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江苏在线

搜索
热搜: 活动
微信
qq
weixin
书香江苏在线 首页 各地动态 南京 在南京,每半小时就有一场文化活动

在南京,每半小时就有一场文化活动

2020-11-23| 发布者: shiyun| 查看: 1760| 评论: 0|原作者: 邢虹 翟羽 周敏敏|来自: 南京日报网

摘要: 11月19日,南京市委市政府举行十三五成就看南京系列发布会第八场聚焦文化发展。会上透露了这些数据:全市居民综合阅读率达96.36%居民阅读指数达83.44实体书店数量2768家2019年全市累计组织各类文化活动18358场服务21 ...

11月19日,南京市委市政府举行“十三五”成就看南京系列发布会第八场聚焦“文化发展”。会上透露了这些数据:全市居民综合阅读率达96.36%、居民阅读指数达83.44、实体书店数量2768家、2019年全市累计组织各类文化活动18358场、服务2137.6万人次……

18358这个数字代表什么呢?也就是说,南京每半小时就有一场文化活动。文化建设 南京硕果累累。


图书馆里安静阅读的孩子们。南报融媒体记者 段仁虎摄


文化发展总体情况

市民购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南报融媒体记者 段仁虎摄


思想引领更加有力

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为主抓手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学懂弄通做实。编印40余万册学习“口袋读本”,推动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系列著作。

成立南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南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南京政务舆情研究院、南京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研究院等6个新型智库,创办《南京智库成果专报》,推出研究成果120余篇。

《南京社会科学》期刊在中国知网发布的综合影响力排名中位列社科综合类第五。

改版升级《南京日报》理论版和《金陵瞭望》,策划推出电视理论宣讲节目《思想的力量》两季共11集,在全网传播。

策划上线“学习强国”南京学习平台,打造成为南京党员干部群众学习新思想的身边平台、全国“学习强国”用户了解南京文化特色和时代风采的线上窗口。

精选124名专家学者组成基层理论宣讲师资库,连续两年选拔培养“百姓名嘴”共60人。

深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社区、学校、企业等,每月线上线下联动举办“‘梧桐论语’理论宣讲基层行”“我是理论宣讲者”分享会,今年以来开展“我身边的小康”等主题宣讲活动900余场。

道德风尚高地建设深入推进

围绕庆祝建党95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举办“改革开放铸辉煌,不忘初心再出发”“我们的四十年”专题图片展,出版图书《走向新时代——南京砥砺奋进的40年》,举办100余场“我和我的祖国”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完成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改陈布展,目前正在推进南京党史综合设施、江北新区红色文化广场、雨花红色剧场建设,实施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梅园新村纪念馆等场馆提质改造。

扎实开展红色教育行动,每年举办社会各界向雨花台烈士敬献花篮、新婚夫妇向革命烈士献花、青少年凭吊革命先烈等活动。

策划上线的“中国南京红色在线平台”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2019年度智库最佳实践案例”。

在教育、公安、基层干部等群体中广泛开展最美系列评选,钱七虎当选全国道德模范,陈德风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斯霞入选中宣部“最美奋斗者”,沈鹰同志被公安部追授一级英模。今年疫情防控期间,更是涌现出省“最美医务工作者”徐辉、池云等11名抗疫先进个人。

近日,中央文明办公布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城市名单和复查确认保留荣誉称号的前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南京位列其中,并居省会(首府)、副省级城市第三。

目前,全市已建成挂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2个、实践所102个、实践站1242个,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广泛招募志愿者超过93万人,组建3800余支志愿服务队,实施1万余个志愿服务项目。

塑造“志愿之城”品牌,全市有服务记录的注册志愿者人数达186万人,注册志愿者占常住人口比例35.3%,培育打造了“小雨滴”“小青柠”“紫金草”等志愿服务品牌。

持续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推荐入选“新时代江苏好少年”98名、评选市“新时代好少年”188名。

