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江苏在线

搜索
热搜: 活动
微信
qq
weixin
书香江苏在线 首页 各地动态 南京 对亚洲出版作出杰出贡献 丨 刘东获韩国坡州出版奖

对亚洲出版作出杰出贡献 丨 刘东获韩国坡州出版奖

2019-11-6| 发布者: shiyun| 查看: 2012| 评论: 0|来自: 凤凰好书

摘要: “坡州出版城设立坡州出版奖,致力于增进亚洲地区出版人的合作与了解,推动出版产业中的文化价值传播,并促进亚洲的地区文化认同。本次奖项授予刘东先生,以表彰他通过“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和《中国学术》为学术出版 ...

  “坡州出版城设立坡州出版奖,致力于增进亚洲地区出版人的合作与了解,推动出版产业中的文化价值传播,并促进亚洲的地区文化认同。本次奖项授予刘东先生,以表彰他通过“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和《中国学术》为学术出版作出的杰出贡献。”


  ——颁奖词

 

 

 


  刘东,清华大学国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与江苏人民出版社合作出版4套丛书:“海外中国研究丛书”、“西方日本研究丛书”、“清华国学书系”、“同一颗星球书系”。特别是“海外中国研究丛书”,自1988年起至今,累计达近200种,在学术界、读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获奖感言]


