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江苏在线

搜索
热搜: 活动
微信
qq
weixin
书香江苏在线 首页 各地动态 省直 警惕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陷阱

警惕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陷阱

2021-11-26| 发布者: shiyun| 查看: 1872| 评论: 0|原作者: 任文龙|来自: 学习强国

摘要: 据工信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显示,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由2005年的2.6万亿元扩张到2019年的35.8万亿元,占GDP比重由14.2%提升至36.2%。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在客 ...
  据工信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显示,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由2005年的2.6万亿元扩张到2019年的35.8万亿元,占GDP比重由14.2%提升至36.2%。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在客观上加快了云课堂、云会议等数字化技术走进大众生活的步伐,推动了网络游戏、网络视听等数字文化产业的迅猛增长。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文化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推动了文化产业生产方式变革,重构了文化产业价值链,促进文化消费提质增效,助力文化产业内外循环双向赋能,嵌入文化产业全球创新链,提高在文化产业全球价值链中的位势。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前景广阔,但作为新的产业发展课题,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稍不留意,“馅饼”有可能成为“陷阱”。

  可能面临的五大风险
  数字化节奏过急。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业务是否适合数字化,哪些板块优先进行数字化,企业自身是否具有数字化的人才、资金和技术支持等问题,综合分析之后稳步推进数字化转型。但在数字经济的大潮下,部分文化企业恐于错过数字化列车,或是急于求成,匆匆上马数字化项目,导致数字化技术与企业实际业务不匹配,在错误的数字化路上难以“调头”,造成一定的沉没成本,甚至因此错过数字化良机。
  数字化技术至上。根本而言,文化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是要服务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但在文化产业数字化过程中,部分文化企业忽视了“技术服务于内容”的数字化逻辑,将数字化技术奉为圭臬,甚至认为数字化技术能“包治百病”,推动企业跨越式发展。数字技术至上往往造成数字化转型中技术和内容“两张皮”,二者难以有机融合,数字技术没有推动企业提供更为优质的文化供给,留下的只是表面的华而不实。
  数字化转型失序。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文化企业自上而下各个环节的优化整合,在顶层设计方面贯彻数字化理念、明确数字化转型路线,并对数字化的风险与挑战做好充分的预案,有序推进企业数字化进程。但部分文化企业对自身数字化战略方向缺乏清晰的认知,在未制定科学规划的情况下一拥而上,业务板块之间缺乏联动,没有形成数字化转型经验溢出,甚至会在无序混乱的状态下草草收场。
  数字化“产能过剩”。毋庸置疑,文化产业数字化前景光明,占领数字化先机往往意味着拥有了未来的广阔市场。在巨大的市场红利诱惑下,许多文化企业跑步入场,纷纷进入数字化转型领域,造成数字文化平台同质化严重,低端的数字文化供给“产能过剩”,而高品质的数字文化供给较为匮乏。此外,由于众多文化产业数字化技术提供商本身技术能力的限制以及对文化产业的一知半解,提供的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方案难以真正适应文化市场,建用脱节,造成资源浪费。
  数字化理念不足。“数字经济”“数字技术”等都是新兴事物,所包含的概念较为广泛,其内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处于不断变化之中,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领域专业概念理解门槛较高。在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普通员工乃至管理层甚至难以厘清数字化转型的逻辑与路径,过于谨慎或者过于乐观,往往错过数字化的机遇,抑或对数字化的困难性预估不足,都难以科学有效推动文化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

  期盼“看得见的手”挥起来
  面对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市场失灵”,需要政府“看得见的手”进行引导、规范和扶持,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摆脱陷阱,走上正轨。
  加强对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引导。在宣传部牵头下成立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推进领导小组,集合政府、业界以及学界相关专业力量,从本区域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制定文化产业数字化推进方案。培育专业化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提供文化产业数字化系统解决方案,摆脱数字化供应商不懂文化、数字化方案难以有机融入文化企业运行的困境。加强对文化企业负责人的数字化转型培训,推广数字化转型成熟、完整、系统的行业和企业案例,使相关人员深入认知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
  构建文化产业数字化金融支持体系。数字化技术投入总量大、更新换代快,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才能够稳步有序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政府层面成立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扶持资金,优化补贴方案,降低补贴门槛,完善补贴效应评估。鼓励政府各类型的产业投资基金进入数字文化产业领域,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拓展文化产业数字化融资渠道。鼓励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创新贷款产品,针对文化产业数字化领域予以精准扶持,对于相关领域贷款,财政给予配套支持。
  加大复合型数字文化人才引育力度。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所掉入的各种陷阱,根本还是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数字文化产业人才,大力引育复合型数字文化人才至关重要。构建数字文化产业人才库,完善人才招引服务,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解决生活和工作方面的后顾之忧。基于人才及企业实际,全职引进与柔性聘用相结合,充分激发人才的能动性和创造力,切实为地区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加大本土人才培育力度,完善数字文化人才教育培训体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提高人才对文化产业数字化的认知和执行力。
  优化文化企业数字化战略规划管理。之于微观文化企业个体而言,不同企业在企业规模、主营业务、发展理念等各方面都存在差异,政府宏观层面的文化产业数字化政策只能发挥一般性作用,而数字化进行的具体实施要靠企业基于自身的特殊性出发制定合理的战略规划。企业应结合自身人才、资本、技术等各方面要素,对自身的业务板块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数字化转型的行动路线,注重区分主次,注重业务协同,打造专业的数字化员工队伍,让数字化技术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最终实现从运营、战略、组织、决策等多方面开展数字化转型升级。
  (南京财经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讲师,南京大学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博士)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版权所有: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指导单位:江苏省新闻出版局 江苏省全民阅读办 主管单位: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江苏省全民阅读促进会
备案号:苏ICP备10080896号-8  地址:南京市洪武北路55号置地广场 邮编:210005 电话:025-84783597 传真:025-84783531 技术支持: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隐私政策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