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江苏在线

搜索
热搜: 活动
微信
qq
weixin
书香江苏在线 首页 各地动态 南京 2020南京文学季 青春写作与时代共情共鸣共美

2020南京文学季 青春写作与时代共情共鸣共美

2020-11-9| 发布者: shiyun| 查看: 1336| 评论: 0|原作者: 邢虹|来自: 南京日报网

摘要: 2020南京文学季举办青春写作与文学之都建设论坛青春写作,与时代共情共鸣共美又一批年轻人与青春文学奖相遇。南京,是世界文学之都;《青春》,是南京的文化名片。提到南京的文学,就不得不提《青春》,青年写、青年 ...


又一批年轻人与“青春文学奖”相遇


南京,是世界“文学之都”;《青春》,是南京的文化名片。提到南京的文学,就不得不提《青春》,“青年写、青年读,面向当代青年,为无名者铺路,培养文学新人,用优秀作品鼓舞人”,这样的办刊宗旨,让这本传统文学期刊收获了一代代作者和读者。时隔35年重启回归的第六届“青春文学奖”,更是让世人瞩目。作为2020南京文学季活动之一,由南京市文学之都促进会和《青春》杂志社主办的“青春写作与文学之都建设”论坛近日在青春会客厅举行,诸多文学界大咖和第六届“青春文学奖”获奖作者齐聚一堂,共话“青春”。


苏童


他们的青春,都与《青春》有关

创刊于1979年10月的《青春》,曾创下单期发行量65万份的佳绩,向世界证明了“青春写作”的灼灼其华和锐意突破的创新精神。

《青春》是一本文学杂志,也是助推文学新人走上文坛的良师益友。在《青春》创刊号一经面世单期发行量便突破20万份、第二期超30万份,迅速火遍全国的前提下,“青春文学奖”应运而生。1980年至1984年,“青春文学奖”以刊评模式举办五届,如今众多文学大咖如王安忆、徐乃建、梁左、肖复兴、韩东、梁晴、陈所巨、李小雨、梁晓声、苏童、张平、王心丽等,当年正值青春盛年,纷纷凭借“青春文学奖”登上或闪耀文坛。其中简嘉1981年一等奖作品《女炊事班长》,同年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前身);梁晓声1983年获奖作品《今夜有暴风雪》、张平1984年获奖作品《姐姐》,分别获得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短篇小说奖。梁晓声的《今夜有暴风雪》,更被称为“知青小说”里程碑式作品,随后被拍成同名电视剧和同名电影,并曾入选2018年《小说选刊》“改革开放四十年最具影响力小说”。

在第六届“青春文学奖”颁奖现场,著名作家苏童从短短2分多钟的回顾短片里捕捉到了自己刊登在《青春》上的处女作,感慨万千。他的青春和《青春》紧密相连,就连“第一次参加文学圈的聚会,也是因为《青春》”。著名作者叶兆言更是直言:“如果没有那段与《青春》共同度过的美好青春岁月,没有大家在一起玩文学的青涩经历,我很可能永远不会成为一个作家。”

《光明日报》文艺部主任、诗人邓凯说,《青春》是他们青春时期的美好回忆,“就像一个折叠空间,那里面不同的青春之路安慰了当年的青少年,拓展了他们生活的丰富性和可能性。”


韩东


青年的青春 ,意味着创新和引领

时光流逝,文学的探索和追求初心不改。时隔35年,又一批年轻人携青春与“青春文学奖”相遇。第六届“青春文学奖”改刊评模式为社评模式,即向全社会进行原创征稿,并将征稿对象锁定为全球大学生华语写作者。组委会还面向全国高校公开征集遴选了100位大学生大众评审,让同龄人自己评选自己喜爱的作品。

获奖者如同以往一样朝气蓬勃,最小年龄20岁,有的作者获奖作品还是处女作。征稿过程中,除了有大量中文专业大学生投稿,还吸引了物理、化学、计算机、农学、广告等各专业的同学投稿,体现出多元化特征和青年学子对文学、阅读的热爱与勃勃生机。