坚守坐拥的书城
刘东


  学者不管怎么挣扎,都自有他的“不自由”,那就是无论如何,也舍不得离开他的书。
  于是,我不光是把自己在北京的家、在清华园里的办公室,都给弄成了四壁书架的“围城”,而且,也把一般人家到外地旅行的“客房”,给偷换成了自己设在外地的“书房”。
  终于,家里人发现了我的“诡计”——“你们觉得住到哪里去,会又有好吃的,又有好玩的?那么好,咱们就在那里买个房子吧!这样的话,一旦放了寒暑假,你们就可以去那边,尽量享受美景美食,我也可以到了那边,马上投入阅读和写作!”
  久而久之,她们的抱怨也就来了,因为新奇感太不够了,只在固定的时间去固定的地方,这能算是在“度假”吗?应当承认,她们的抱怨也有道理,谁能像你这个“怪人”呀,还能在书堆中找到快乐?
  可是,也要体谅体谅我吧?——我这辈子,除了买书、借书、抄书、寄书,还有写书、译书、编书、评书,乃至于,再找个地方放书,再去不停地搬书,弄不巧还要被拉去“签名售书”,剩下来的时间已经很紧张了,哪还有时间去纯粹玩耍呀?能在阅读和写作之余,举目望望蓝海或者青山,缓解眼睛的疲劳酸疼,就已算很是“奢侈”了!
  就连我的秘书都知道,什么时候我要到外地去了,那就轮到要找出两个纸箱子,往我在外地的家里寄书了。——这次“写作假”应当读掉哪些书,我在临行前都会预先挑出来,而她们也都有那边的地址。
  这像不像一个乌龟呀,走到哪里都拖着它的乌龟壳?于是,这样的生活就显得很笨重,很不自由,甚至很是“可笑”。
  可反过来说,中国古语中的“坐拥书城”,却也自有它的一番好处。这些厚重的书,能够帮你挡住外面的风,使得无论外边春夏秋冬,反正在四壁之间的方丈中,都保持了恒常而安然的温度。
  你在这里,只需煮上一杯香醇的咖啡,再点起一支浓郁的雪茄,便可以像刘勰所说的那样,进入“寂然凝虑,思接千载”了;你也可以随时翻出先哲的著作,就好像孔子或者苏格拉底,都是跟你对着话的同时代人。——更不要说,这种自如和惬意更表现在,无论外间有多少“不方便说”的,到了这里都没有“不允许想”的。
  当然,这样的“自由”仍是相对的、有限的。我不仅明确意识到了这一点,也经常在私下里“自嘲”这一点。我还常常用“百分比”来计算,看看最近还留有“百分之多少”的自由。不消说,这种碍手碍脚,既限制了我们的言路,也限制了我们的出息。
  可即使这样,这种用图书围起的城墙,仍不是“四不透风”的牢狱,也不会是“只进不出”的黑洞。我们阅读和写作的信息,仍在频繁地有进有出,跟外部世界进行着交换,仍在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有时虽说不免迟缓的影响。
  坦白讲,我是不愿意把读书和写书,只当成一个私下的、自私的勾当。我也不愿接受那种自私自利的对比:中国文化可以任它怎么凋零残破,国民素质也可以让它随便怎么低下,只要我本人的中国文化研究,还能被国际学界公认为“够水平”的、乃至“大师级”的。
  同样地,我也不接受那种自甘的落寞:竟是活到“满头白发”才发现,原来此身所属的共同体,居然是“有我也行,没我也行”,就像家乡的俚语说的,“年三十逮到条兔子——有我也过年,没我也过节”,真要是这样,我白白忙活了这一辈子,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
  不光是我的著述、我的翻译、我的授业,是出于私下的这种不甘愿,而且我那经年累月的主编工作——它已被咬牙坚持了三十多年——更是出自这种默默的不屈从。回味起来,毕竟后边的那类工作,都属于你“自找”的麻烦,并没有谁从外部强求过你。
  正因为这是“自找”的,或说是“主动选择”的,所以,尽管这种四壁围起的书城,让我的生活显得笨重呆板,很不方便,可它在“不自由”的同时,却又出乎意料地,换取了一点有限的“自由”。——只要你自己既有毅力不怕艰苦,又有体力吃得住劲儿。
  正因为这可说是“自由”的,至少也应是“不被决定”的,所以,我进而也就胆敢以为,它又算得上是体现了“民主精神”的。无论如何,民主原本就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所以除了“直接民主”和“代议民主”之外,在政治学中还有一种“多元民主”。
  这种“多元民主”的精义就在于,只要我们社会中的不少人——更不要说是所有人了——都能寻找到、或搭建起这样的“方丈之地”,而至少在那块地方你是“不被决定”的,那么,如此积累起来的多元空间,就会挤压出“大社会”和“小政府”来。
  再打个比方,谁都知道老虎是会“吃人的”,可是真把这种吃人的猛兽,给逼到了狭小的保护地,甚至给逼成濒危物种的,却并不是早期文明中的猎人,甚至也不是打虎的英雄武松,而是在农耕社会里的温和农夫,——正是几千年来不声不响在弯腰种地的他们,越来越多地开垦出了“可耕地”,而无形中就逼退了可怕的“大虫”。
  基于这样的理由,我们更要守住这座“坐拥的书城”了,既从那里得心应手地运思,也从那里自然而然地传播,以期在很多“大是大非”的问题上,逐渐凝聚出全社会的共识,从而教育出“经过更新”的下一代,直至日积月累、水滴石穿地,汇聚成不再可以逆转的历史趋势。
  最后,当然也是自己这趟韩国之行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向尊敬的书城文化基金会,和坡州图书奖的评选委员会,特别表达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感谢他们跨越国界的理解与情谊,也感谢他们对于图书文化的呵护,以及对于书中载有的文明价值的守护。

 

 

  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2019年最新成果

 

  《马背上的朝廷:巡幸与中国统治的建构,1860—1785》
  A Court on Horseback:Imperial Touring and Construction of Qing Rule,1680-1785
  [美]张勉治 著 董建中 译
  乾隆十六年至四十九年(1751—1784),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往返于北京与江南。满洲皇帝及扈从,深入帝国最富庶、最重要的地区,上演了一场场长达数月之久的政治剧。本书主要阐释帝国核心与江南之间既充满张力又持续博弈的关系。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江南都是汉人无可争议的中心,它还是反清复明的大本营。清廷如何才能在这一地区建构权威,合法进行统治?盛清时期清廷统治内地的切实条件和历史机制又是什么?本书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还探讨了盛清统治得以建构以及各种人物竞争于其间的政治文化。作者认为,南巡在十八世纪清朝统治的历史形成过程中具有核心地位。

 

