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江苏在线

搜索
热搜: 活动
微信
qq
weixin
书香江苏在线 首页 bet雷竞技 推荐导读 《荒原》一个时代的幻灭

《荒原》一个时代的幻灭

2017-11-2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698| 评论: 0|来自: 现代快报

摘要:      □育邦   T.S.艾略特   1888~1965   诗人、剧作家和文学批评家,诗歌现代派运动领袖。出生于美国,曾就读于哈佛大学。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来到英国,定居伦敦。一九二二年发表的《荒原》为他赢 ...

  

  □育邦

  T.S.艾略特

  1888~1965

  诗人、剧作家和文学批评家,诗歌现代派运动领袖。出生于美国,曾就读于哈佛大学。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来到英国,定居伦敦。一九二二年发表的《荒原》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一九四三年出版的《四个四重奏》使他获得了194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托马斯·斯特尔那斯·艾略特,简称为T.S.艾略特,是公认的20世纪最伟大的英国诗人,现代主义诗歌的主将。但事实上,1888年,他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直到1927年他加入英国国教会,正式改入英国国籍。这位从大洋彼岸跑到大英帝国的美国小伙子最后成为了英国诗歌的代表人物,2009年BBC举办一场面向公众的“全国喜爱的诗人”(不包括莎士比亚)投票评比,排名第一的就是艾略特。

  艾略特的先祖17世纪末离开英格兰西渡美国。1906年,艾略特进入哈佛大学学习,有一张照片显示:他高高瘦瘦,衣冠楚楚,穿着软领衬衣,打着领结,上方口袋露出怀表链和一块手帕,这是典型的美国富家子弟的做派。在哈佛,他选修了多门他感兴趣的课程,他热爱古典文化和哲学,接触过梵文和东方文化,也开始了诗歌和戏剧的创作。1910年,艾略特到巴黎索邦大学学习哲学。

  1914年艾略特来到了伦敦,进入牛津大学学习。也就是这一年,艾略特在朋友康拉德·艾肯的介绍下,第一次见到了埃兹拉·庞德。当时,他们都还只是年轻人,但这却是诗歌界两位巨人的首次碰面。稍作夸张地说,他们的相遇改变了世界诗歌的方向。

  这年的9月22日,艾略特去了庞德的公寓。在哈佛时,庞德就读过了艾略特的几首诗歌,但没留下什么印象。美国老乡庞德已经在伦敦住了五年,他比艾略特大三岁,但已出版了五本诗集。

  庞德说:“把你的诗给我看看吧!”艾略特随即照办。看完艾略特给他的诗作《普罗弗洛克的情歌》《一位夫人的画像》等诗歌后,他写信给艾略特说:“这比我看过的其他好诗毫不逊色,你过来一下,我们可以讨论讨论。”之后,他把艾略特的诗歌推荐给芝加哥的《诗歌》杂志,他写信说艾略特“送来一些我从未看到过或已看到,但不是美国人写的这么好的诗……他实际上已经经历了自我训练而全靠自己实现了自己的现代化”。而同一天,艾略特则用冷淡的言辞写下了对庞德诗歌的看法,态度是有所保留。

  从此,这个奇怪的诗歌二人组开始了奇特而长久的合作。一头冷如冰霜,一头热情似火;庞德热情外向、古怪灵活,艾略特则含蓄冷漠、颖脱讥讽。

  1915年标志着诗人人生新阶段的到来,他遇到了一名年轻姑娘,叫维芬·海格-伍德,并很快同她结婚。她愉快活泼,有强烈的自我意识,神经敏感,敏锐得几近残忍。维芬喜欢看戏和跳舞,有表达的才能,天生有智趣。这种敏感的性格使她变得忧虑、绝望,也为他们的婚姻埋下了悲剧的种子。

  1917年,艾略特托熟人进入了劳埃德银行工作,他后来打趣地说因为自己有个语言学家的假名声才被银行录用的。事实上,除去英语外,他确实还会法语和意大利语。在停顿一段时间之后,艾略特又开始写诗。也许在他看来,进入银行工作好像是为创作寻找合适的职业约束和保护,不然就不能心安理得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天才。在此之前,他相当绝望,以为自己已经“彻底枯竭了”。

  1920年,战后英国的“繁荣”已消退,经济上一片混乱。此时的艾略特也是一副愁容,无精打采。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开始了《荒原》的写作。据有关资料显示,艾略特应该在该年年底开始此诗的写作,并一直延续到1921年。3月间,他与弗吉尼亚·伍尔夫散步,伍尔夫说:“我们比不上济慈。”艾略特则接过话茬说:“不,我们比得上他。我们正在努力写出一些更艰难的东西。”当然,“更艰难的东西”也就是指他正在写作的这首长诗——《荒原》。5月间,长诗尚在襁褓之中,他有些迟疑,继续乏味地收集材料,后来他读了乔伊斯《尤利西斯》的最后几章。他对乔伊斯说,对《尤利西斯》钦佩得五体投地。他认为《尤利西斯》是那个时代最为重要的作品,这激发了作家竞争的野心,使得艾略特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诗歌领域写出同类的作品,也就是说他试图要在一个前所未有的规模上表达他以前试图表达的东西。同时,《尤利西斯》也启发了艾略特的创作。乔伊斯运用多声部手段、对多种风格的戏仿,无疑创造了一个崭新的艺术世界。《尤利西斯》包容了从荷马直至乔伊斯本人整个文学传统。艾略特在《荒原》中,继续发展了“表现在对所有现存经验和一切可能发生经验的内容”,他创造出类似于《尤利西斯》的某种文学秩序。这年夏天,他到现场听了斯特拉文斯基最重要的现代主义交响乐《春之祭》,演出结束后,他激动地站起身,高声喝彩。他又有新的领悟……现代主义的顶峰之作在小说(《尤利西斯》)、音乐(《春之祭》)和诗歌(《荒原》)中相继产生。

