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江南,每个人都有一份独特记忆
文艺有意思
江南夏日,刚过梅雨,又入伏天。在这个具有江南特色的七月,第十届江苏书展上迎来了两场与江南文化有关的活动。7月25日,“
中国好书”作者徐风携最新人文散文力作《江南繁荒录》做客江苏书展。当天,作家王啸峰散文集《不忆苏州》的分享会也在书展举行。
锦绣江南的繁与荒
7月25日下午, “锦绣江南的繁与荒——‘中国好书’作者徐风读者见面会”在苏州国际展览中心举行。著名评论家何平作为嘉宾,通过对谈的方式,与徐风一起为读者解读江南。苏州地处江南,是江南文化的中心之一。此次《江南繁荒录》亮相江苏书展,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目光。更有读者表示,希望通过这本书,对于“江南”这个概念“一探究竟”。
《江南繁荒录》由译林出版社今春出版。徐风在《江南繁荒录》里书写的江南,不只是物产丰饶的鱼米水乡,与山河相伴而生的还有古碑、牌坊和寺庙……徐风抛开人们对江南固有的“唯美”“诗意”等标签,透过这些古老遗迹,发掘潜藏其中的历史兴替,重现具有时代意义的大事件,为读者探寻人文江南的脉络源流,讲述嬗变中的坚守与繁荒。
全书以“青玉案”“声声慢”“风满楼”三部曲层层递进,对江南地域的文化现象细作检点,对隐藏于民间的风土、情怀、侠义、肝胆、宽厚、仁爱等传统精神深加描摹,最终,留给现实的迷路人和未来的还乡者一份永不磨灭的江南精神版图。
作者徐风在接受文艺广播记者聂梅采访时说:“繁与荒是互为参照的。我觉得从当下来讲,荒未必不好,我们保留一点适度的荒凉,甚至保留一定适度的这种荒芜,我觉得都是必要的,它也是风景。我觉得从当下来讲,过于精致的文化也会造成另外一种荒欠。这种荒欠有的时候是就像我们过度开发经济,环境就会报复我们。从人文的角度来讲,我们过于精致的文化,有的时候也会成为我们的一种视野上的束缚。”
江南文化里有一种人文精神,这种精神不仅存在于文人士大夫中,也深植于乡野民间,而徐风认为,过往的江南书写往往只着墨于文人的江南,却忽略了民间的江南。在现场徐风为大家分享了他的一位朋友的故事:
这是发生在江南一对普通夫妻之间的故事,徐风说:“长期被忽视、被遮蔽的民间江南,其实是体现对江南文化承载的一个最好的层面。过去达官贵人、才子佳人,由于他们的长袖善舞,由于他们占据了主流的舞台,把民间江南给遮蔽了。而实际上民间江南,是江南文化能够发扬光大,能够发展延续的一个最重要的土壤。”
王啸峰《不忆苏州》
而当天傍晚7点钟,另一场以江南为主题的分享活动同样在中心舞台展开。作家王啸峰带着他的散文集《不忆苏州》与《钟山》主编,江苏省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散文工作委员会主任贾梦玮,著名作家苏童,王尧等人展开对谈,他们对谈的主题是《古城、故人、园林的私人记忆》。
《不忆苏州》是王啸峰继《苏州烟雨》《吴门梦忆》《异乡故乡》三部关于苏州的散文集之后的又一部力作。因为热爱而不忍回忆,对于苏州,王啸峰有着深刻的私人体验和情愫,书写的直接性表达则是其内心情感的感性显现。王啸峰说,这本书是他在离开苏州十年的时候,想写的一些文字,想把原汁原汁的故乡写出来。当时他想到三个主题——古城、故人和园林,这三个主题应该是苏州人离开故乡之后,脑海中跳出的三个符号。这本散文集的文字,虽然是他文学创作初期的产品,却融入了他对家乡最原始的感情。
苏童同为苏州人,也写过很多关于苏州的作品。苏童说,王啸峰的《不忆苏州》给他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本书带他重新回访了他童年、青少年时期在苏州的生活。
" 作者好几次写到了店铺,我从小对店特别感兴趣。比如他写到了苏州的酱园,苏州话是‘酱油店’还是’酱园店’,我到现在都不清楚。我们从小生长的时代是个特殊的时代,特别单调,但是在苏州这样的城市,老百姓那种极富生命力的生活在另一个舞台上轰轰烈烈地展开。酱园店就是那时候的社交店,家里酱油没了、酱瓜没了,都是孩子去买。现在,我对当年酱园店的格局还历历在目,右侧是卖杂货的,左侧是酱园店。那时候酱油没有瓶装的,我大概四五天会被父母派去买一次东西。……"
除了酱油店,苏州的布店也是苏童童年记忆中一道美丽的风景:
苏童说," 王啸峰的困惑也是我的困惑,所以‘不忆苏州’,其实就是‘忆苏州’,就是‘不得不忆苏州’。"
文艺广播书展特派记者:聂梅、晏紫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修改于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轻触阅读原文
文艺有意思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知道了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取消
允许
取消
允许
×
分析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分享
留言
收藏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