文艺精品创作繁荣发展

围绕重大主题和重要节点,创作推出大型民族交响乐《人间正道是沧桑》、小康主题民乐《国之当康》、话剧《雨花台》《鸽子》《杨仁山》、京剧《白蛇传》《梅园往事》、越剧《凤凰台》《上邻下舍》、广播剧《琴声悠远》《寻找保尔》等一批文艺精品。

话剧《雨花台》、图书《因为爸爸》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话剧《杨仁山》、杂技剧《渡江侦察记》、纪录片《南京长江大桥》等7部作品获省“五个一工程”奖,电视剧《于无声处》获“飞天奖”,话剧《鸽子》首演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特别发来贺信,近日还受邀赴中央党校演出。

每年举办南京森林音乐会,先后邀请谭盾、李云迪、吕思清等著名音乐家,和英国皇家爱乐乐团、捷克爱乐乐团等国际一流乐团献演。

2020南京文化艺术节,创新开展了全国首个“5g云直播”+“vr 沉浸式”的开幕式。

举办第七届南京文学艺术奖评选,表彰优秀文艺人才和文艺精品,36位艺术家和67部作品入选,树立了南京文化艺术标杆和价值导向。

在全市各区谋划布局建设小剧场,打造人民群众家门口的演艺空间。推出“夜瞻园”“意境愚园”等沉浸式演出,成功打造南京戏剧节、长江路小剧场话剧节、江宁小剧场喜剧节、“秦淮有戏”等品牌。

文化改革创新迸发活力

扎实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南京段规划建设,梳理实施71个项目,设立市大运河文旅基金,出版《南京历代运河》《流动的中国》丛书。

办好南京(国际)动漫创投大会、“蓝星球”科幻电影周等活动,提升南京创意设计周内涵,组织企业积极参加深圳文博会、长三角文博会等展会,做大做强中国(南京)文化科技融合成果交易会品牌,打造国家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打造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长江路文化旅游集聚区建设加快推进实施,银杏里文化艺术街区 、熙南里·大板巷示范段等文旅融合消费片区建成开放,创新推出“见微知著——南京新文艺24+城市微展”等展览。

电影产业加速发展,组建南京影视文化公共服务中心,耳东电影产业园落户江宁。建成乡镇固定放映点464个,每年放映农村公益电影7500场,年观影人数超过75万人次。2017 年以来,南京市连续三年电影票房收入位居全国城市票房排行榜前十名。

新闻出版领域“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设立新闻出版行政审批服务窗口,实施“告知承诺”制审批,减少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预计达6%。

文化惠民活动蓬勃开展

创新开展“我们的节日”南京行动,策划举办“十二城门挂春联”“正月十六爬城头,我们都是追梦人”、端午节“金陵吟”“中秋送家书”等活动,倡导新的节日习俗。

成立篆刻艺术推广促进会,完成“十竹斋笺谱”复刻重刊并被国家图书馆收藏。

大力推进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让城乡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方便快捷地享受文化发展成果,主城区实现市、区、街道和社区综合文化服务活动中心四级图书阅读管理借还“一卡通”。

全市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3250㎡、全市人均拥有图书(含在宁省本级单位)2.07本、各类博物馆103家。

每年举办南京读书节,开展“共读南京”“中华经典诵读”品牌阅读活动,全市居民综合阅读率达96.36%,居民阅读指数达83.44,均位居全省第一;实体书店数量2768家;南京被评为“2019年度中国十佳数字阅读城市”。

每年策划举办“南京网友节”,设计网民乐于参与、愿意分享、互动性强的活动项目,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城市文化品牌不断彰显

积极拓展“一带一路”人文交流领域,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青年、媒体与智库等领域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连续参与举办3届“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2016年、2018年分别举办第七届和第八届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着力打造“一带一路”原创文化交流标志性会展平台。

持续推进与文莱斯里巴加湾市、尼泊尔加德满都市等“一带一路”沿线友城文化交流互动,推动与国际友城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开展密切交往。