  《汉代农业:早期中国农业经济的形成》
  Han Agriculture: the Formation of Early Chinese Agrarian Economy, 206 B.C.–A.D. 220
  [美]许倬云 著 程农 张鸣 译 邓正来 校
  作者将中国历史所呈现的基本现象之——农业文明——作为一个需要解释的问题,强调这是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特定历史现象,汉代则是转变的关键时期。书中立足于政治经济学式的综合视角,力图找出促使中国在两汉时期转变为农业经济的一些关键因素,强调这种转变与汉帝国的政治逻辑有密切关系,也与人口等因素有复杂勾连。作者进而勾画了当时特定的农业经济模式:汉代农业经济,是以小农户的小规模农作和劳力投入密集的精耕细作为基调;这种个体农户的精耕细作农业又与市场经济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重商的农业经济模式;这种商业活动与一种层级的市场体系联在一起,将个体农民编织进了一个庞大的经济网络里。

 

  《盟友背信:一战中的中国》
  Betrayed Ally:China in the Great War
  [英]吴芳思 [英]克里斯托弗?阿南德尔 著 张宇扬 译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赴欧洲参加一战的中国劳工约九万人,大多来自中国山东等北方省份,其中有5000名中国劳工阵亡,战后少量留在法国,其余八万余人全部返回中国。时间过去了一个世纪,阵亡的这5000名员工也渐渐被历史遗忘。在本书中,作者用详实的资料和图片再现了这些阵亡劳工生前死后在欧洲的命运。

 

  《烧钱:中国人生活世界中的物质精神》
  Burning Money:The Material Spirit of the Chinese Lifeworld
  [美]柏桦 著   袁剑 刘玺鸿 译
  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以化烧纸扎——特别是纸钱——的方式来祭奠已故亲人、祖先以及神灵。尽管常被指为浪费、淫邪,且曾被官方禁止,但这一神圣的民间传统依然长盛不衰。《烧钱》一书从当代日常生活入手检视了这一惯俗,探究了它在传说和历史中的起源、它在古今社会形态中的角色、它的文化逻辑、它与中国乃至世界上其他惯俗的关系,并提出了有关其价值本质的宏大的人类学问题。作者柏桦运用了田野民族志、历史文献、民间故事等多种材料,结合了马克思主义、后结构主义、现象学等理论工具,对“烧钱”传统做出了不同于以往的、细致入微的分析。不管是从实践经验还是从理论框架上说,《烧钱》一书都对我们研究中国民间信仰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

 

  《修仙:古代中国的修行与社会记忆》
  Making Transcendents: Ascetics and Social Memory in Early Medieval China
  [美]康儒博 著 顾漩 译
  求神问仙是中国中古时期宗教表达的重要形式,也为道教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一直以来,中古时期的仙和修仙者都被描绘成一群神秘、隐匿的人。而康儒博在这项开创性研究中的看法则大异其趣。康氏认为,仙并未脱离社会,仙仅仅是诸多社会角色中的一个宗教角色,且在这种映照之下得以成立。修仙者不是绝世的,他们要在社会环境中寻求治病救人、预测未来、述异志怪的能力。该书融合了多元的理论方法和坚实的中国古代文献,在此基础上细致入微地分析了修仙者的社会角色和社会互动。它对修仙作为一种社会氛围的描摹非常新颖,它所提出的研究范式对理解其他社会中的圣人角色也具有创造性。该书先后获得美国宗教学会2010年度宗教研究杰出著作奖和美国亚洲学会2011年度列文森奖。

 

  《亚里士多德在中国:语言、范畴和翻译》
  Aristotle in China:Language,Categories and Translation
  [英]罗伯特·沃迪 著  韩小强 译
  本书是一本潜心研究的成果,在很多方面极具启发性,它把中西方比较哲学中对许多核心问题的争论带入了一个更深的层面。毫无疑问,汉学中的语言相对主义确实存在着各种缺乏足够理论支持的假设,甚至谬误。沃迪对它们较为系统的清理使我们看到了不少以前忽略掉的问题。他对《明理探》的细致分析,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在汉语里准确理解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独特机会,而且确实在某种程度上使我们中国读者感到,亚里士多德完全可能成为我们并不陌生的诸子百家中的一员。

