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江苏在线

搜索
热搜: 活动
微信
qq
weixin
书香江苏在线 首页 各地动态 省直 青年剧作者“站”上江苏舞台

青年剧作者“站”上江苏舞台

2021-12-23| 发布者: shiyun| 查看: 2446| 评论: 0|原作者: 陈洁|来自: 学习强国

摘要: 青年人才,是推动戏剧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在2021紫金文化艺术节首设的小剧场展演单元中,一批年轻的创作者通过孵化计划“站”到了舞台之上。他们中有的是冉冉升起的职业编剧新星,有的则是大学校园里的普通学子。他 ...
  青年人才,是推动戏剧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在2021紫金文化艺术节首设的小剧场展演单元中,一批年轻的创作者通过孵化计划“站”到了舞台之上。他们中有的是冉冉升起的职业编剧新星,有的则是大学校园里的普通学子。他们的作品或许青涩,但却充盈着饱满的热情。以青春视角开掘出的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正通过戏剧这个载体与观众展开一场场有趣的对话。特邀几位编剧,围绕她们最新上演的作品,讲述台前幕后的故事。
  
  青年编剧俞思含:承传统文化之精妙,写当代戏曲之佳作
  2021紫金文化艺术节小剧场单元首部竞演剧目、越剧《金粉世家》一亮相便大获好评,“剧本很棒”是专家和观众的一致看法。对此,记者专访了该剧编剧、1994年出生的南京姑娘俞思含。
  俞思含可谓新生代戏曲编剧中的佼佼者:19岁大二那年,她的编剧处女作昆剧《忘川》被搬上舞台;23岁研二那年,新编历史剧本《台城柳》拿下第四届老舍青年戏剧文学奖优秀剧本奖(戏曲榜首),她本人成为最年轻的老舍奖得主;在处女作演出至今的8年时间里,她共创作各类剧本30余部,其中10部戏曲作品被搬上舞台,荣获各种奖项,她也跻身“江苏省首批紫金文化艺术优秀青年”……
  为何对戏曲创作情有独钟?俞思含把这归因于生长环境的浸润。生于南京,这里的历史文化底蕴给了她源源不断的养分,每每与古迹相逢,总能让她驻足凝思。她从小便喜爱古典文学,《乐府诗选》《汉魏六朝赋选》《唐宋词选释》等书里那些才情卓然、奇巧生动的文字,让她与古人产生心灵共振。高考那年,惊鸿一瞥《桃花扇》后,古典戏曲唱词之美深深烙印在她心间。俞思含考取了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专业,一读就是7年。硕士毕业后,她入职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做起了专职戏剧编剧。
  以传统文化为根,取其精华创新发展,是俞思含戏曲作品的一大特点。在她被搬上舞台的10部作品中,有8部来自古典历史题材及中外文学名著。其中《台城柳》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诗句“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全剧围绕南梁开国君王梁武帝萧衍与他所抚育的前朝皇子萧综之间的爱恨纠缠展开。在俞思含看来,这一故事原型既蕴含着哈姆雷特式西方悲剧特点,又透出类似赵氏孤儿的中国传统悲剧意味。
  在国内首部小剧场婺剧作品《无名》中,俞思含再次聚焦历史洪流中个体命运的沉浮,创作了近年来戏曲舞台上少见的一出荒诞喜剧,剧本获2019年江苏省戏剧文学剧本评选一等奖。剧情取材于越国三百壮士自刎赴死之史事,以百夫长、屠夫、书生三个有着不同前史的阶下囚的思想变化和行为轨迹为脉络,把英雄梦与平凡人的无常命运交织,文采斐然,寓意深刻。剧本对于生命价值、伦理秩序的思索,具有极强的哲学思辨意味,让该剧承载了更多的人文关怀,充满着对当代戏曲舞台探索的宝贵精神。
  其实,俞思含的戏曲创作灵气还来自于她对生活的发现与思索。上高中时每天她都经过清凉门城墙下的秦淮河,“我清楚记得,有个男人不管晴雨天都在河边放风筝,一看就很有故事;还有一回,有个女孩一直坐在河边哭,我就远远看着,心想万一她要跳河我可以报警救人……”那时候,心思细腻的俞思含已经体会到人世百态。她将各种感悟融入作品,甚至经常把自己写得泪流满面。俞思含表示,中国戏曲最擅长之处,便是对情感的丰富层次进行细致刻画。因此,无论创作历史题材剧目还是现实题材剧目,都应当聚焦于人之情感幽深处,先打动自己,再打动观众。
  工作近3年,俞思含从最初的为兴趣而写转变到自觉肩负着一种文化传承使命:“在我心中,我国古典戏曲恰如一座年月悠远的花园。刚踏入时,你新奇地打量着前所未见的风景;随着步伐的前进,或许某天,听着园外繁华热闹的声响,会忽然觉得看惯了园中花木石鸟,甚至亭台楼阁也因经久林立,失了颜色。然而,当你沉心静气,继续深入行走,终将发现这座花园里蕴藏的匠心与灵韵。”俞思含表示,作为新时代戏曲编剧,在遵循中国戏曲本体的基础上,进行守正创新,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记者 高利平)

