脸,像是一副毫无生机的面具悬挂在昏黄的烛火下。
  巴别尔的《通向布罗德的路》,惜墨如金,很是简短。作者感慨道:每日暴行的记录让我感到窒息,如患了心脏病一样。“我为蜜蜂感到悲伤,它们遭到敌我双方军队的蹂躏,沃伦再也不会有蜜蜂了”。作者在这样的惨烈环境中,禁不住察形观势:我们正朝着落日前进。落日如沸腾的河流般沿着像刺绣毛巾一样的农田奔流向前。一片玫瑰色的寂静笼罩着大地,大地横卧着,就像猫的后背,覆盖着闪闪发光的绒毛般的庄稼。坐落在小山丘上的是克列格托夫村。死气沉沉、满是锯齿状废墟的布罗德就在山后等着我们。但是在克列格托夫村,有人冲我们劈头盖脸地开枪了。
  《夜》,前面已经提到,它讲述的是一个名叫加林者与伊琳娜的“爱情”故事,他们都是《红色骑兵报》里的员工。在这里,虽然谈论“爱情”,作者却说到了俄罗斯历史上的皇帝之死。尼古拉二世被处决,彼得三世被他妻子的情人奥尔洛夫所扼杀。保罗二世被朝臣和他自己的儿子撕成碎片。尼古拉一世中毒身亡,他的儿子死于三月一日,他的孙子因醉酒而死……
  “你需要知道这些事,伊琳娜······”加林向洗衣妇抬起充满爱恋的双眼,不知疲倦地回想起那些过世的皇帝的地穴。驼背弯腰的他沉浸在月光里,月亮悬挂在高空,像一个厚颜无耻的刺儿头,印刷机在他身边轰隆,还有纯净的光从广播电台照射出来。”
  他们所印刷的报纸,是“放在军队下面的一条导火索”“点燃暴动与战火”“他们每天都可以编写无所畏惧的报纸,上面充满勇气和粗俗的乐趣”。彼得三世的妻子是谁?大名鼎鼎的叶卡捷琳娜二世,据说,她迄今在俄罗斯的地位高不可攀,与彼得大帝不相上下,关于她的影视作品,备受青睐。
  巴别尔的小说经常写到教堂,充满了辛辣的反讽与悲悯。
  《诺沃格拉德到教堂》中写到“他”的首长住在一个天主教教士家里,旁边的教堂里,发了疯的打钟人把钟声敲得凌乱。作者在此看到了什么呢?“窗外的花园里,在天空暗的激情下,林荫道闪烁变幻。充满渴念的玫瑰在黑暗里摇曳。绿色的闪电点亮长空。一具赤裸的尸体被乱扔在斜坡上。月光顺着尸体翘起的双腿缓缓流动。”这就是当时的波兰。
  《在圣瓦伦汀教堂》,这座有着三百年历史的教堂,遭到了彻底的毁坏与亵渎,作者目睹了这一切而又无能为力,在他耳中的管风琴声,“传得很是艰难,愁苦而又拖沓”。此前的教堂,“威严而白皙。它在不算炎热的阳光下闪闪发光,就像一座彩陶塔。中午的闪电在它光滑的两侧闪过。它凸起的边棱从古老的穹顶下倾斜。玫瑰色的壁带在山墙的白色石头中腐烂,顶部是柱子,像蜡烛一样细”。作者向上级反映当地居民宗教感情受到侮辱,上级采取了有关“措施”,也不过是关闭教堂而已。
  高尔基曾在至马尔罗的信中称巴别尔是“俄国当代最杰出作家”。巴别尔曾夫子自道自己的创作:“我始终在挑选词语,这些词一要有分量,二要简单,三要漂亮。”你看,他这样说:“战争的沙漠在窗外打着哈欠”,“这牙齿在他黑色的嘴里摇摆着,就像一条光秃秃的路上的一棵白桦树”,“夜色在天空翱翔,像一群鸟儿,黑暗把它那湿漉漉的花环戴在我身上”。这样的句子,在巴别尔的笔下,自然贴切,信手拈来,似乎并非寻寻觅觅苦吟推敲而来。
  巴别尔是乌克兰籍犹太族作家,1894年7月13日,他出生于敖德萨附近一犹太商人家庭。1912年,巴别尔发表处女作《老施劳埃密的故事》。1915年,巴别尔来到圣彼得堡,栖身于一家小酒馆,开始勤奋甚至是发疯般地写作,向圣彼得堡的一些杂志投稿。1916年底,伊萨克·巴别尔最早的一批短篇小说在高尔基主编的杂志《年鉴》上发表。
  苏波战争期间,当时的敖德萨党委会以科利奥 · 柳托夫的名义发给巴别尔战地记者证,他被分配到布琼尼领导的红军第一骑兵军。这一段的战争生涯,是巴别尔一生中至关重要的阶段。
  1923年,巴别尔在敖德萨相继完成并出版《敖德萨故事》。此年6月,他的第一组骑兵军小说在杂志《左》上发表。1940年1月15日,巴别尔在卢布扬卡监狱被枪决。1954年12月23日,巴别尔被苏联平反。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版权所有: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指导单位:江苏省新闻出版局 江苏省全民阅读办 主管单位: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江苏省全民阅读促进会
备案号:苏ICP备10080896号-8  地址:南京市洪武北路55号置地广场 邮编:210005 电话:025-84783597 传真:025-84783531 技术支持: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隐私政策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