 

  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书目一览
  《中国的现代化》  [美]吉尔伯特·罗兹曼 主编
  《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 [美]本杰明·史华兹 著
  《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1900-1950》 [美]郭颖颐 著
  《台湾:走向工业化社会》 [美]吴元黎 著
  《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  余英时 著
  《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中国革命中的自由主义,1917-1937》   [美]格里德 著
  《德国思想家论中国》 [德]夏瑞春 编
  《摆脱困境:新儒学与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美]墨子刻 著
  《儒家思想新论:创造性转换的自我》 [美]杜维明 著
  《洪业:清朝开国史》 [美]魏斐德 著
  《走向21世纪:中国经济的现状、问题和前景》   [美]D·H·帕金斯 著
  《中国:传统与变革》 [美]费正清 赖肖尔 主编
  《中华帝国的法律》   [美]D·布朗 C·莫里斯 著
  《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 [美]张灏 著
  《中国政治》  [美]詹姆斯·R·汤森 布兰特利·沃马克 著
  《文化、权力与国家: 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  [美]杜赞奇 著
  《义和团运动的起源》 [美]周锡瑞 著
  《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革命》 [美]柯文 著
  《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  [美]艾恺 著
  《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  [法]谢和耐 著
  《东亚之锋》  [美]小R·霍夫亨兹 K·E·柯德尔 著
  《中国社会史》    [法]谢和耐 著
  《从理学到朴学:中华帝国晚期思想与社会变化面面观》   [美]艾尔曼 著
  《孔子哲学思微》  [美]郝大维 安乐哲 著
  《北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名家十年文选》   乐黛云 陈珏 编选
  《东亚文明:五个阶段的对话》    [美]狄百瑞 著
  《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   [美]周策纵 著
  《功利主义儒家:陈亮对朱熹的挑战》 [美]田浩 著
  《莱布尼兹和儒学》   [美]孟德卫 著
  《佛教征服中国:佛教在中国中古早期的传播与适应》 [荷兰]许理和 著
  《新政革命与日本:中国,1898-1912》    [美]任达 著
  《经学、政治和宗族:中华帝国晚期常州今文学派研究》   [美]艾尔曼 著
  《汉代农业:早期中国农业经济的形成》   [美]许倬云 著
  《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  [美]王国斌 著
  《欧洲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名家十年文选》   乐黛云 陈珏 龚刚 编选
  《中国农民经济:河北和山东的农民发展,1890-1949》    [美]马若孟
  《汉哲学思维的文化探源》 [美]郝大维 安乐哲 著
  《近代中国之种族观念》   [英]冯客 著
  《血路:革命中国中的沈定一(玄庐)传奇》  [美]萧邦奇 著
  《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    [美]柯文 著
  《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 [美]包弼德
  《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   [日]斯波义信 著
  《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  杨懋春 著
  《现实主义的限制:革命时代的中国小说》 [美]安敏成 著
  《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  [美]裴宜理 著
  《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转向》   [美]刘子健 著
  《中国食物》  [美]尤金·N·安德森 著
  《孔子:即凡而圣》   [美]赫伯特·芬格莱特 著
  《18世纪中国的官僚制度与荒政》 [法]魏丕信 著
  《他山的石头记:宇文所安自选集》   [美]宇文所安 著
  《危险的愉悦:20世纪上海的娼妓问题与现代性》 [美]贺萧 著
  《儒教与道教》    [德]马克斯·韦伯 著
  《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    [美]彭慕兰 著