  可是,生活并不顺利。母亲一行从美国来访,弄得艾略特夫妇疲惫不堪。8月,艾略特开始头痛,这可能是精神过度忧郁带来的症状。焦虑、烦躁、恐惧接踵而来,在维芬的坚持下,他们在伦敦看了专科医生。医生毫不犹豫地诊断他为精神错乱,并亟须疗养,至少三个月。这更加剧了他的焦虑。他只好同银行负责人谈了自己的精神状况,该负责人同意给他三个月的假期,从1921年10月开始(他的职工登记卡上注明的原因即是“精神崩溃”)。

  艾略特夫妇去了海边及乡间别墅疗养,同时艾略特继续《荒原》的写作,他写了《荒原》的第三章《火诫》。有人说这段时间,艾略特与维芬的婚姻关系已处于破裂的边缘,《荒原》第二章《对弈》就是他们关系毁灭的记录。事实并非如此,在疗养期间,维芬不仅要帮艾略特处理其他杂事,还以他的名义给别人写信。艾略特乐于听到她对于自己正在创作诗歌的意见。在此艰维时光,获得妻子的赞许对他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他们的婚姻生活并非一直充满着怀疑和反感,至少在当时是亲密甚至是合作的。11月,艾略特夫妇决定去洛桑接受心理治疗,有人给他介绍一位出色的心理医生,其实是一位精神分析学家,此人受过弗洛伊德式的训练。医生多次与艾略特交谈,让他“脱离自我”,要求艾略特不断重复某些简单的任务,并做一些智力测试游戏。确实,这种治疗对艾略特颇有效果。在此期间,艾略特从拘谨的制约中获得了片刻的安宁,在一种恍惚的状态下写完了《荒原》的最后一部分。

  1922年1月,《荒原》基本上完工了。艾略特途径巴黎,把手稿交给了庞德。24日,庞德就写信给回到伦敦的艾略特说,“恭喜你,小子,我简直妒忌得要死”。

  庞德和艾略特就《荒原》的有关问题频繁通信。《荒原》最初的呈现戏剧化的、高度风格化的,而庞德在修改它时删去了大部分风格再现的部分,因而也破坏了原来诗歌戏剧化、小说化的发展趋势。从这个角度上说,庞德曲解了艾略特的天才。然而,庞德的听觉是超凡脱俗的,他发现了《荒原》中的潜在节奏,发现艾略特本人并不信任、常被细腻的戏剧化文笔掩盖住的音乐。庞德听到了来自诗歌内部的音乐,他删裁了认为毫无必要的附加材料。简而言之,庞德误解了艾略特原诗中的“模式”,或者说他直接拒绝了这种模式,但结果却挽救了这首诗。

  看完庞德的修改稿后,艾略特瞬间就领悟了庞德的用意,因为它更符合庞德对作品的要求:尖刻、简练、猛烈地抨击那个时代读者的偏见和陋俗。该诗的题献是“献给埃兹拉·庞德——最卓越的匠人”,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1922年10月,艾略特在赞助人的支持下,编辑出版了《标准》文学杂志,并在第一期上发表了《荒原》。一个月后,《荒原》又在杂志《日晷》上发表。12月,美国出版了《荒原》的单行本,1923年伍尔夫的出版社也出版发行了《荒原》的单行本。

  人们对《荒原》有多种阐释,与作者个人传奇相关、对于社会崩溃的描述、圣杯与精神再生的寓言、佛教徒的冥想、荒原中的救赎……当然还有本文值得怀疑的标题:一个时代的幻灭。诸如此类,不一而足。面对过度阐释,艾略特否认它是一代人的幻灭,否认它的社会批评指向,他说:“对我而言,它仅仅是个人的、完全无足轻重的对生活不满的发泄;它通篇至少有有节奏的牢骚。”

  《荒原》是现代英美诗歌的里程碑,是象征主义文学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托马斯·艾略特(1888-1965)的成名作和影响最深远的作品,表达了西方一代人精神上的幻灭,被认为是西方现代文学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作家评介

  威廉·卡洛斯·威廉姆斯

  对于我,它特别像迎面射来的一颗嘲笑的子弹。我立刻感到它使我后退了20年,我相信的确如此。

  王家新

  80年过去了,我们再来看《荒原》,它日益显示出经典性的意义,艾略特对人类文明,对人类精神的关怀和他那种跳出自恋、浪漫主义的抒情,那种对人类存在意义的追问,仍然是我们今天应该去做却一再回避去做的事情。

  郑敏

  荒原之所以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正是因为他以诗人对时代的敏感和对人类文明的关怀,用诗为人类的前途敲响警钟;今天,人类正在面对“大自然”的反抗,面对何谓“文明”与“野蛮”的难以分辨之谜!面对地球的呼救!正是写第二集《荒原》的时候了。

  去年你种在你花园里的尸首,

  它发芽了吗?今年会开花吗?

  ——《荒原》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版权所有: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指导单位:江苏省新闻出版局 江苏省全民阅读办 主管单位: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江苏省全民阅读促进会
备案号:苏ICP备10080896号-8  地址:南京市洪武北路55号置地广场 邮编:210005 电话:025-84783597 传真:025-84783531 技术支持: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隐私政策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