成功入选国际和平城市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网络城市“文学之都”。

设立国内首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学”教席,加入国际和平城市联盟,围绕“9·21”国际和平日、“12·13”国家公祭日等时间节点,开展系列重大活动,先后在法国、捷克、白俄罗斯等国举办“南京大屠杀史实海外展”,赴丹麦举办赠送“辛德贝格”雕像仪式,举办“青年在行动”国际和平日活动和2020南京和平论坛。

推动与cnbc、discovery和bbc等国际主流媒体和新华社、中国日报、中国报道杂志社等国家外宣媒体合作,开展“发现南京”菁英导演计划,拍摄《我见中国》纪录片等。

创新开展“手艺创承,非遗复兴”国际设计师驻地计划,邀请国际知名设计师来宁驻地探访云锦、金箔等非遗技艺,促进非遗产品化、产业化和品牌化。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通过线上方式开展国际文博展馆与国内文博展馆联合直播交流,拓展国际人文交流渠道。


文旅公共服务、文化遗产保护及文旅产业发展

推进公共文化体系建设

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全市13市、区文化馆有11个为国家一级馆,全市14个市、区图书馆有13个为国家一级馆;累计建成1201家省定标准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2019年全市累计组织各类文化活动18358场,服务2137.6万人次,比2015年分别增加4619场、634.3万人次,增幅分别为33.6%、42.5%。

实施品牌工程,不断拓宽精品内容。持续深入实施文化惠民“百千万工程”,组织开展优秀项目评选活动,评选产生29个全市优秀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和25个公共文化服务创新项目。

加强历史文脉保护和利用

以规划引领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工作。推进、启动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示范片区、百子亭等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开展南京城墙、重要近现代建筑(民国建筑群)、科教遗产、革命文物、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工作,使文物保护成果惠及人民群众。“十三五”期间,共完成考古勘探面积7235万平方米,完成考古发掘面积16.188万平方米,有效保护了天隆寺地块古代墓葬群等15处重要遗址,出土各类文物19000余件(套)。

率先在全国实行“考古前置”制度。“十三五”期间,共完成考古勘探面积7235万平方米,完成考古发掘面积16.188万平方米,有效保护了天隆寺地块古代墓葬群等15处重要遗址,出土各类文物19000余件(套)。

积极推进“非遗”保护与传承。全市现有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192项,代表性传承人309人,非遗传承保护基地37个。编制《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2016-2020)》。重点对南京云锦、南京剪纸等项目实施分类保护。加强非遗数字化保护工作力度。推进“非遗进校园”传承工作。打造“南京非遗”官方平台,组织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参加文旅部主办的“非遗购物节”。

“博物馆之城”建设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全市登记备案的博物馆增至60座,其中非国有博物馆增至20座,逐步形成以国有博物馆为主体,非国有博物馆为补充的博物馆公共服务体系。2017年,南京市博物总馆成功进入第三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十三五”期间,全市博物馆共举办展览1200余场,组织社教活动2万余场次,参观人次突破一亿六千万人次。

积极推进中国明清城墙(南京城墙)、“海上丝绸之路”南京史迹申遗工作。成立市申遗领导小组,成立保护委员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全面部署和推进申遗工作。成立市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研究中心、(南京)中国城墙研究院、南京城墙研究会、南京古都城墙保护基金会,建立遗产点专职保护管理机构;编制《中国明清城墙》申遗文本、《海上丝绸之路•南京史迹》申遗文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京城墙保护规划》及海丝申遗点龙江船厂遗址、浡泥国王墓、郑和墓、洪保墓保护规划;全面开展遗产的本体修缮、环境整治、遗址遗迹展示、监测管理等系列工程。