获得“青春文学奖”长篇小说奖的宋旭东来自吉首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他的获奖作品《交叉感染》得到了这样的评价:“小说灵活转变第一人称与第二人称叙事视角,娴熟切换叙事时间,从现实生活中淬炼出灵光一闪的哲思。小说具有婉郁从容的成熟文风,兼具有滋有味的烟火气和峻严深沉的思索,叙事者努力寻求超拔,并以开放式结局给读者以绵袅的余味。”他对青春写作有自己的理解。“青春写作的定义,我觉得我们可以把它刷新一下。很多人觉得青春就是一种不成熟、一种生涩、一种幼稚、一种肤浅。但是我们的青春我觉得要有2.0版本,乃至以后的3.0、4.0版本——就是青春一定是创新、是探索、是引领、是一种正气。”

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焦典凭借《木兰舟》获得中短篇小说奖。授奖词写道:“深得边地浪漫主义书写脉络之情致,作者不单是在讲述一个异乡异人的边地故事,而是为过于成熟的当代城市文明寻找对照物。一种反线性进步时间观、人事不刻意的蕴藉风流,一种从容面对衰老和死亡的文明气度。”焦典说:“青春应该不仅仅只是一个年龄的概念,它应该是一种状态,是一种充满好奇,愿意求新求变,而且愿意突破的这样一种状态。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文学永远需要青春力量,需要青年写作。”她希望自己会一直写下去,“并且写到老了都还是青春写作。”


论坛现场


写作的青春 ,与时代共情共鸣共美

对年轻作者,对青春写作,专家们提出了很多建议。

在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国源看来,《青春》见证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它的一代代写作者都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敏锐,和时代一直结合得非常紧。徐国源希望年轻的获奖者“写出我们这个时代最美的文学”,他眼中的“青春写作”,实际上是要建立自己的美学,“我说的这种美学带着年轻一代特有的感觉、体验和体温,它跟时代是共情共鸣共美的关系。年轻一代的作家在观念、文体、语言等方面要做大胆的探索,书写你们这一代的伟大故事。这其中涌现出来的佳作甚至杰作,可能就是以后的‘美学指南书’,这个也算是我们这代人对青春写作的一种希望。”

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评论家黄发有提出,愿意扶持青年力量的刊物才能得到长期的尊重,而《青春》正是这样的刊物。如今很多省市都没有青年文学杂志了,放眼全国,硕果仅存的也就那么几家,《青春》的坚持和坚守更不容易。“好的刊物的特点,是与作家建立重要联系。作家对杂志的认同感会因杂志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的扶植和培养而越来越紧密。《青春》对年轻力量的发掘,使其站在了文学的潮头。”

苏童在颁奖现场跟年轻作者分享了自己关于才华的感悟——是一种耐心,“法国作家福楼拜曾对学生莫泊桑说,才华就是缓慢的耐心。我一开始并不懂得这句话的涵义,过了很多年才明白,才华之所以能够被称之为才华,取决于你所付出的时间。写作者只有持续地、充满耐心地对待文学这项事业,才能最终锻造出才华来。”

网络时代,碎片化时代,对写作无可避免地产生影响。该怎么做?

诗人邓凯提出:“写作者可以和手机保持一定的距离,过于方便的知识获取渠道反而弱化了人的智力,写作者需要增强知识的厚度。”他说,以前为了查一个资料,会去图书馆找很多书,“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慢慢增长了思想的厚度,增加了知识的广阔性,而如今碎片化的东西,可能获取信息很方便,但是对建立思想的系统性来说,它是一个损害。”慢下来,找到小的切口,找到熟悉的生活,永远只写最熟悉的东西,这是他对年轻写作者的建议。

诗人、作家、导演韩东也在颁奖现场向青年写作者分享了自己的经验。韩东认为,写诗之前首先要清除既有的认知框架里一切关于诗歌的陈词滥调或“金科玉律”,譬如诗歌要美、要抒情、要押韵等,总之先让自己变成一张白纸,在澄澈的状态下进行富有独创性的文学实践;然后开始大量阅读,阅读最好的诗人写的诗,古今中外都要读,要拼命地读,认真地读,反复地读。“这得花去你大量的时间,让你不能随心所欲地打游戏,不能总是在微信圈里打发你作为一个未来大诗人的大好时光。”他给出了自己的祝福:“祝年轻一代写作成功,写出真正杰出无愧于自己文学抱负的不朽诗篇。”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版权所有: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指导单位:江苏省新闻出版局 江苏省全民阅读办 主管单位: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江苏省全民阅读促进会
备案号:苏ICP备10080896号-8  地址:南京市洪武北路55号置地广场 邮编:210005 电话:025-84783597 传真:025-84783531 技术支持: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隐私政策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