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的模式而言,目前媒体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处于应急状态之下。全国各省份普遍宣布启动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湖北更是宣告封城。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举国应急行动。 根据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媒体的法定责任可以概括为参与监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可以说,当下全国媒体都要有这个法律意识,自觉进入应急履法状态。 传播手段显然已经高度动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在武汉设立演播室,国家应急广播节目滚动播出,新媒体成为主角,许多纸媒在停止出版和投递的同时,动员了自己的网媒上阵。自媒体更是空前活跃,刷手机成为大多数老百姓困居生活中的支撑。 显然,媒体在危难面前凸显了特殊的作用。 在信息高度透明与国际共享的国家意志导引下,通过直播,国新办、外交部每天都举行新闻发布会,2月15日,国新办更是一天举办了3场新闻发布会,各地也每天都举行类似的发布会,使第一手疫情信息直达受众,监测与预警动向随时发布,防护知识与阻断对策妇孺皆知,可以说传媒释放的能量巨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众对媒体在履行法定责任的同时,也反映出更多的需求,特别是媒体的服务功能与人文关怀,也就是要求媒体在履行法定责任之外还要体现出更多的复合功能。 目前,公众急需的服务与人文关怀,分为基本生活与精神生活两大块。 就基本生活而言,重点疫区武汉等地封城即将满月,当下已经发展到封闭小区甚至楼栋。可以说,很多棘手的问题都需要媒介的信息服务,例如,没有公交和网约车,产妇怎么去医院?保姆不能按约返城,失去自理能力的独居老人怎么办?改定点医院为划片就诊,片是怎么划的?无数这样的问题,需要媒体细致地服务,分门别类,增加服务性报道,这才是雪中送炭。目前,各医院已不分科室将力量集中于抗疫,媒体也应如此,绝不能按部就班,固守旧地。 就精神生活而言,可以说当下媒体服务的领域更为宽广。社会普遍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打懵,短时间内从节日喜庆跌入惧怕冰点,从社交高峰模式进入社交隔断状态,产生出普遍的“迫近性自危”心理。媒体应当高度重视这些现象,媒介服务应该即期介入,长期干预,这是非常紧迫的责任。 根据心理学原理,共情心理是信息接受的合适条件,扶正理气是基本的传播对策。但是,并不是老一套的心灵鸡汤就能对症,而是需要媒介管理者沉下身子,把视线转移到社会的呼声上。当下,我们有这个条件,传播选题不要拍脑袋决定,完全可以运用大数据,把集中和突出的问题找出来,通过报道真正把群众心里的疙瘩解开、抚平。 人人低头看手机,家家困居谈抗疫,这种高聚合、高关注状态,是媒介面对的高性能传播场域,可以做的事很多。如果做得不好,等于在影响力竞争中自动离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