扶持精品创作

2018年,首次设立南京艺术基金,每年投入3000万元资金用于资助舞台艺术创作、美术创作、广播影视与文学创作、传播交流推广四大类项目。按照“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要求,聚焦扶持重大题材、重点作品的创作生产。三年来,已拨付资金近一亿元,资助项目334个。“十三五”期间,南京书画院创作产生美术作品2035件,南京市演艺集团及下属院团共创作戏曲、舞蹈、杂技、民乐、声乐等作品154个,高质量群众文艺作品也不断涌现。

促进文化消费

激活文化市场潜力

2017年起,市财政每年落实1500万元文化消费专项资金,采取直接补贴消费者、积分奖励补贴、绩效奖励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方式,将专项资金补贴给演出市场的供给端和消费端。截止2020年9月底,已评选出15批次531台970场政府补贴剧目,补贴比例10%-50%,直接补贴资金4755万元。

挖掘文旅资源

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积极打造文旅融合新品牌,老山蜂巢酒店等一批地标性文化旅游项目建成开业。

打造南京文化遗产之旅、文博科教之旅、古都美食之旅、历史鉴证之旅、养心文化之旅、休闲度假之旅等六大主题线路。

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秦淮区、江宁区成功创成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截至2020年底,我市有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6家,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3家,数量均位居全省前列。

全面启动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打造“夜之金陵”品牌,延长夜间开放和运营时间,丰富场馆消费服务内容。

开展南京特色文旅商品征集活动,完善南京特色文旅商品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打响“南京礼道”文创品牌。

成功培育了南京秦淮灯会、南京国际梅花节、南京国际度假休闲及房车展览会等一系列重大节事会展品牌。秦淮灯会荣列文化和旅游部“2019非遗与旅游融合十大优秀案例”榜首。

2019年,南京入选“全球20个最佳旅游目的地”、“2019年中国旅游影响力年度夜游城市”。


文艺精品创作繁荣发展



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的《因为爸爸》作者韩青辰和孩子们在一起。苏少社供图

创作繁荣,佳作迭出

“十三五”期间,市文联加大了精品创作的组织和扶持力度,近百件作品在国际、全国及省级重要奖项中获得大奖。

图书《因为爸爸》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歌曲《信仰之歌——雨花颂系列歌曲》等7部作品获省“五个一工程”奖;

图书《向日葵中队》获中宣部“优秀儿童文学出版工程”奖;

广播剧《南京审判》《琴声悠远》获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专家奖金奖;电视剧《于无声处》获“金鹰奖”,《日本战犯忏悔备忘录》《奋斗时代》获“金鸡奖”;

歌曲《爸爸》电视片获中组部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二等奖;舞蹈《青铜印迹》入选首届中国舞蹈优秀作品集萃;

版画《鲁迅》获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进京作品奖,另有10件作品入展;贲道春获中国摄影“金像奖”;

猛犸牙雕《麻姑献寿》获“中艺杯”金奖;

著作《风雅之好:明代嘉万年间的书画消费》获评“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作品。

培养文艺人才

打造文艺宁军

树导向、立标杆。推动恢复南京文学艺术奖,36名德艺双馨的文艺家及67部作品获得市委、市政府表彰;常态化举办南京文艺家读书班,3期共培训300余人次;推荐雷建功获评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最美志愿者”称号和省文联“明德模范”,为全市文艺工作者竖立榜样。

先后承担全市重点文艺创作资助项目和南京艺术基金评审工作。共接受全市各门类申报作品318部(首)、项目704件,评审出资助作品80部(首)、项目283件,资助总金额7953万元。

完善保障激励机制。五年来,3人入选江苏文艺“名师带徒”计划名师,1人入选“紫金文化英才”,1人入选省“333工程”,13人入选“南京市百名优秀文化人才”,12人入选市“五个一批”和青年文化人才培养工程;连续实施作家(作品)签约制、“青春文学人才计划”、非遗传承人才系列培养工程、“新金陵画派”精神的传承南京画家培训项目等,共18人次参与签约,20位优秀青年文学人才成为扶持对象,近3000位非遗人才和30位中青年画家参训;举办金陵文学奖、南京摄影奖等专项奖,表彰鼓励专业文艺人才的创作和发展。