  《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   [美]本杰明·史华兹 著
  《内闱:宋代的婚姻和妇女生活》  [美]伊沛霞 著
  《中国北方村落的社会性别与权力》   [加]朱爱岚 著
  《先贤的民主:杜威、孔子与中国民主之希望》    [美]郝大维 安乐哲 著
  《向往心灵转化的庄子:内篇分析》   [美]爱莲心 著
  《中国人的幸福观》   [德]鲍吾刚 著
  《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 [美]高彦颐 著
  《缀珍录:十八世纪及其前后的中国妇女》 [美]曼素恩 著
  《革命与历史: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起源,1919—1937》  [美]德里克 著
  《竞争的话语:明清小说中的正统性、本真性及所生成之意义》    [美]艾梅兰 著
  《中国妇女与农村发展:云南禄村六十年的变迁》  [加]宝森 著
  《中国近代思维的挫折》   [日]岛田虔次 著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美]拉铁摩尔 著
  《为权力祈祷:佛教与晚明中国士绅社会的形成》  [加]卜正民 著
  《天潢贵胄:宋代宗室史》 [美]贾志扬 著
  《都市里的农家女:性别、流动与社会变迁》  [澳]杰华 著
  《另类的现代性:改革开放时代中国性别化的渴望》   [美]罗丽莎 著
  《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与文明》    [日]佐藤慎一 著
  《繁盛之阴:中国医学史中的性(960—1665)》    [美]费侠莉 著
  《中国大众宗教》  [美]韦思谛 编
  《中国诗画语言研究》 [法]程抱一 著
  《中国的思维世界》   [日]沟口雄三 小岛毅 著
  《德国与中华民国》   [美]柯伟林 著
  《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清末海关财政与通商口岸市场圈》 [日]滨下武志 著
  《儒家之道:中国哲学之探讨》    [美]倪德卫 著 [美]万白安 编
  《中国制度史研究》   [美]杨联陞 著
  《近代中国与新世界:康有为变法与大同思想研究》   [美]萧公权 著
  《回应革命与改革:皖北李村的社会变迁与延续》  韩敏 著
  《中国现代文学与电影中的城市:空间、时间与性别构形》 [美]张英进 著
  《现代的诱惑:书写半殖民地中国的现代主义(1917—1937)》 [美]史书美 著
  《开放的帝国:1600年前的中国历史》 [美]芮乐伟·韩森 著
  《改良与革命:辛亥革命在两湖》  [美]周锡瑞 著
  《章学诚的生平及其思想》 [美]倪德卫 著
  《卫生的现代性:中国通商口岸卫生与疾病的含义》   [美]罗芙芸 著
  《道与庶道:宋代以来的道教、民间信仰和神灵模式》 [美]韩明士 著
  《间谍王:戴笠与中国特工》  [美]魏斐德 著
  《中国的女性与性相:1949年以来的性别话语》   [英]艾华 著
  《近代中国的犯罪、惩罚与监狱》  [荷]冯客 著
  《帝国的隐喻:中国民间宗教》    [英]王斯福 著
  《王弼〈老子注〉研究》   [德]瓦格纳 著
  《寻求正义:1905—1906年的抵制美货运动》  [美]王冠华 著
  《传统中国日常生活中的协商:中古契约研究》    [美]韩森 著
  《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 [美]杜赞奇 著
  《欧几里得在中国:汉译〈几何原本〉的源流与影响》 [荷]安国风 著
  《十八世纪中国社会》 [美]韩书瑞 罗友枝 著
  《中国与达尔文》  [美]浦嘉珉 著
  《私人领域的变形:唐宋诗词中的园林与玩好》    [美]杨晓山 著
  《理解农民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的案例研究》  [美]李丹 著
  《山东叛乱:1774年的王伦起义》 [美]韩书瑞 著
  《毁灭的种子:战争与革命中的国民党中国(1937—1949)》   [美]易劳逸 著
  《缠足:“金莲崇拜”盛极而衰的演变》    [美]高彦颐 著
  《饕餮之欲:当代中国的食与色》  [美]冯珠娣 著
  《翻译的传说:中国新女性的形成(1898—1918)》  胡缨 著
  《中国的经济革命:二十世纪的乡村工业》 [日] 顾琳 著
  《礼物、关系学与国家:中国人际关系与主体性建构》  杨美慧 著
  《朱熹的思维世界》   [美]田浩 著
  《皇帝和祖宗:华南的国家与宗族》    科大卫 著
  《明清时代东亚海域的文化交流》  [日] 松浦章 著
  《中国美学问题》  [美]苏源熙 著
  《清代内河水运史研究》   [日] 松浦章 著
  《美国的中国形象(1931—1949)》 [美] T. 克里斯托弗·杰斯普森 著
  《技术与性别:晚期帝制中国的权力经纬》 [英]白馥兰 著
  《中国善书研究》  [日]酒井忠夫 著
  《大萧条时期的中国:市场、国家与世界经济》    [日]城山智子 著
  《虎、米、丝、泥:帝制晚期华南的环境与经济》  [美] 马立博 著
  《工程国家:民国时期(1927—1937)的淮河治理及国家建设》    [美]戴维·艾伦·佩兹 著
  《华北的暴力与恐慌:义和团运动前夕基督教传播和社会冲突》    [德]狄德满 著