  青年编剧王静怡:打开“开关”,小切口呈现大视角
  “这个故事来源于一个真实的案例!”说起话剧《故障白日梦》,南京大学戏剧系硕士、任职于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的王静怡打开了话匣子。
  某天,在浏览新闻的时候,出生于1993年的王静怡被新闻事件的主人公——一对陕西情侣深深触动。这不是普通的爱情故事。身患尿毒症的女孩为了生存下去,在癌友群发布了一条征友信息,她希望找到一个最终能给她换肾的人,延续自己的生命。新闻的结局是非常圆满的,她真的找到了那个他,两个人相互扶持,相互帮助,最后病情双双好转。“我看了以后真的非常感动,也替他们开心。我们每个人在生命中都会或多或少遭遇困境,人在找不到出路、陷入绝境的时候,与周遭碰撞出的那种光明和希望,往往更让人刻骨铭心。”
  在新闻的“刺激”下,王静怡开始动笔书写,很快2万字的《故障白日梦》诞生了。2020年10月,江苏首届“紫金戏剧文学奖”发布征稿启事,她拿着新创作的本子报名参赛,并最终从全国273件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10部获奖作品之一。
  “当初投稿也是投着玩的,因为我的这个剧本,讲述的是两个年轻人的挣扎和相互成全,本身并不具有非常宏大的主题,根本没想到最后能够拿奖。”今年公布的获奖结果,给这位年轻的创作者带来莫大的肯定和鼓励,意料之外的奖项,也让她坚信:小切口也是可以呈现大视角,小视角也是可以开辟大格局的。
  从事编剧工作,对于王静怡来说,是一个意外。2018年,从南京大学戏剧系研究生毕业的她,曾先后在南京传媒学院、南京市文化馆工作,直到2020年11月她加盟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才正式成为一名职业编剧。“说实话,我迟疑过,挣扎过,甚至直到现在,还时不时有放弃的冲动。因为舞台剧的市场还在培育之中,做这行真的很难。一方面,我们自己的本子要千方百计寻找舞台,另一方面,又要面对一茬接一茬更年轻从业者的竞争压力。另外,演出这一行的波动性很强,我的好朋友,包括上海的一些同行都转行了。”
  但每当她疲惫的时候,总有个声音在她心底冒出来:“要不然就再坚持一下吧!年轻人都有表达的欲望,哪怕我们这一代人能把舞台剧的市场稍微垫高1厘米,那么下一辈从业者出来的时候,是不是就能站在这高1厘米的地方再往前走一步?”
  推着她继续向前的不仅是热爱和使命感,还有江苏文艺创作生态的不断滋养。
  投稿不久后,又一个好消息传来:2021紫金文化艺术节首次增设的小剧场单元,王静怡和她的《故障白日梦》迎来了更大的舞台。
  从文本到剧目的转换,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回忆这几个月来的经历,王静怡感慨,不知道在剧场的排练厅里熬了多少夜,和导演吵了多少次架,先后处理了多少突发而棘手的问题。但更让她欣喜的是,她笔下的人物也在“痛苦”“煎熬”的磨合、碰撞之中日渐丰满,从过去关注一个人的命运、一个家庭的命运,到如今延展为关注一个群体的生存现状,有了更多的人文关怀。
  在王静怡看来,作为一名编剧,除了要有专业基础和文学功底之外,还需要关注现实,对不断变化的世界抱有自己独特的一份敏锐感。那么如何打开这个“开关”呢?“我觉得就是多看多学吧,有的人是那种天才型选手,他看一个就是一个,有一些人他看十个能抓住一个,我如果笨的话,那我看200个总能抓住一个吧。”作为一名年轻的编剧,王静怡说,自己真的不奢望自己的剧本能改变什么,她只是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哪怕一场200个观众,只有一个观众能对这个戏有一些想法和思考,她都觉得很满足。(记者 陈洁)

