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把他们的故事写出来,呼唤更多的人去追寻工匠精神。”7月7日下午,扬州市汶河南路新华书店里,作为第十一届江苏书展扬州分展场的首场作家讲座,女作家梅静携其作品《念物记——扬州手艺人》举行的分享会,引起许多读者的共鸣。
土生土长于扬州的梅静,非常喜欢传统手工艺,由此结交了一些真正虔诚于技艺的匠人朋友,并被他们在喧哗中坚守、不断向技艺高峰攀登的精神深深打动。她觉得,这种精神其实在各行各业都需要,应当成为人们致力追求的一种做事态度。于是,她花费4年时间,采访23个传统手艺项目、数十位手艺人,在报纸专栏发表后,于2020年5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结集成书。
梅静的写作如同一个引子,近年来在扬州,“工匠精神”得到众多有识之士的助推。扬州电视台拍摄百集短片《指尖上的扬州》,开播系列节目《运河扬家匠》。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将“扬州工”作为校园文化品牌,倾力打造和扶持。
扬州市原文联主席、扬州手工业协会名誉会长刘俊主持分享会,他对梅静的写作宗旨予以充分肯定。他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扬州工”千年不衰的秘诀所在。而在当代扬州,这种精神更需要进一步弘扬、创新、丰富和发展。为此,扬州热心人士致力推动“五个一”工程,即建一个会(扬州手工业协会),出一本书(《扬州工》刊物),做一个园(扬州工产业园),拉一条链(产学研资全链条),树一块牌(扬州工品牌)。目前,“一个会”已成立,“一本书”也发刊,其他“三个一”正在持续推动中。
“工匠精神”需要年轻人来传承。近年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将这一精神引入校园,逐步形成了“厚植文化底蕴、精湛一技之长”的育人理念。该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孟跃介绍,学校成立“扬州工”文化研究中心,开设扬州建筑、扬州工艺、扬州制造等相关专业课程,选聘“扬州工”技艺传承人、技能大师等进校参与技能培养和社团指导,一大批青年学子在国家级、省级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佳绩。
不久前刚刚获得江苏省会计技能大赛一等奖的郭若兰同学,结合自身经历,阐述了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她说,这是一种踏实专注的做事态度、对精致完美的不懈追求,对创新求变的勇敢探索。青年一代应当秉持这一精神,潜心钻研技能,争做技艺精湛的大国工匠。
扬州文化学者华干林对“工匠精神”有着深入而独到的研究,他从扬州2500多年的发展史角度,阐述了这一精神对城市品格形成的重要意义。他说,“工匠精神”创造了扬州的灿烂历史,叫响了“精致扬州”的闪光品牌。今天,我们要从一件件具象的“物”中,提炼升华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扬州“工匠精神”,即追求极致、敢为人先、永不止步。当前,在举国上下向着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之际,扬州人应当在各自的岗位上,以“工匠精神”做好每一件事,努力缔造扬州的第四次辉煌。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于锋
编辑: 于锋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