  《铁泪图:19世纪中国对于饥馑的文化反应》  [美]艾志端 著
  《饶家驹安全区:战时上海的难民》   [美]阮玛霞 著
  《危险的边疆:游牧帝国与中国》  [美]巴菲尔德 著
  《施剑翘复仇案:民国时期公众同情的兴起与影响》   [美]林郁沁 著
  《历史宝筏:过去、西方与中国妇女问题》 [美]季家珍 著
  《姐妹们与陌生人:上海棉纱厂女工,1919—1949》   [美]艾米莉·洪尼格 著
  《银线:19世纪的世界与中国》    林满红 著
  《西学东渐与中国事情》   [日]增田涉 著
  《千年末世之乱:1813年八卦教起义》 [美]韩书瑞 著
  《六朝精神史研究》   [日]吉川忠夫 著
  《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   [美] 卢苇菁 著
  《寻求中国民主》  [澳]冯兆基 著
  《墨梅》   [美]毕嘉珍 著
  《清代上海沙船航运业史研究》    [日]松浦章 著
  《中华帝国晚期的欲望与小说叙述》    [美]黄卫总 著
  《〈诗经〉原意研究》  [日]家井真 著
  《明代乡村纠纷与秩序:以徽州文书为中心》  [日]中岛乐章 著
  《一江黑水:中国未来的环境挑战》   [美]易明 著
  《男性特质论:中国的社会与性别》   [澳]雷金庆 著
  《重读中国女性生命故事》  游鉴明 胡缨 季家珍 主编
  《跨太平洋位移:20世纪美国文学中的民族志、翻译和文本间旅行》    黄运特 著
  《认知诸形式:反思人类精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英]G.E.R.劳埃德 著
  《中国乡村的基督教:1860—1900江西省的冲突与适应》  [美]史维东 著
  《假想的“满大人”:同情、现代性与中国疼痛》   [美]韩瑞 著
  《中国的捐纳制度与社会》  伍跃 著
  《文书行政的汉帝国》 [日]富谷至 著
  《城市里的陌生人:中国流动人口的空间、权力与社会网络的重构》   [美]张骊 著
  《性别、政治与民主:近代中国的妇女参政》  [澳]李木兰 著
  《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   [日]野村浩一 著
  《狮龙共舞:一个英国人笔下的威海卫与中国传统文化》   [英]庄士敦 著
  《人物、角色与心灵:〈牡丹亭〉与〈桃花扇〉中的身份认同》 [美]吕立亭 著
  《中国社会中的宗教与仪式》  [美]武雅士 著
  《自贡商人:近代早期中国的企业家》 [美]曾小萍 著
  《大象的退却:一部中国环境史》  [英]伊懋可 著
  《明代江南土地制度研究》 [日]森正夫 著
  《儒学与女性》    [美]罗莎莉 著
  《行善的艺术:晚明中国的慈善事业》 [美]韩德林 著
  《近代中国的渔业战争和环境变化》   [美]穆盛博 著
  《权力关系:宋代中国的家族、地位与国家》  [美]柏文莉 著
  《权力源自地位:北京大学、知识分子与中国政治文化,1898—1929》 [美]魏定熙 著
  《工开万物:17世纪中国的知识与技术》  [德]薛凤 著
  《忠贞不贰?——辽代的越境之举》   [英]史怀梅 著
  《扬州评话探讨》  [丹麦]易德波 著
  《古代中国的动物与灵异》 [英]胡司德 著
  《内藤湖南:政治与汉学(1866—1934)》  [美]傅佛果 著
  《他者中的华人:中国近现代移民史》  [美] 孔飞力 著
  《两访中国茶乡》  [英]罗伯特·福琼 著
  《缔造选本:〈花间集〉的文化语境与诗学实践》    [美] 田安 著
  《<左传>的书写与解读》   李惠仪 著
  《以竹为生:一个四川手工造纸村的20世纪社会史》  [德]艾约博 著
  《东方之旅:1579-1724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 [美]柏理安 著
  《“地域社会”视野下的明清史研究:以江南和福建为中心》   [日]森正夫 著
  《技术、性别、历史:重新审视帝制中国的大转型》   [英]白馥兰 著
  《中国小说戏曲史》   [日]狩野直喜
  《历史上的黑暗一页:英国外交文件与英美海军档案中的南京大屠杀》 [美]陆束屏 编著/翻译
  《罗马与中国:比较视野下的古代世界帝国》  [奥]沃尔特·施德尔 主编
  《矛与盾的共存:明清时期江西社会研究》 [韩]吴金成 著
  《国之枭雄:曹操传》 [澳]张磊夫 著
  《唯一的希望:在中国独生子女政策下成年》  [美]冯文 著
  《汉帝国的日常生活: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   [英]鲁惟一 著
  《大分流之外:中国和欧洲经济变迁的政治》  [美]王国斌 罗森塔尔 著
  《中正之笔:颜真卿书法与宋代文人政治》 [美]倪雅梅 著
  《江南三角洲市镇研究》   [日]森正夫 编
  《忍辱负重的使命:美国外交官记载的南京大屠杀与劫后的社会状况》 陆束屏 编著/翻译
  《话语的长城:文化中国历险记》  [美]苏源熙 著
  《修仙:古代中国的修行与社会记忆》 [美]康儒博 著
  《烧钱:中国人生活世界中的物质精神》   [美]柏桦 著
  《诸葛武侯》  [日]内藤湖南 著
  《盟友背信:一战中的中国》 [英]吴芳思 [英]克里斯托弗?阿南德尔 著
  《亚里士多德在中国:语言、范畴和翻译》 [英]罗伯特·沃迪 著
  《马背上的朝廷:巡幸与中国统治的建构,1860—1785》 [美]张勉治 著

