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见过这样一群人?他们生活在苏州,面貌长相各异,说着不同口音的普通话,不明白吴侬软语,却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洋苏州”。7月9日下午,《“洋苏州”眼中的中国小康》一书中记述的外国友人代表曾昭孔、苏平、约翰·詹姆斯·约翰逊夫人汤崇雁来到江苏书展,亲述他们在苏州的奋斗历程。
《“洋苏州”眼中的中国小康》以报告文学形式,讲述为苏州经济社会发展、中外文化交流做出突出贡献的12位外国友人的故事。全书以苏州观照全国,从外国友人视角反映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苏州为代表的中国全面小康建设成就。
“我每回出差外地再回来,都感觉苏州变了些模样。”新加坡人曾昭孔从2004年起便来到苏州,出任通富微电副总裁、苏州通富超威半导体有限公司总经理。到现在,他已在苏州生活16个年头。
回忆刚来苏州时的情景,曾昭孔感慨万千。他说,苏州的基础设施规划、投资政策,和政府亲商的服务理念,都为外企在这里大展拳脚提供了很多帮助。
“我很庆幸,自己有机会主导、参与一次次的改革、创新、发展,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出色的亲商政策的出台。”曾昭孔说,从一企一策、快速通关,到技术中心、智能车间的认证,绿色工厂的构建,苏州助力企业快速发展。
“苏州的发展速度让我惊讶,而它又保持着江南的味道。”曾昭孔对苏州的喜爱深入心间,正如他在书中所写:“春天的草长莺飞,夏日拙政园的满池荷花,中秋时分满城丹桂飘香,隆冬里腊梅独占雪的风姿,苏州每一时每一景的美,都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记忆里。”
美国人苏平是苏州外国语学校的一位老师,因十几年前的一场秋日旅行,他来了苏州就再没离开。包容、开放,苏州给苏平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座城市送上热情,容纳方向各异的发展空间,并用亲切而深厚的人文底蕴吸引着异乡人。
“对我来说,苏州的生活环境中,教育是非常出色的一环。苏州有很多国际学校,不论是中学还是大学,都敞开怀抱与国际教育交流经验。”苏平说。
约翰·詹姆斯·约翰逊和夫人汤崇雁在苏州一同致力于志愿工作。“2007年,我们在中国开启公益之旅。几次进大山之后,我丈夫感慨,曾经的泥巴地变成了柏油路,砖头房变成了水泥房,变化太大了。”汤崇雁说,“苏州是一座有德、有善的城市,它独特的魅力让我们心甘情愿地留下来,全身心托付进去。”
从旁观者,到参与者,再到融入者,“洋苏州”们见证了小康中国的独特之美。现在,他们同苏州人民一道,共筑苏州梦,共创新家园。
据介绍,《“洋苏州”眼中的中国小康》入选“礼赞全面小康 致敬建党百年”江苏省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并获评2020苏版好书。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童棹凡 干石泉 王心婷 强慧娟 胡秋阳
编辑: 童棹凡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