  青年编剧张雨旗、朱安祺:回归心灵,体悟最微小的幸福
  在2021紫金文化艺术节小剧场展演中,一部名为《生活在天上》的话剧备受关注。不仅因为该剧根据毕飞宇的两部小说改编,还因为该剧的编剧是两位大四在读学生。
  当城市化进程加快,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森严挺立。一栋高级住宅的顶楼,三户性格迥异的家庭。被儿子从乡下接来城里享清福的蚕婆婆,努力地适应着城市生活,却始终格格不入;看似体面和睦的退休教授老铁夫妇,却各自守着不为人知的秘密……12月7日,话剧《生活在天上》在南京国民小剧场成功上演,在后台的编剧张雨旗、朱安祺才真正松了口气。
  出生于2000年的张雨旗、朱安祺是南京艺术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大四学生,两人不仅是同学,还是舍友,而《生活在天上》的剧本创作之初,她们还是大三学生。
  “社会地位高、物质生活富足、子女又很优秀的老年夫妻,他们的生活难道就是完美的吗?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孩子童年就一定是幸福的吗?”无意中看到毕飞宇的短篇小说《彩虹》后,两人的内心都被戳中了。小说里的两个空巢老人都是大学老师,他们的三个儿女都在国外,在外人看来,他们是幸福而成功的,但孤独总是缠绕在他们的周围。很快,毕飞宇的另一篇小说《生活在天上》又闯入了她们的视野,这个故事里的代际冲突更多地来自城乡,当乡下的一位养蚕老太太来到城里儿子家生活后,种种的不适应就开始了。
  “毕飞宇老师的小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视角。”在老龄化社会,颐养的幸福感不仅取决于身体的健康,更需要心灵的富足。一个不同于以往的观察视角被打开了,两个女生很快决定了创作方向,将两部短篇小说融合在一起进行改编创作,旨在通过探寻这些拥有“完美”生活的人物背后隐藏的孤独和深层的渴望。
  “意外的收获是我的生活因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我和我妈妈的关系发生了质的改变!”朱安祺告诉记者,她成长于一个单亲家庭。母亲忙于生计,很少有时间陪伴她。而她从小就知道,只有成为一个老师、家长眼中的好学生,才不会让母亲失望。“这样的想法,带给我自己很多条条框框,我很难去表达我自己想要的东西,甚至最后都忘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当我从深圳来到南京后,和妈妈的距离也越来越远……”创作这个戏的过程,也让朱安祺得以“换位思考”,才发现母亲的爱并不是她想象中的那般狭隘。如今,母女俩的关系越来越好,还经常会打视频电话聊天。
  朱安祺、张雨旗希望观众同样可以带着思考走出剧院。“如果是一个打鸡血的家长,希望他们能从剧中孩子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孩子也许过得并不快乐,他们可否做出一些改变,多多去陪伴孩子?如果是一个中年人,是不是也可以去重新思考下自己与父母的关系。”什么是幸福?在两位年轻的学生编剧看来,人与人之间的点滴温暖和善意,才是支撑我们每一个人度过人生的最大动力和支柱。她们也希望每个观看这部话剧的人,都可以回归心灵,体悟生活中最微小的幸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版权所有: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指导单位:江苏省新闻出版局 江苏省全民阅读办 主管单位: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江苏省全民阅读促进会
备案号:苏ICP备10080896号-8  地址:南京市洪武北路55号置地广场 邮编:210005 电话:025-84783597 传真:025-84783531 技术支持: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隐私政策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