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江苏在线

搜索
热搜: 活动
微信
qq
weixin
书香江苏在线 首页 csgo雷竞技开赛 南京 朱文颖创作研讨会举行:以现代女性智识者摹写中国人的存在 ...

朱文颖创作研讨会举行:以现代女性智识者摹写中国人的存在 ...

2021-12-31| 发布者: shiyun| 查看: 1300| 评论: 0|原作者: 陈曦|来自: 现代快报

摘要: 12 月 28 日上午,朱文颖创作研讨会在南京举行,近 20 位一线评论家就朱文颖的创作特点、创作成就展开充分深入的探讨。本次研讨会是江苏中青年实力派作家系列研讨会之一。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李敬 ...
  12 月 28 日上午,朱文颖创作研讨会在南京举行,近 20 位一线评论家就朱文颖的创作特点、创作成就展开充分深入的探讨。
  本次研讨会是江苏中青年实力派作家系列研讨会之一。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李敬泽,中国作协副主席、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毕飞宇,江苏省作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常务副主席汪兴国,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编辑徐海等参加会议。研讨会由江苏省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丁捷主持。

研讨会现场

  朱文颖是中国 70 后代表性作家之一,发表出版了《莉莉姨妈的细小南方》《戴女士与蓝》《凝视玛丽娜》《有人将至》等 200 余万字作品。" 在朱文颖二三十年的写作历程中,她一直像一个新锐作家,始终不断地向着新的经验开放,有一些新的写法和想法,相对于整个小说多年以来所建立起来的一套语法和惯例,朱文颖的写作有她的革命性和尖锐性,也有她对新的复杂经验非常独到和创造性的处理。" 李敬泽在视频讲话中说,研讨朱文颖的写作,对于我们认识复杂时代中的小说的可能性是有意义的。

  从市民写作进入知识分子写作
  据《小说选刊》主编徐坤回忆,新世纪初的那几年,她和朱文颖经常一起到上海、苏州、南京等地签售、开笔会。那时候的朱文颖总是一身旗袍、一双高跟鞋、一副黑框眼镜,以此来印证她那些小说里的人物," 放在今天来说,就是在现实生活当中 cosplay 她小说里面的人物 "。先后担任《人民文学》和《小说选刊》编辑,徐坤发表和转载过朱文颖不少作品。她认为,朱文颖的小说轻盈、华丽、空灵,继承了毕飞宇和苏童的衣钵,在尖锐当中有着巨大的悲悯,同时她的文字又是精雕细琢,有着丝绸一般质感。" 女主人公有着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一方面她击中了当代人的心灵和生活,扼住了我们生存的密道,让一切的男女关系都昭然于光天之下,并瑟瑟发抖。另外因为朱文颖书写男女之间的纠缠,导致某些批评家谈论她时忽略了她对当代人精神世界的开掘。"

线上专家

  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认为朱文颖的小说带有存在主义色彩," 读起来像法国小说,有一种先锋质感 ",并且她的写作已经脱离了市民写作,进入到知识分子的写作。" 这种知识分子叙事又不同于文学史上的写作,她不致力于知识分子形象的完整刻画,而是迷恋于知识分子之间、艺术家之间、医生跟患者之间的关系的描摹,是关于人的生存困境的写作。" 何向阳认为朱文颖的小说叙事也很有特点 ," 表面上十分宁静,但给人的感觉却像在宁静中会有什么事情要发生。她追求宁静之中要发生的一个瞬间,一些我们看不到的东西,它掩盖在生活宁静表面之下。"
  " 朱文颖写作的独特追求在于,她关注‘人如何存在’而不是‘人如何活着’,某种意义上,她所写下的是对于现代人存在的思考。"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莉说。" 欺骗 " 是朱文颖作品中卓有意味的主题,《春风沉醉的夜晚》写 " 我 " 认识了一个学者,学者试图带着女伴 " 我 " 去贫民窟做田野调查,但 " 我 " 不愿意看贫民窟生活而且希望尽快结束这场调查,小说最后,学者告诉 " 我 ",他是穷人而不是高级知识分子,他想让 " 我 " 看到他真实的生活。" 欺骗 " 成了朱文颖小说情节设置中最重要的推动力量。" 朱文颖笔下所有的女性都是相信感性、相信爱情、相信爱的幻觉并且依赖爱和情感生活下去的人,但是有时候,这些人也愿意接受欺骗,在作品中,叙述人甚至觉得那个欺骗是有道理、有其合理性的,这说明,近年来,朱文颖对世界的理解变得更丰富、更有弹性了。"
  张莉认为,女性情感作为朱文颖理解这个世界的基点,但是能否跨越这个基点、认识到一种普遍情感的重要性,对作家是一个挑战。富有意味的是,朱文颖从九十年代以来一直在写咖啡馆、博物馆、美术馆里的生活,当三十年前这些新鲜之地现在变成了我们普遍的生存空间、生活空间时,朱文颖所着力表现的生活也因之而具有了某种普遍意味。也正是在这样越来越普遍的生活空间里,小说家一如既往地写下那些艺术家、那些疯癫者、那些被欺骗者的生活时,她也便走上了书写现代人存在、现代女性存在的路途上。她由此超越了一般人所理解的 " 地域写作 " 或 " 女性写作 "。