 

  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精品系列·第一辑
  《中国:传统与变革》 【美】费正清、赖肖尔著
  《中国的现代化》【美】吉尔伯特.罗兹曼著
  《中国社会史》【法】谢和耐著
  《中国与达尔文》【美】浦嘉珉著
  《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美】史华兹著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美】拉铁摩尔著
  《毁灭的种子:战争与革命中的国民党中国(1937—1949)》【美】易劳逸著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与文明》【日】佐藤慎一著
  《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美】王国斌著
  《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美】彭慕兰著

 

  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精品系列?第二辑
  《孔子哲学思微》 【美】郝大维 著
  《他者中的华人:中国近现代移民史》【美】孔飞力 著
  《中国近代思维的挫折》【日】岛田虔次 著
  《从理学到朴学:中华帝国晚期思想与社会变化面面观》【美】艾尔曼 著
  《帝国的隐喻:中国民间宗教》【英】王斯福 著
  《佛教征服中国:佛教在中国中古早期的传播与适应》【荷】许理和 著
  《近代中国与新世界:康有为变法与大同思想研究》【美】萧公权 著
  《革命与历史: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起源,1919-1937》【美】阿里夫?德里克 著
  《权力源自地位:北京大学、知识分子与中国政治文化,1898-1929》【美】魏定熙 著
  《危险的愉悦:20世纪上海的娼妓问题与现代性》【美】贺萧 著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版权所有: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指导单位:江苏省新闻出版局 江苏省全民阅读办 主管单位: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江苏省全民阅读促进会
备案号:苏ICP备10080896号-8  地址:南京市洪武北路55号置地广场 邮编:210005 电话:025-84783597 传真:025-84783531 技术支持: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隐私政策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