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江苏在线

搜索
热搜: 活动
微信
qq
weixin
书香江苏在线 首页 各地动态 南京 浸润千年,南京留下多少书香地标

浸润千年,南京留下多少书香地标

2019-3-29| 发布者: caojiaxin| 查看: 2418| 评论: 0|原作者: 徐雁|来自: 南京日报

摘要: 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人文历史丰厚的南京城,千百年来浸润在书香之中,自然留下了很多读书人的读书故事。一起来听南京大学博导、长期从事中国图书文化史研究的徐雁教授讲述南京诸多“书香地标”的典故和相关轶事 ...

  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人文历史丰厚的南京城,千百年来浸润在书香之中,自然留下了很多读书人的读书故事。一起来听南京大学博导、长期从事中国图书文化史研究的徐雁教授讲述南京诸多“书香地标”的典故和相关轶事,感受这座“书香城市”崇文爱书的文化传统吧。

  昭明太子读书台

  在南京乃至江南人记忆中印象最为深刻、知名度最高的,当是有关梁代昭明太子萧统的读书台传说。而他在南京留下的相关遗址远不止一处。

  在我国文化史上,读书台是一种著名的人文历史胜迹。

  所谓“台”,原本是指古代一种既高又平的土木混合结构的建筑,一般都作四方形,供人在军事上居高眺望、阅兵布令或平时游闲之用,如“点将台”“烽火台”等。文人墨客依傍天然幽僻的高墩耸石,或人工建筑的高台,作为诵读吟哦之地,往往景以人传,被附丽为某人某氏的“读书台”。

  在南京乃至江南人记忆中印象最为深刻、知名度最高的,当是有关梁代昭明太子萧统(501—531年)的读书台传说。

  据《南史》记载,萧统性爱山水之地,遍览佛经,招聚文人学士,讨论坟籍,商榷古今,并带领他们一起编集图书。他英年早逝后,谥号“昭明”,世称“昭明太子”。后世读书人为纪念他,把他领导选编的《文选》称为《昭明文选》。这是一部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集,为今天学者研究梁以前文学发展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相传萧统在位于江宁湖熟东北角秦淮河边的梁台上,建造过一座读书楼,召集文人学士在此博览群书,讨论学问。当地百姓称之为“太子台”或“昭明台”。南宋咸淳年间建“昭文精舍”,元代改称“昭文书院”。如今的东湖读书台尚存元代的昭文书院遗址。

  “梁台映月”作为当地最具人文色彩的景点之一,被列入“湖熟八景”。清末秀才徐寿卿在《金陵杂志续集》中介绍说,梁昭明太子读书处,“中建高屋,突兀云表。四面树木萧森,别有风致。至今台已倾圮而基址犹存。惜无人重新建筑以复旧观。”

  萧统崇文好学,留下的相关遗迹也远不止一处。南京城内的玄武湖梁洲,是故老传说中萧统率领文人学士编选《文选》的地方。城南牛首山梁代佛窟寺,也被指认为是萧统读书之地,据说当地曾有“昭明太子饮马池”的遗迹。

  还有一处,就是位于钟山北高峰山崖上的原“昭明太子讲经处”董佛庵后的那块崖石,一称“太子岩”。而钟山从四时悦赏的探幽休闲名山,变成“轮动文学乘,笳鸣宾从静”的设坛讲学的人文胜地,正有着当年萧统率领的文人学士们的酬唱转化之功。这从选编在《钟山诗文集》开卷位置的多篇《和昭明太子钟山解讲》诗可得明证。明代文人孙应岳在《金陵选胜》中说:“昭明书台传在钟山(定林)寺后高峰上。吴、越间数处皆有昭明书台之号,独此想为真迹,以宫城咫尺故耳。”因此,对于南京来说,经各方仔细考证后复建一处“昭明读书台”,乃是现时代“书香南京”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周处读书台

  将子隐堂误为“周孝侯读书台”确是由来已久了。虽是以讹传讹,南京人就接受并沿用了下来,并从此不断追念。

  在南京城东南角的江宁路老虎头44号,有一座清代光绪年间所建的老房子。在它旁边,有一处耸立着的石台,就是明代以来盛传的“周处读书台”。

  周处(240—297年),字子隐。他在我国可称妇孺皆知,主要因为他属于迷途知返、痛改前非的典型。他幡然悔悟、改过自新的故事,最早记载在刘义庆所撰《世说新语》一书中,后又被收入教育部统一编写的初中语文课本。