  作为精神现象学的朱文颖小说
  据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平观察,朱文颖的写作大概从 1993 年开始的,但是她称自己的起点是在 1998 年,这正是新兴都市文学起来的那一刻。把朱文颖放在这个节点上来看待,她是真正 90 年代都市文学的初生代作家,由此就能看到朱文颖和其他作家的差异性,她的出场真正代表了一种类型的写作,或者一种类型作家的出场。2008 年之后,朱文颖小说有了一些变化,她很少依赖时代的标签,也很少依赖所谓公共的观念,甚至也脱去了她早期小说风格化的小资时尚。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她沉潜在人幽暗的精神世界。2008 年,某种意义上也是她差不多从青年后期转向中年写作。中年写作的朱文颖呈现审美性的尖锐、危险、邪恶,她呼应了她把小说作为她个人的精神世界,关注人的心理深海,她的小说其实就是一次 " 深海夜航 "。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清华评价朱文颖 " 是对现实世界和平行世界有着深度剖析能力的作家 ",他从精神现象学的角度分析了朱文颖小说。他说,小说《有人将至》里的一句话 " 我相信世界是有难以名状的感性力量推动的 ",可以视为朱文颖写作的座右铭。" 在朱文颖的理解中,感性的力量在小说走向,甚至在人类命运走向当中有着根本性和决定性的意义。" 朱文颖善用精神病院、心理诊所等空间来关联各种人物和故事,这使得她笔下的故事绽发出了不经意的意味。" 存在主义的意愿,表现为感性的影响,也表现为无处不在的错乱、自我身份的迷失,所有身份都存在迷失、迷茫,同时她对这种迷乱和错乱感会展开非常有味精彩的分析。" 小说《分夜钟》写精神医院的故事,故事有着多重的隐喻:一是精神病院当中有无限的病人,二是几乎每个人都是病人,三是病人和管理者之间的颠倒关系。" 朱文颖已经成为脱离这个时代概念级的、表象的、问题式的写作,成为了一个有标准和品位的作家,她的小说里面可能有着沃尔夫、门罗的影响,是以最典型、最高标准要求自己写作的作家。"
  在中山大学教授谢有顺看来,中国作家对于精神欲望的处理,往往有着很多的压抑,很多人把欲望归结为人生痛苦的源泉,但朱文颖的处理非常不一样。她的长篇小说《高跟鞋》是比较早写物质和精神较量的,不仅写出了物质所具有广阔的力量,同时也发现物质的生长是如何一步一步作用于现代人的精神的。她看见物质的力量确实非常巨大,而且在这样的时代很可能物质本身也存在一种精神,它的合法性、它的边界是不断地在扩展。在朱文颖看来,精神的对立面不是物质,而是贫穷,因为贫穷会产生屈辱,屈辱会带来阴暗,这不乏对现代社会独特的观察。