精心组织文艺骨干参与采风。累计开展采风22批,300多人次参与;举办“走西口”“慢城艺境”等多场采风成果汇报活动。

加大对文艺名家和文艺人才的宣传推介力度。赴京、沪举办修白、黄梵作品研讨会,举办文艺新时代·南京论坛、越剧《桃花扇》、傅宁军、范乐新、聂危谷作品研讨会等近200场研讨活动。

大力选拔和推荐优秀青年文艺人才。结合换届,注重选拔一批青年文艺骨干进入各协会主席团和理事会,逐渐形成老中青文艺家齐头并进的势头。

吸纳和壮大文艺人才队伍。向全市各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宁高校、文化艺术园区广发“英才令”,吸纳团体会员及个人会员,不断充实壮大全市文艺人才队伍。

打造品牌活动

绽放城市光彩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精心组织一系列有声势有影响有特色的主题文艺活动。积极参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建军9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及国家公祭、“一带一路”建设、文艺援疆和对外文化交流等主题,开展各文艺门类的展览展演活动。

传承文脉、关照现实,生动讲述南京故事。举办“奋进中的南京”主题创作展览季、“我的南京故事”微电影创作大赛、名家速写雨花台、名家诵读雨花英烈诗词、“为劳模礼赞”主题作品展、“南京城墙”摄影大赛等活动。

打造品牌、营造氛围,提升城市生活品质。以“金陵五月风”、南京文化艺术节为龙头,开展400余项演出、展览和研讨活动,全国网络文学现实题材主题征文、“信仰的光芒”、南京市摄影艺术展、“传承的力量”等品牌活动有声有色,央视综合频道、中文国际频道和新闻频道两次给予报道;开展全市基层群众文艺需求大普查,每年组织400余场文艺志愿服务,实现“日日有辅导、周周有活动、月月有名家”。

提高规格、拓展舞台,扩大南京文艺影响力。多次承办中国作协、中国文联各文艺家协会的全国性展赛、交流活动,南京培青舞蹈营列入中国舞协全年重点工作,全国民间文艺之乡经验交流会成果丰硕,百名全国网络作家文都行“大神”云集。

加强自身建设

构建文艺平台

推动群团改革,提高组织活力。制订实施《南京市文联深化改革方案》,稳步推进改革;预计2020年底前完成各文艺家协会换届工作。

实施市文联组织网格化建设。截至2020年10月,全市共划分出市级、区级(行业)、街道(乡镇)三级505个网格,包括493名网格负责人、1837名文艺网格员;会员数据微平台投入使用,形成了会员动态资料库。

提高服务能力,改善活动场所。建成南京文艺家创作基地、雨花台红色文艺创作基地,并在全市建立182个“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体验点,为文艺家创作采风、交流研讨、服务社会创造条件。

推动“网上文联”建设。作为中国文联在全国首选的城市“网上文联”建设试点,开发“南京文联”app、会员数据微平台小程序,建成视频直播演播系统,改造数字化小剧场,实施南京文艺资源数字化工程;“南京文艺生活”网站改版运行,与“南京文艺生活”公众号、“网上文联”子项目共同形成全媒体传播矩阵。

延伸工作手臂,加强“两新”服务。成立南京市新文艺群体联合会、南京市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引导“两新”会员主动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创作、活动。

启动新一轮编志工作,有序推进《南京文学艺术志》修订出版、《南京百年文学史》编纂工作。


讲好南京故事、建好精神家园、推动南京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保证!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版权所有: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指导单位:江苏省新闻出版局 江苏省全民阅读办 主管单位: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江苏省全民阅读促进会
备案号:苏ICP备10080896号-8  地址:南京市洪武北路55号置地广场 邮编:210005 电话:025-84783597 传真:025-84783531 技术支持: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隐私政策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