  不过,实际上,这个所谓的“读书台”所在地,原是周处担任吴国东观左丞时的堂宅,名唤“子隐堂”。至明代时,可能是因为金陵文人顾起元在《客座赘语》中误称此地为“周孝侯读书台”(周处57岁战死后,被朝廷追封为“孝侯”)的缘故,南京人就接受并沿用了下来,并从此以讹传讹地为人们所不断追念,清代以来的文人为之题咏不绝如缕。

  清初文人余宾硕在《金陵览古》中,曾记述他和友人实地寻访这处古迹云:“台高接城巅,下俯赤石矶。左带芳园,高林秀木,翘楚竞茂。右凭南冈,丹岩霞驳,有若缋焉。夜观灯塔,近在目前。城中万户千门,连甍鳞次,眉睫相承,一览悉尽。台下鹿苑寺,乃梁武帝故居……”清代文学家吴敬梓客寓南京秦淮水亭时,也曾同友人登临此台,并留下了“昔者周孝侯,奋身三恶除。家本罨画溪,折节此读书”之句。

  清代光绪年间,当地政府曾将该处遗址整修一新。南京地方文献专家陈作霖在《可园备忘录》中写道,光绪十七年(1891年),“石观音庵后周孝侯读书台新加修葺,颇得超旷之趣,予往登之。”

  1995年,镶嵌在此地屋壁上的一块古碑石重见天日,是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由清代河东河道总督任道镕撰书的,碑文记述了该台屡废屡兴的经过,自然还以讹传讹地留下了周处随同“二陆”(指西晋文学家陆机、陆云)在此读书成才并撰著了《风土记》《吴书》等书的记载。

  1946年的一天,黄裳走访到了此地,出自他笔下的《周处读书台》一文写道:“正在石观音寺的左边,是晋周处的读书台。进门以后,有假山,怪石孤松,非常清疏,高处有一座享堂,现在已经是小学了。我走进庭中,他们正好在上课。被校长让了进去。在享堂中看了一下,倒还十分整洁。周孝侯是宜兴人,这里也是宜兴同乡会的产业,管理得十分完整。在神龛里,挂了一张石刻画像的拓本,看看真是豹头环眼,十足的流氓相。前面的牌位上题了‘晋散骑常侍平西将军周孝侯讳处字子隐之位’。”

  凡此种种均表明,将子隐堂误为“周孝侯读书台”确是由来已久了。但由此也足以见出,南京人对于善于改过的先辈是寄予诚挚敬意的,同时它也反映出南京地区独特的人文心理背景。

  韩熙载读书台

  历史上的韩熙载原是一个很有志向的人物,而非《韩熙载夜宴图》所画的“享乐主义者”。

  在中国绘画史上,曾有一幅声闻古今的题为《韩熙载夜宴图》的名作,所以,在后世人们的印象里,韩熙载似乎就是一个“享乐主义者”了。

  实际上,历史上的韩熙载原是一个很有志向的人物。他取得过进士的功名,因为父亲不幸被人杀害,所以才逃亡到南唐来,本意是要帮助南唐皇帝夺取中原,为父报仇雪恨的。可是他发现南唐国势不振,国主并无大志,根本不可能在这儿实现自己的壮志,又因为朝中人事纷争等原因,他只好置身事外、明哲保身起来,所以故意采取了广蓄声伎、佯狂自放的态度,以示不参与朝臣之间的明争暗斗。《韩熙载夜宴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描绘下来的。

  韩熙载虽仅是“江南客”,在此地还是留下了一处人文胜迹,这就是“韩熙载读书台”。这个读书台在溧水无想山,史称这里为当地“第一胜境”。韩氏曾经用“无想景幽远,山屏四面开”,还有“药为依时采,松宜绕舍栽”这样的诗句来形容它。这个地方还是流入南京城内的秦淮河的源头。因无想山而得名的无想寺,是方圆数十里地闻名的古佛寺,历来香火很盛。韩熙载读书台就位于无想寺西侧,此事可见于清光绪《溧水县志》的记载。它的周围有茂林修竹、飞泉瀑布,松涛同泉声交汇,山花与万木争荣,是一处环境优美的胜地。

  韩熙载在南京的住宅原位于今城南中华门外的戚家山。当年画家顾闳中在晚上悄悄潜入观察韩氏夜宴宾客的地方,恐怕就在这里。韩熙载去世后,安葬在石子冈山麓。其墓现今大概已经无迹可寻了。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版权所有: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指导单位:江苏省新闻出版局 江苏省全民阅读办 主管单位: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江苏省全民阅读促进会
备案号:苏ICP备10080896号-8  地址:南京市洪武北路55号置地广场 邮编:210005 电话:025-84783597 传真:025-84783531 技术支持: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隐私政策
返回顶部
Baidu
map