  笔下的南方,既是地方的,也是世界的
  " 我曾坚信作家必须找到一个地方,以这个地方作为写作的依托,因为举凡优秀作家笔下都有一个让人记取的地方,包括现在一些作家仍然追寻着这样的道路和法则。但在读了朱文颖小说之后,这个经验是否永远有效,我觉得要打个问号,因为这可能是人类进入全球化之前、进入电子交互时代之前的一种相对封闭的空间经验。" 复旦大学教授郜元宝说。他认为,朱文颖早期的《重瞳》《浮生》《万历年间的无梁殿》等小说基本是从苏州、上海等地出发,可这些地方从一开始就有意识地向着 " 世界 " 展开,她笔下的人物也绝非某种地域文化标签,而是一些极不安分的灵魂,要走出特定地域文化,到更加寥廓的世界去确认自我。她即将出版的长篇小说《深海夜航》在这点上显得尤为突出。中国文学如何从一个熟悉的、精心经营的、辨识度很高的地方,走向一个开放的、交互的、不断生长中的世界空间,朱文颖的写作给予我们启发和思考。
  " 像任何代际的作家一样,朱文颖这批 70 后作家出场的时候也难逃被打包的命运,但是一个优秀的、有自觉文学意识的作家一定会通过他的写作姿态和文本从一群作家中间显影出来。朱文颖就是这样一位通过不断地写作而将自己从同时代人中显影出来的作家。"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庆祥说。基于《有人将至》作品集,他对朱文颖的写作用一句话来描述——一本形于上的写作。在 90 年代以来整个当代文学写作基本是在形于下的写作成为一个主流、成为一个规范、成为一个主要动作、风气的前提下," 她是以一种逃逸的方式在场,完成了一种形于上的写作的实验或者尝试。"
  《小说评论》主编王春林、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汪政都提到了小说《一个形而上的下午》,认为这篇小说可以看作朱文颖的艺术观。" 在我印象中,朱文颖是一个艺术至上主义者,而这可能牺牲很多。" 汪政说," 在中国当下的文坛当中是有很多标准的,如何在这样一些错综复杂的文学标准当中驾驶好自己的一艘艺术的小船,逆风也好、顺风也好、迎潮也好、背潮也好,还要规避好多的暗礁,写作几十年的朱文颖一定深有体会,但她能够在各种标准的交叉火力之下匍匐前进,真的让人心生感动。"

线下与会人员合影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原党组成员、副总裁潘凯雄认为,朱文颖虽然不是高产作家、热点作家,但是辨识度和耐读性很强,作品充满了多义性和不确定性。省作协副主席、苏州大学教授王尧说,由朱文颖近几年的新作,可以确认她正从 70 后作家群体当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优秀成熟的小说家。省作协副主席、南京大学教授王彬彬归纳朱文颖的创作空灵而不空洞,含蓄而不晦涩,故事新奇而不离奇,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是对日常生活逻辑的质疑。南京大学教授吴俊认为朱文颖小说有着独特的叙事节奏,加密和留白相结合的结构特点、叙事的连贯性和断点性、冷幽默的笔调,在超限的情节和细节方面显示出新一代作家的特征。

  作家一直 " 在 ",比 " 走红 " 更重要
  汪兴国在致辞中说,朱文颖的创作表面上看起来是日常的、地域的、女性的,但她的写作姿态其实是精神的、世界的、人类的。对复杂的人情人性勇敢地剖析,对社会时代之下个体命运深切的关注,对生命存在意义的终极追问,朱文颖小说的气象和格局从来都是阔大,她从来不囿于任何既定的标签,也不被任何非文学的因素所绑架,始终忠实于自己的内心,坚守自身的文学立场和审美判断,在文学创作的道路做着不懈的探索。在江苏的作家群体中,正是因为有了像朱文颖这样的一批有个性、有定力的作家,江苏的文学才有了恒久的荣光。
  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编辑徐海表示,朱文颖具有开放的国际视角和卓越的跨界能力,这个能力在作家当中并不多见。凤凰传媒关注这些具有个性和特色的作家,愿意不遗余力的传播出版他们的作品,助推江苏文学从高原走向高峰。
  朱文颖对与会人员表示感谢,谈及自己的创作观,她认为世界观和方法论至关重要,它们如同作家的一对翅膀,决定着作家能够飞多高多远,进入中年写作后的她,对此体会尤为深刻:" 我刚完成一部长篇小说,写到中途的时候我发现小说里有几个人物在《凝视玛丽娜》《高跟鞋》中都出现过。但是当时写他们,我不能站在一个很高的高度,我不知道他们来自哪里,我不知道那个时代和现在这个时代什么关系。我很欣慰的是,当我来到这个年龄,当我觉得我的视野在打开,我也希望它能更打开的时候,我看到人物的来历、命运和他们今后的一个走向。"

作家朱文颖

  毕飞宇做会议总结说,70 后作家是新世纪以来最为拥挤、最为漫长的文学群体,一批作家还未达到最巅峰的状态,一批作家又出来了。朱文颖从来没有成为小代际的热点,但她始终是一个强有力的存在。" 文学就是一个‘在’,某种程度上‘在’比走红更重要。朱文颖最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她一直‘在’,这是一个拥有无限生命力的一个作家。许多作家写作到一定地步就停止成长了,但是朱文颖始终在成长。"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版权所有: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指导单位:江苏省新闻出版局 江苏省全民阅读办 主管单位: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江苏省全民阅读促进会
备案号:苏ICP备10080896号-8  地址:南京市洪武北路55号置地广场 邮编:210005 电话:025-84783597 传真:025-84783531 技术支持: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隐私政策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