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江苏书展|《虎丘泥人一千年》首发,看民间艺术家现场塑泥人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泥人是我国的传统民间手艺,你一定听说过天津的泥人张,无锡的惠山泥人,但你知道苏州的“虎丘泥人”吗?其实,苏州“虎丘泥人”可是无锡泥人的鼻祖,并且比天津泥人的历史还要早呢。7月25日上午,《虎丘泥人一千年》首发式暨读者分享会在第十届江苏书展上举行,作者高福民与读者分享了他研究、保护虎丘泥人的故事。分享会上还请来了多位民间艺术家现场捏泥人,塑人像,气氛相当热烈。

珍贵!高福民十年磨一剑著成《虎丘泥人一千年》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苏州水莫过于太湖水,苏州土莫过于太湖黏性土。苏州农人远在 6000 年前用太湖黏性土培育栽种了水稻。苏州工匠还用太湖黏性土创造了传承千年的泥塑艺术,独将泥塑艺术一眼千年、传承千年的地方就是苏州。

说起与虎丘泥人的缘分,高福民说:“很多年前我去相城澄湖找桃花坞年画,在一个寺庙中,偶然找到了一个千年前的泥人,它分成五块,头和身体是分开的,就从那时候开始我对虎丘泥人产生了兴趣。”之后高福民以虎丘剑池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历时十多年锲而不舍地完成了《虎丘泥人一千年》大型专著。《虎丘泥人一千年》,书名所称的“虎丘泥人”,不是广义上所指的苏州千年泥塑。 书名所说的虎丘泥人,“是指‘掌中之物’或供案头欣赏的小型泥塑”,在庙宇殿堂内供奉的不可移动的向公众展示的大型泥塑是不在其列的。高福民说虎丘泥人因其供私人所用,也多为私人收藏,所以藏家是分散的,他们收藏的虎丘泥人轻易不示人,对搜集和整理虎丘泥人实物资料造成了困难,这也是虎丘泥人一直未能进行系统研究的重要原因。高福民的大型专著《虎丘泥人一千年》的出版,也填补了学术上“虎丘泥人”的研究长期处于空白的缺憾。

全书共分四章,分别从虎丘泥人的考证、明清两代的实物遗存、虎丘泥人的滥觞和衰落、百余年来虎丘泥人工艺延续相传的境况、虎丘泥人文献和资料的汇辑这四个方面对虎丘泥人进行了全面而又丰富的研究,其中许多是散佚的珍贵资料,难得一见,弥足珍贵。

惊叹!看民间艺术家现场塑泥人引围观

据了解,”虎丘泥人“是以传统黏土、颜料、棉花等为原料,选择合适的泥土,经过祖传工艺加工,在黏土里掺入少许棉花纤维,捏制成各种人物的泥坯,经过阴干,涂上底粉,再施彩绘,经过制作,塑成高约10厘米的”虎丘泥人“。分享会上,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朱文茜的弟子、苏州市雕塑协会泥塑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朱海祥也带来了太湖土,现场为一名小男孩塑起人像,引来众人围观。

只见朱海祥先团起一大块太湖土,把小男孩的脸和头发捏出形状,之后,又用小块的土一点点地捏出鼻子,眼睛,耳朵,不起眼的泥土在朱海祥手里仿佛有了灵气,这里一抹,那里一抹,不出半个小时,10厘米左右的泥塑就完成了,可以说无论是发型还是五官,都和眼前的小男孩一模一样,连小男孩自己都惊讶得不知道该说什么。朱海祥精湛的手法,更是让现场的嘉宾和小朋友们连连称赞。

说起塑泥人的技巧,朱海祥说其实越小的泥人越难做,“先要做一个形体,再去观察特征,把特征捏出来就会很像了,像小孩子他的特征就是嘴巴比较小,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征,都不一样”,现在做虎丘泥人的民间手艺人已经不多了,朱海祥告诉记者,“一个地方一定要有自己的文化传承,如今有了政府的支持,‘虎丘泥人’一定会在今后发扬光大。”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彦文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黄彦文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