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获悉,青年作家荆凡继 2018 年度 " 中国好书 "《颜料坊的孩子》之后,近日又推出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新作《露天厨房》。该书是由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重点打造的长篇儿童小说,旨在与青少年探讨生命观、人生观。 " 中国好书 " 作者荆凡新作 灵感来自现实生活中的 " 抗癌厨房 " 荆凡,湖南宁乡人,现居北京。著有长篇小说《颜料坊的孩子》《遥远的彩虹班》等,作品曾入选 2018 年度 " 中国好书 "、第三届京东文学奖五强,并获 2018 年冰心儿童图书奖、浙江省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 " 五个一工程 " 优秀作品奖。 为什么会想到创作这样一个独特的故事?荆凡说,几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她看到了关于某省肿瘤医院旁边一家爱心厨房的报道,深受感动,后来又发现其他城市也有着同样的 " 抗癌厨房 ",便以此为背景,构思了《露天厨房》这个故事,希望孩子能从中认识到我们在这个时代面对困境时的不幸和希望,从而引发他们关于生活、生死、生命真相和智慧的思考。 因为涉及肿瘤医院里的癌症病患和他们的家属,作品天然显得有些沉重,而作为一部儿童小说,其中的日常、爱和儿童性需要用比较轻盈的、易于儿童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表现出来,二者之间便形成了一种张力。 荆凡打比方说,这张力就像自行车的链条,需要骑车人根据路况和其他因素在紧张和松弛之间转换,否则无法顺畅行进。荆凡坦言:" 幸运的是,因为知道不容易,我在创作的时候索性采用了比较放松的‘游戏’心态,也告诉自己要顺势而为,所以,在轻和重的拉锯较量中,我得以赶走恐惧、侥幸突围。" 从少年儿童的视角出发 具有醇厚而温暖的 " 味道 " 荆凡写出了这样一个和肿瘤医院一墙之隔的露天厨房:夏子的爷爷奶奶在肿瘤医院旁边的一条巷子里经营早点店,有一次,一位妇人借用锅灶给生病的孩子做饭,从此,一个充斥着烟火和人声的爱心厨房就在小巷里慢慢成形,无数病人及其家属从这方小天地里获得慰藉和温暖。夏子和冬子姐妹小小年纪便被祖辈和父辈的善举耳濡目染,也在与月芽儿、秦大爷夫妇、茉莉姐姐、小雨点、白露妈妈等癌症病人和家属这一特殊的苦难群体,以及以任医生为代表的医护人员的相处中感悟到良善、仁爱、勇敢、刚毅、相濡以沫等珍贵的精神力量,获得了深刻的生命教育。 厨房牵系着生命,勾连癌症病人的家属,小说中这个独特的露天厨房,与病痛、死亡联系在一起,这样的设计打通了生与死。 《露天厨房》着力刻画了一个个有斗志、有爱心、有梦想的形象。作品站在少年儿童的视角,用淳朴稚嫩的眼光,去看挣扎在痛苦和希望中的病患及其家属,看善良、专业、尽职尽责的医务人员,看多年默默地为医患们提供帮助的爱心人士。他们在夏子、冬子、袁源这几个孩子眼前轮番上演着一幕幕生命的斗争、别离和再出发,既让这几个孩子,也让读者清楚看到疾病对生命的摧残。 又如荆凡所说," 那些创办‘抗癌厨房’的人,那些和疾病顽强斗争的普通人,那些有着无私大爱的医护人员 …… 是他们最珍贵的善意和爱,他们对苦难的坚韧态度、对生命的尊重与执着坚守,在时空长河里闪耀如光,而这光芒滋养和照亮了我们。" 所以,作品虽然描写了各种各样的困境,但故事基调并不悲观,而是寓希望于苦难中,化悲伤为勇气,具有抚慰心灵的醇厚而温暖的 " 味道 "。 【名家评论】 《露天厨房》题材非常独特,书写人间烟火、生老病死。总体来讲,孩子和大人相濡以沫的市井生活都挺感人的,这样的表达也是比较少见的。 ——高洪波(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作品从两个厨房写起,从家里的厨房写到露天厨房,再牵出癌症患者及其家属,这样的叙述暗含深刻的寓意。通过对多种癌症病人的描写,让读者清楚看到疾病对生命的摧残和人们对生命的珍惜,将大爱融入到小说的情节中。以儿童文学的方式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一段段故事营造这样的氛围:人间有爱,病人有爱,亲情有爱,童心有爱,社会有爱。作品人物众多且性格多样,故事起伏跌宕,体现出结构复杂性和故事多样性的魅力 ——汪政(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一炉永不熄灭的炉火不仅满足了患者的口腹之欲,也激发起他们对生的渴望,感悟到生命的美好,给他们带来社会的关爱、温暖与力量。露天厨房的炉火已经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炉火,而是人世间一道温暖亮丽的风景,是生命之光,也是这部小说最温暖最鲜明的底色。 ——汪修荣(凤凰传媒编委会成员、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原总编辑) 荆凡深情而克制地书写了一场场可歌可泣的告别,刻画了一个个悲怆离去的身影,用 " 露天厨房 " 不灭的炉火守护着一餐饱暖的慰藉和希望。她将癌症病患的 " 死亡 " 书写为独特的 " 生命化 " 过程;咏叹了那些在中国当下社会生活中发生着的善举,给 " 中国故事 " 添上了一段奇异的晖光。 ——姚苏平(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教授) 《露天厨房》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作者:荆凡 出版时间:2022 年 3 月 来源:出版社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