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闻人语响,只闻“哒哒”声。近日,在沭阳县松江路上的中国沭阳国际图书城里,一台台打印机不间断地“吐”出快递单“,忙”到停不下来。 “图书城内经销全国80%出版社的图书,每天我们发往全国各地的快递超过15万单,高峰期超过30万单。”沭阳县书刊发行业协会会长张荣华说。 近日,记者深入实地进行探访,感受这组数据背后的力量。
孙莉在统计订单
1万人的坚守 走进这座图书城,你会发现,在5万平方的大楼里,目光所及,全是书籍,这里是一个纯粹的购书乐园。 在大楼中庭处,沭阳县远航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门牌特别醒目,这家公司的董事长是章顺波。48岁的他,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了20年。他的讲述,勾勒出了沭阳图书市场从萌芽到发展的脉络。 20多年前的沭阳,有不少人在外闯荡。其中,就有一波人从图书市场放开的信息中捕捉到了商机。后来,他们从销售“礼品书”开始,逐渐走上图书发行这一行。
1999年,章顺波放弃了在南京的一份地质勘探工作,回到了家乡沭阳。从到书店打工,到做图书直销,在经历了近10年的奋斗后,36岁时,他终于开了一家自己的书店,当年的销售额达到了100万元。随着规模的扩大,他的店从沭阳县公园路文化一条街,搬到了沭阳县大连路图书集散地。2016年,他的店铺入驻中国沭阳国际图书城,开启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 目前,章顺波主要经营中小学生课外读物,和华东最出名的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等知名少儿出版社,有着密切业务往来。他的发展历程,也是沭阳图书从业人的缩影。如今,在沭阳,图书相关从业人员超过1万人,他们在书架上的纸堆里,守住了岁月流逝的时光。 “2007年,我赶上了网络发展这趟车,把书店开到了网上。高峰期,每天的发货量有2万单,年销售额超过3000万元。”章顺波说,越来越多的人爱读书、读好书,这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3000家网店的云起 美工、运营、客服、打单、售后……在中国沭阳国际图书城二楼,博硕图书专营店的工作人员分工明确,在各自的电脑前忙碌。 这边,美工在制作一幅美丽的图书封面;那边,工作人员将最新的图书上架;网络的那头,千千万万的买家在下单……数小时后,一沓厚厚的快递单被送往中国沭阳国际图书城里的实体店,交到配货人手中。
这座图书城里,一共有60多家实体书店,所有的实体书店都有配套的网店,有的实体书店甚至还有四五家网店。“实体+网店”发展模式,给他们带来了无限的商机。 “目前,全县有3000家网上书店。2019年,中国沭阳国际图书城实现销售额15亿元,预计今年突破20亿元。”张荣华说。 “甘肃省兰州市一个顾客买了《昆虫记》,广东省汕头市朱女士买了《隋唐演义》,河南省洛阳市司女士买了《小英雄雨来》……”上午11点,位于中国沭阳国际图书城内的江苏译心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孙莉向记者介绍订单情况。每一天,她家都有数千单图书发往全国各地。 从早期的“礼品书”,到中期的“馆配书”,再到如今数万种大众图书,沭阳图书从业者,踩准了每个发展阶段的步伐。他们有着自己的坚守,这份坚守里就不乏诚信。2017年3月15日,沭阳图书协会电商诚信联盟成立,不仅拉近了电商经营户和买家之间的距离,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也为沭阳图书行业的长效发展增添了“筹码”。
15万单承载的文化自信 在这座图书城里,你所见之人,都与书有关。 无论天南海北的你,买的是哪本书,他们都会在“云”端给你最快的回复,也会在实体店用最快的速度为你配齐。这样的速度和学历无关,和收入无关,而是来源于他们内心深处的一份自信。 “《海底两万里》《兔子坡》《秘密花园》……”在高高的书架之间,50岁的鲍玉婵一边看着订单,一边迅速取书。“每天对着书的时间,都要比睡觉的时间长了,什么书放在哪里,了如指掌。”说这话时,她的脸上堆满了笑容。 下午3点钟,在中国沭阳国际图书城东侧一间间屋里,“嚓!嚓!”“啪!啪!”各种包装声不断,一件件散发着纸墨香味的图书被打包,装车运走。“我们不是普通的工人,我们是文化的搬运工。”装车现场,一位工作人员自信满满地说。 “与拥有众多出版社的城市相比,沭阳缺了一份先天资源,但是大家就是凭着对图书的热爱和执着,创造了‘后人发,先人至’的发展硕果。”张荣华说,目前,在全国县级城市中,无论是图书的销售规模,还是品类,沭阳都是第一。未来,他们还将在打通图书上下游产业链上下功夫,创造属于宿迁图书市场发展的下一个更好的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